捧场(小说)

      岭南华西大学的许教授要来北方小城转转看看,游玩一圈。
      来转的话,食宿行程的费用问题就得想办法给解决了。怎么办呢?领导想了个办法:让许教授做个报告。大学教授做报告,就可以走报销手续了。
      许教授对这提议倒是挺满意的。不过,他说做报告没问题,但人数肯定不能太少了,最少200多人,否则自己的面子就太过不去了。
      ——许教授的报告,需要人去捧场。
      单位人全部参加,还需要外请100多人才能满足教授的要求。怎么办呢?领导有点犯难了。
      还是办公室主任点子多:咱可以请局上发个通知么,就以调研活动的形式,让其他单位也派人参加。“这么多单位,每个单位派一个主管领导一个工作人员,不就得了么?”
      领导让办公室拟了个活动方案,领导亲自找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协调,最终很快发布了通知。
      讲座时间定在上午9:00-11:00,办公室负责接待和签到工作。
      许教授是研究地质和气候变化的,他讲的课题对于气候变化不大,地质特征不是那么明显的小城人来说,有点玄乎,高深难测。也难怪,这么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让学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来听,也未必能跟得上他的节奏,更不要说这些整天修理地球表层覆植物的大老粗了。
      整个讲座的两个小时里,前十五分钟大家还可以,一个个高举着脑袋,手里打开着笔记本,准备好好听听教授的讲座。——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嘛。
      可是,十五分钟过后,大家就都把笔记本子合上了,有的干脆坐在了屁股底下,身子往座位上一侧,一手扶着腮帮子发起了呆。还有些年龄轻的,偷偷拿出手机,刷起了抖音。
      只有前面两排坐的领导们,听不懂,但又不能表示出听不懂或者不想听,就那么老老实实地端正坐着,偶尔还在笔记本上写一下,以示自己心里有所得。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还会伸出手鼓几下掌,对教授进行鼓励。
      会场上,大概都是这样的,只要有一个人带个头鼓一下掌,其他人就会立马跟着拍手。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听,听人家鼓掌也就赶快拍手。于是,稀稀拉拉的掌声,因为拍手者反应的快慢不同步,每次总能持续七八秒钟。
      许教授受到鼓舞,讲得更带劲儿了,偶尔还要站起来在讲台上来回走动,手里比划来比划去。
      按照惯例,报告会要做美篇发送的。这可把办公室小姑娘难住了:前面没拍到参会人员听讲好照片,后面简直没办法拍了。不是发眯的,就是低头玩手机的,那个画面拍下来,太惨不忍睹了。两个小时,小姑娘一直架着相机在捕捉,还是没捕住,反倒给累得两只细嫩的胳膊像要断了似的。
      终于,冗长沉闷的报告结束了,教授满意地坐下来喝茶。领导上台子对许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概括和赞扬,说报告让我们茅塞顿开,极大的扩展了大家的知识面,最后提议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散会后,大家纷纷走出报告厅。那些前列腺不行的年龄大的人,一窝蜂似地往洗手间里跑。洗手间里一下子涌满了人,前面的还在整理裤子,后面的人已经挤上了位子。
      洗手间这地方,虽说是个不怎么雅观的地方,但却是人人都得去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的地儿。
      那些解决了当前问题的,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好玩的是,他们还不急着走,而是摸出烟来点着,深深地扎一口,悠悠地吐出烟圈儿,跟熟识的人互相打趣闲聊。
      “老刘,听懂了吗?本子上记了多少?”
      “一个字也听不懂。”老刘一边提裤子一边扭过头说,“咱不是改造老旧小区,就是扶贫,每周还要去洗脚店前面扫路,能听懂个辣子角角。”
      “连个雾霾都弄球不清解决不了,讲这些有个屁用。”一个胳肢窝夹着笔记本的帮了一腔。“我领导说了,''今天就不上街扫路了,你去给咱参加报告会''。我怕听不懂,领导说了,''谁要你听懂的,咱就是去捧个场呗''。”
      洗手间里忽然一下子安静下来,然后又一下子哗然起来。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