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探究活动
浦文娟
1、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探究活动现状
今年来生物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生物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人教版的《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在探究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课本内容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正以令世人瞩目的态势在全国推进。生物新课程,更激起我的心意荡漾。因为生物的内容不管是你置身于空中,还是奔跑于地面,还是潜游于水底......生物的踪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是这样取材极为方便的课程,要上好探究课,还是广大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实践与体会探讨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探究活动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2.1要将自发活动变为有组织的行为
“生物学习就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生物编织生活,生活孕育生物。课堂上,生动而有趣的生物趣事,弥漫着生活的芳香,课堂外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生物探究虽然强调自愿参与,但总要依赖于一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活动内容的完整性。目前《标准》上的探究活动多数属于要求学生自发活动,无牵头的组织者、无组织发展的有关程序,无严格的组织纪律、无检查评估的标准。这样的自发探究是不稳定、不长久的。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探究操作程序。在探究实验中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还应该依据教材中实验的目标要求层次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单位时间内的接受能力,适当控制信息量。一是要注意分散操作难度;二是要防止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过大,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例如,有学生特别爱蚂蚁,他在盆景中,墙角边,砖头缝......放置各种食物,结果实验得不出明显的结论。我了解了以后,把他个人的想法作为全班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分组进行实验,分为土壤组、水份组、光线组、食物干粮组、食物肉类组分组实验。探究开始了,我们讨论方案,大胆探讨,个组织间交流看法,有时问题不肯定,就自选课题,拿到课堂上来一起讨论,这时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自主的了。有时也能进行实地实践让他们独立动手,利用生活常识了解生物,利用生物关心生活,关爱生命,他们往往感慨无限。在探究中体验失败,在失败后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2.2要遵循渐进将假设性内容变为实践性目标
探究式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例,探究活动可以考虑如下的安排:在刚学习生物时,主要安排一些观察、制作,通过报刊、网络等收集和处理数据等简单的探究活动以及生物史上的探究范例,以训练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了解探究的基本过程;在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后,可以安排一些局部探究和指导性探究,甚至包含多要素的探究,以重点训练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简单的实验等收集数据、解释数据、提出假设、作出结论等综合性的探究技能,使学生认识探究的内涵;在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安排有关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等难度较大的活动,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到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学生适应到一定程度,可以选拔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活动集体,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加人数、活动形式等,活动分工方式,多到有的放矢。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技能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写体会,教师作总结。勇于探究,组织调查,动手操作。在以探究鼠妇对光的影响时,同学们都设计出了自己的探究方案,有的还提出了除了光,水分、空气、土壤、其他生物是否对鼠妇有影响等一些其他的探究方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技能。
2.3要将间断性研究变为长期性学习
由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设施、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探究开展得不够正常。前后脱节,缺乏连续性、递进性。在强调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感性经验时,讲述法可能会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的教学方法,不仅时间不允许,也不一定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通过实践尝试,从生活中学生物,用生物改造生活。走出校园,调查探访;发现问题,探得秘方。奇妙的生物让生活缤纷多彩,多彩的生活使生物更加奇妙。偶遇挫折,教师鼓励,热情来帮。课题需要,时空延长。生物不仅是学校中的课题,而且也是生活中的课程。
2.4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安德森在他主编的《教学和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探究教学的几个方面作了高度的概括: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指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究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探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所以一定要打破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和框框,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和实践,从而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有利于调动师生参与、有利于课程管理等角度出发去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手段。
2.4.1评价应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老师旁边指点为辅。新教材的探究实验中往往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让他们充分表达与交流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因而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活动在班中宣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生物探究活动就发现的问题开展讨论,如蝶与蛾的区别,对农作物的利与弊。也可就某些实际生活展开讨论。讨论中,壮族仪营造自由商讨的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述,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加强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也渗透了环境教育。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也是生活活动可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可以布置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论文的撰写,以提高写作能力。题材可源于学习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如“为什么有的扁朴吃起来很苦”、“蚊、蝇的繁殖能力到底有多大”;也可源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的总结体会,如“金鱼的人工饲养”、“药用植物的调查”、“花香的秘密”等,然后,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审团组从科学性、创造性、应用性对论文进行评审,给优秀者以奖励。
由于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强调的也是发展与引发学生的反思,所以,学生个体应该是评价的中心对象,是主要的评价者。而集体评价、教师、家长、社会等其他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评价“自我评价”正确与否。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通过经常性自评,就能不断的校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目标。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学生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特别是更容易接受同学或协作者的评价,引起其反思,起到促进作用,起到学生能够更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作用。
2.4.2评价应关注探究过程为主,以探究结果为辅。当然,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有其一定的原则,就是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的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既然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那么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的6个环节都应是评价的方面。
3、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探究活动的展望
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会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全方位的推进,才能奏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坚持教改方向,努力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在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的前提下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必能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