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情157】欧阳宗岩:故乡有祠堂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故乡有祠堂

欧阳宗岩

我的故乡在“中国宗祠之都”洞口县,在巍巍雪峰东麓的石柱黄桑。

其实,我并不生长于黄桑,因为我祖父解放前就带着妻儿离开了家乡。但我的根在黄桑,我的祖宗都在黄桑。因而每年的清明,我都要专程前往黄桑,要去先祖的坟场,祭扫墓地的荒凉。

“冒雪亭骖问路程,太平寺外鼓楼坪。银犁高耸登云阙,金钟覆地结佳城。罗园里内藏珠石,欧井清泉出海门。宝塔朝亭关水口,撮指黄桑成俊英。”少时的清明,每年父亲备好祭礼、纸幡和爆竹,就带着我这个长子前往。一路上,父亲为了缓解我步行的疲倦,便给我讲“黄桑八景诗”的景致和典故。

虽然,那亭,那寺,那塔都已不在,破了“四旧”。欧井的泉水虽清,却少了些许甜爽。雄阔的祠堂虽在,却已成了学堂。只有那银犁,那金钟,那珠石的天然景观,则至今还可激发我的无限想象。

父亲吟一句,解一句,我就跟着读一句,想一句。不知不觉,父子俩就到了黄桑。

黄桑,还有座欧阳宗祠,名字就叫“爱敬堂”。祭扫的途中一经过这祠堂,父亲就告诉我,这祠堂的宅基地是华衮公捐的。他是黄桑首富,住的庄园叫花屋,光良田就有九十九担。修祠堂时,他不仅独资捐建了正厅,还承担了工匠的食粮。

责任制前一年,父亲去世了。清明时,我就带着两个弟弟前来。再后来,弟弟打工去了,我就带着子侄们前来。每次途经祠堂时,我也像父亲一样告诉他们,这祠堂的地基就是九十九担田的华衮公捐的。

五年前,政府弘扬传统文化,迁走学校,还祠于族,这祠堂便实至名归换了新颜。由是这几年的清明,我每次便要去欧阳宗祠看看,进爱敬堂里瞻瞻。

大门前,一对2米高的石狮,煞是雄壮,给人凛然莫犯的威望。“欧阳宗祠”四个红底黛字,就横塑在高大厚重的正门之上。门框上刻着“渤海开源万派朝宗徵浩荡;山门聚族千秋蕃衍播芬芳”的楹联,正楷询体阴刻,刚正端庄。

两边的仪门为弧形拱造型,最能寓意家族的圆融。左仪门上有黑亮的“敦宗”二字,配以“游义行仁绳其祖武;服畴食德诒厥孙谋”的对联;右仪门上则是“睦族”一词,刻有“春露秋霜鉴观有赫;天经地义跬步不忘”的联语。皆为正楷询体阴刻,黑亮黑亮。

我规步入堂,最先看到的便是屋柱林立、前后无墙的正厅了。“爱敬堂”的匾额即高悬于正前横梁,左挂“文章聚此”,右立“姻谊千秋”。皆为标准的询体金字,字字厚实。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便是宗祠取名“爱敬堂”的主旨了。“文章聚此”,乃从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之句而来。“姻谊千秋”,为尹氏宗族所赠,以彰欧阳尹姓两族联姻之谊。

中间四排屋柱均悬有黛底金字的楹联,左右墙上皆用大理石刻着《传承世次歌》《族规家训二十条》《宗祠整修记》和捐款名录。族源、宗规及名字、数目均清清楚楚,让观瞻者一目了然,明明白白。

我跬步来到寝堂,但见上千灵牌一个个金光闪闪,一排排齐齐崭崭。堂内挂有七八幅对联,幅幅在述说宗源宗史、宗德宗功,既朴实又典雅。文采和意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其选词连句,精准地传播着“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族风范。

我突然心念一闪,跬步着从左廊房到庑廊、后廊房、正厅、寝堂,再至右廊房、戏台。这整座宗祠共立有木屋柱九十九根?我怕数错,乃改为从右至左复数一遍,还是九十九根!

为何是九十九根呢?堂婶曾多次讲,华衮公一心想置满百担良田,可不管怎样精打细算,如何省吃俭用,就是满不起这个整数。好几回,眼看集攒的钱财可添置一担良田了,偏偏又出了要用大钱的事态。

我不由记起老家的一句土话,“创起的年猪,攒起的财主。”这与西方谚语“三代人的努力,才育得一个贵族”有异曲同工之妙。华衮公成为“黄桑巨富”,绝非一己之功。其赋性慷慨,捐建公益,才有黄桑欧阳宗祠,方得族谱立传,才享“好善乐施,黄桑伟人”之誉。

去岁清明,族长亲昵地对我说,摆进“爱敬堂”的灵牌,唯一不收座牌费的就只有你家华衮公。“坟以安骸骨,祠以妥先灵。”每个人都将最终归零,如若不是被“族”,那终究要进祠堂。

