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广告创意很赞,传播效果却一般?

今年开始,我发现一个现象,喜剧这种形式比以往更火了。从去年papi酱走红以来,一个个网红的诞生都在证明,喜剧已经成了娱乐市场的“霸主”。

喜剧的价值也在被充分挖掘,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狂卷14亿票房,大鹏的《煎饼侠》票房也高达11亿,《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更是疯狂,半程不到,电视播放量就接近6亿,连续八周霸占同时段收视冠军,优酷总播放量破10亿。去年国内票房最高的前几部电影,几乎全部都是喜剧。

喜剧火了,品牌营销与喜剧的结合也开始多样起来了。比如方太和开心麻花,小米Max和开心麻花,大众斯柯达和大鹏,链家和小岳岳,网友《热血战歌》和小岳岳……这些都在说明喜剧对于品牌的价值。

小岳岳今年真正爆红是因为《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有了郭德纲的提拔,一路过关斩将,拿下总冠军。

还记得决赛上露脸的那个“号称小岳岳私生子”的孩子吗?长得那真的是像。

最近这小孩也接了一单广告,广告主是有道翻译官。

广告的主基调也是喜剧,是说小岳岳小时候在餐厅打工,听不懂外国客人点菜,最后使用了有道翻译官,轻松解决这个难题。这个广告创意就在于,小岳岳本人真的以前在餐厅打过工。

整个广告不仅这位小网红是孩子,全部演员都是小孩子。

一开始就出现了相声当中最常见的基本功——报菜名,小小岳岳报的不错。

遇到两位外国客人,小小岳岳各种懵逼,coffee听成烤肥肠,juice听成猪肉丝,tea听成猪蹄……这包袱抖的漂亮。

最后被经理批评后,小小岳岳拜高人为师(小郭德纲造型),拿到了有道翻译官这一神器,大受好评。

喜剧和品牌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化学反应呢?

第一,喜剧是最易被大众接受的沟通媒介。对于生活压力巨大的都市人来说,搞笑成了刚性需求。喜剧是给人带来欢乐的,在欢乐的传播中,品牌也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和认可。

第二,对于品牌营销来说,自黑在某种程度上远胜过自夸,观众们见惯了王婆卖瓜,所以不如索性抛开传统观念,用自黑、自嘲的态度告诉受众,品牌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把广告拍成喜剧,具有极强的传播性。

第三,近两年来,喜剧的价值正在被充分挖掘。前面说的papi酱、开心麻花、大鹏、小岳岳都是典型的代表。

这个广告是成功的,不过在传播上却没有很大的声量,没有被很多人广泛知晓。微博转评加在一起1万不到,视频的播放量还过得去,秒拍279万,腾讯视频66万。

这个广告的创意是很赞的,之所以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原因有两个。

一是时机掌握的不好,如果在当初《欢乐喜剧人》刚结束的时候就趁热打铁推出的话,效果肯定比现在好。

二是没有找到流量的助推。也就是没有找相关的KOL推广。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找到岳云鹏本人或者其他相声演员帮转发啦,还有一种是外语教育类的相关账号。如果在传播上有一定投入,相信效果会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