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尹村续战三:被围的八路军损失惨重,二营进入包围圈建立指挥
在1942年5月12号这一天,警备旅一团二营从凌晨一点开始突围,和日军展开了长达十个小时的追逐战。但是我军即使再精锐,那也不是铁打的。到了上午十点钟的时候,我军的战士们已经彻底跑脱了力,如果继续暴露在平原上没有防护的话,那么但凡是和任何一支日军碰上了,我军都压根无力与其战斗。
因此我军在当时,迫切需要直接进到一个有很多砖瓦房的大村子,想办法守到天黑。权衡利弊之下,我军指挥员选择了不远处的大尹村。但是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战场,一万多日军正和包围圈里的数千八路军,进行着殊死的战斗!
一、悲壮惨烈的5月11号
在当时大扫荡开始的时候,我军没有发现敌人这次扫荡是八面合围,以为是例行的扫荡,因此大多数部队只是在分区范围内和敌人周旋,未能及时向外转移。在5月11号的时候,不仅六分区这边被敌人围攻,七分区,八分区,九分区也同样遭到了敌人的四面合围。
当时在西河头村,六分区警备旅一团二营经过一整天苦战,成功打退了敌人。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是当天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就在同一天,冀中军区的很多部队也同样被日军合围,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1.原地防御整个被打散的抗三团
抗三团是从1940年开始,由抗大总校派到冀中来办学的。在创建的两年时间内,抗三团为冀中军区培养了近4000名的基层干部,是军区干部成长的地方。他们接到日军大扫荡的消息以后,将休养所和文印组的后方人员就地分散坚壁起来,随团剧社也单独隐蔽活动,第一、二、三大队随各军分区转到外线,团部机关和直属的两个大队,向沧石路以南转移。
在5月11号这一天,他们在深南县遭到了8000多敌人的合围。在日军的飞机扫射、坦克冲击、骑兵拦截、步兵冲锋的四板斧之下,缺乏武器的学员们没有守住村子,被冲得七零八落,部队完全被打散了。队员们分散在冀中平原上整整坚持了两个多月,才被军区联络组陆续收容。
2.分散突围团长被俘的第18团
在九分区这边,在5月11号六分区警备旅进行西河头大战的同时,六分区机关和分区主力的十八团也遭到了敌人的围攻。当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正面对抗,而是分散突围。部队从饶阳县城转移到滹沱河畔的三角村,准备向西北方向分散突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可是部队在吕汉村渡河的时候,遭到了从安平,饶阳出发的敌人袭击。
十八团团长高法宝,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亲自带人掩护大部队突围。当时部队已经分散,高团长身边只带着重机枪排的一个班。他看到战士们在渡河时候纷纷被打倒,立刻心急如焚,想带队抢占河畔的一个村庄里的高房工事,用重机枪掩护战士们渡河。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村里居然也有提前隐蔽好的敌人。经过血战以后,机枪班全体壮烈牺牲,高法宝团长也不幸被俘。所属部队在吕汉村附近分散渡河,大部分冲破了敌人的合围圈。
3.分兵断后损失惨重的冀中军区骑兵团
当时冀中军区骑兵团,以团长马仁兴为首坚持在内线作战,负责吸引和牵制敌人。当时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那匹远近闻名的大洋马,就交给了骑兵团使用。敌人见了大洋马就追,所以骑兵团总也甩不掉敌人。
在5月11日夜里,骑兵团各连集结到武强县沙洼村,准备隐蔽一段时间。到了12日早晨天亮以后,日军合围上来。这次日军来势汹汹,集结了地面部队数千人,空中还配有3架飞机轰炸扫射。骑兵团采取的是一个连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的方式。当时团政委汪乃荣受命带领2连进行阻击,其他部队利用交通沟,分别向西南、西北方向突围。最后的结果是:突围的部队大部分在大小尹村再次被合围,而担任阻击任务的2连人马伤亡很大,大部分指战员都壮烈牺牲了。
二、日军的终极包围网
当时类似的损失情况,在各分区都大量存在。敌人拥有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他们以力破巧,无论是原地固守、还是分散突围、甚至是分兵掩护,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原地固守的被打散,留下掩护的牺牲了,而突围的部队,一样会被敌人二次包围。当时在日军合围圈里的部队非常多,他们肩并肩抗敌,最后被敌人压缩到了大小尹村一带。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日军更不是什么不能战的弱旅。在真实的反扫荡战场上,有成功防御的范例,也有村庄被攻破的惨痛;有巧妙的转移,也有重大的牺牲。在以往的宣传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宣讲一些胜仗、顺风仗,而对于败仗着墨不多。但是实际上,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哪怕是因为客观因素打了败仗,我军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死中求活,其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先烈们的悲壮悍勇,同样应该被史书记载下来。他们的事迹,不该被遗忘和雪藏。
到了5月12号这一天,我军冀中军区的部分主力部队突围后没有及时反应,也没有敌进我进,而是在敌人不停的驱赶下上了日军的当,顺着敌人的前进方向撤退,最后一头碰上了对面扫荡来的敌人,被再次卷进了日军的合围圈之内。
当时的警备旅一团二营面前的战场形势是:前面有上万敌人三面围过来,后面有四五千日军追过来。无论是原地固守,还是分兵拒敌,或者是如史实那样奔驰转移上百里,在两万多日军精锐的飞机、坦克、大炮、汽车、骑兵、轻步兵的多位一体合围之下,根本都是同样的结果。要知道,这个计划是当时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制定的。他本人甚至曾经带着幕僚,亲自乘坐飞机,在空中进行指挥。敌人在空中一目了然,我军在地面两眼一抹黑,这种战场单向透明的仗,根本就没法打的。
让我们回来揭晓当时在二营北溪村选择的答案:在缺粮少弹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无论是原地固守,还是分兵应对,或者如史实这样迅速转移,其实结局都是没有多少区别的。当时日军是调集了重兵,除了身后有敌人追过来,对面还有上万日军三面合围过来。敌人有充足的兵力,留下固守十有八九守不住,分散突围也不一定走得了。数万日军八面合围,无论你是固守还是转移都没用,此题根本无解!