百代祖先,由家谱能溯源流;千秋功绩,从宗祠可窥一斑。一座宗祠便是一个家族传承道德基因的阵地,更是无数宗亲寄托情思乡愁的圣地。爱敬堂始建于1849年,但因财力、物力等因素,直到十五年后的1864年方才竣工。而新近的大修,一呼百诺,短时间就集聚了80万巨资,仅用一年多就使雄祠大放异彩。这真是一人富,不若人人富;一家富,不若家家富。

我跑上戏台,站在圆拱型金罩之下。那凹陷的黑格红面的波浪型吊顶独具特色,内有八幅彩绘,美轮美奂。

我环视前后左右,但见正厅寝堂书栋雕梁,左右廊房宏敞轩昂。这典雅,这华美,这大气,胜似天庭。

我沉浸在这古色古香的氤氲里,陶醉在这清新清静的天地里,仿佛置身在祖公的花屋一般。

恍惚间,就觉华衮公从那寝堂飘然而至。九十九担良田又能怎样?你应明白,良田千顷,不过日食三餐;广厦万间,不过夜卧三尺。佛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我点了点头,又使劲地摇了摇头,一下子神清目明。只见空阔的天井里那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青石板清清爽爽,且那青石之上的天空,更是清清亮亮。

【作者简介】欧阳宗岩,首业从教为师,今屈就“清水衙门”。爱好文学,尤喜散文、随感,间有小文发于报刊杂志。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LTWCHJL1

顾问   Zss-Chian

主编微信   sdhjl1 

(0)

相关推荐

  • 汝城——古街、古祠堂、湘南起义旧址群

    汝城之行第二站,参观"汝城古祠堂群"."汝城绣衣坊"."湘南起义旧址群",此3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汝城文塔 走进汝城历史文 ...

  • 湖北浠水程氏宗祠

    浠水县程氏宗祠简介程氏宗祠位于浠水县绿杨乡查山村,后倚查儿山,前临白莲 河水库,座西朝东,背山面水,地势开阔,风景优美.建筑面积 500 平方米,砖木结构,由正厅和厢房两部分组成,正厅两进, 一进上方 ...

  • 欧阳宗岩:长空无由碍白云

    长空无由碍白云 欧阳宗岩 一 每有外地亲友来访,我都会游说他们去洞口塘看一看. 洞口塘是巍巍雪峰西麓一峡谷,乃湘黔通衢之要关.山内千沟万壑汇聚的江水正奔腾而下,却突兀遭遇险峰阻挡.然其不舍昼夜地向前冲 ...

  • 欧阳宗岩:布鞋的思念/“尊前慈母在,浪子脚不寒。”伤心的是……

    布鞋的思念 欧阳宗岩 在我的耳畔,时不时地会响起侯德健老师的歌曲,可惜,曾教唱的这首<新鞋子旧鞋子>,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随着时代的浪潮消失了.虽然,我在做父亲后,还专门教儿子唱过.但 ...

  • 小小朗读者:六一,我们的节日 | 宗岩 主播 | 宗岩(第065期)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作者简介 宗岩:10岁,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路学四年级学生,<沧州晚报>小记者,曾多篇文章在<沧州晚报>和校报发表.曾获得解放路第一 ...

  • 小小朗读者:致白衣天使的一封信 | 范嘉浩 主播 | 宗岩(第024期)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作者简介 姓名:范嘉浩 学校:山西省运城市明远小学 班级:五年级(5)班 兴趣爱好:吉他.唱歌.足球.朗诵.钢琴 特长:朗诵   「孩子的诗」 致白衣天 ...

  • 小小朗读者:中国红 | 宗岩 主播 | 范嘉浩(第020期)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作者简介 宗岩:10岁,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路学四年级学生,<沧州晚报>小记者,曾多篇文章在<沧州晚报>和校报发表.曾获得解放路第一 ...

  • 欧阳文蔚‖落叶 . 故乡(宋爱华诵读)

    梧桐随时光的衰老而变得沧桑不堪,长廊中孤寂的落叶显露着令人叹息的腐朽气味. 天,刚刚放晴,走着一条陌生而又熟悉的路,记忆如被堵住的水,欲出而不得,似乎在诉说着这不是它应该匹配的地方. 吱吱呀呀的木门封 ...

  • 乡情散文:我的故乡

    乡情散文:我的故乡 文:闫赵玉 故乡是根,每个离开故乡的人,都只是带走了一片叶子,而落叶总要归根的.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先是离故乡越来越远,最后又是离故乡越来越近.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 ...

  • 【乡情记忆】王宇奇|故乡的土灶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乡情散文:小时候的故乡

    乡情散文:小时候的故乡 文:杨进荣 小时候,故乡很穷,穷得几乎什么都缺.不敢想如何吃好,吃饱都是一种奢望. 小时候,故乡很单纯,单纯的人有永远修不完的梯田,永远干不完的农活. 小时候,故乡的炊烟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