三、大小尹村周围的战场态势:
让我们回到战场,在12号上午9点左右,警备旅一团二营就进入了饶阳县境内,又走了十几里路过了两个村子,就到了日军合围圈的大小尹村一带。
这时候如果从空中日军侦察机的视角,会看到在数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八路军各部队正挖出了一条条战壕,大致组成了一个椭圆形的防线,正拼命的和来犯日军进行战斗。我军防御圈的内层,是成千上万拖家带口的老百姓。而防御圈的外面,是从三个方向围过来的1.5万名日军。这个时候的包围圈南面还没有合拢,日军正从东西两翼向南面延伸兵力,像两把大钳子一样,企图关上包围圈的大门。我军的冀中军区骑兵团的骑士们,正向着西南方向发起冲锋,想阻止日军合拢包围网。这个场面如果拍出来,那应该是一个一镜到底的数分钟长镜头,想必是非常壮观的。
当时在包围圈里面,是我军很多支被打散的部队,其中比较有战斗力的,是回民支队和军区骑兵团。根据事后当事人的回忆录推断,当时回民支队的防区,主要是在包围圈的东侧,他们负责阻止东面敌人的包抄。而与此同时,在包围圈的西侧,还有军区骑兵团的骑兵正在野地里冲跑。他们正举着马刀和骑枪,一次次的向着西南方向的日军防线发起了冲锋,想替部队打开向安平县方向突围的缺口。
当时日军是已经完成了三面合围,北、东、西三面都有敌人,只有最南边的滹沱河方向,日军兵力还不多,当时我军包围圈里的战士,正全力组织向西南方攻击,企图打开一个缺口。而这时候不知内情的警备旅一团二营的主力,从南面转移而来,恰恰带来了一支兵力雄厚的日军,让他们关上了南面的大门。至此,日军的大包围圈彻底完成。
至此,包围圈里的八路军已陷绝境,此题已经彻底无解了。
四、警备旅一团二营进入大尹村
在二营刚刚来到战场的时候,局面一度非常危险。因为二营的战士们奔驰了十个小时,已经彻底精疲力竭,可以说拿枪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当然,我们身后的日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一样是追得快吐血了,也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可是这时候的敌人,等于突然多了一万多的援兵。而无论两翼哪支日军包抄过来,我军二营都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但是这个时候,我军的战友情谊就体现出来了。和“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国军相反,我军是看到友军需要救援是个个争先恐后的。当时正在东西两翼阻击敌人的我军回民支队和骑兵团,一看又一支友军赶到,立刻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向敌人发起了反冲锋,把合围的日军暂时反击了下去,把疲累不堪的二营接到了大尹村里掩护了起来。
进村以后,村里的后方干部马上迎了上来,他们立刻安排群众有条不紊的接待,不仅端上了热汤热饭,还安排了休息的地方,让二营的战士们吃了饭赶紧休息,恢复了部分体力。虽然战场周围仍然是群狼环伺危机四伏,但是大尹村里面却温暖如春,我们的战士们吃着热饭,开始呼朋唤友,寻找着其他部队认识的人互相打招呼,村里就像久别的亲人异地重逢一样,四处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
在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八路军指战员们正是靠着这亲如兄弟的战友情,军民一体的鱼水情,才能在如狼似虎的敌军合围之中,最终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起来了。这样相互之间亲人般的感情,也是我军强大战斗力的根基所在。
战士们忙着吃饭休息,而当时的指挥员们却非常忙,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简单安顿好了战士们以后,指挥员们立刻找到村里的友军领导,开始商讨共同防御的事情。当时大小尹村有很多团级单位,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上级,大家一直在各自为战。而现在警备旅二营带着六分区王长江司令员过来,正好是建立了统一指挥。
说真的,要是按照事后诸葛亮的办法,二营确实是应该反方向突围或者是留在北溪村打。不过那样的话,大小尹村的友军就麻烦了。因为无论从战斗力还是指挥机关的级别上,这支部队都是大小尹村被围我军的主心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