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加工
油料加工
油料加工是将油料加工成食品油的过程。包括油脂制备、精炼、改质及食品油生产等。
中文名油料加工
属性工艺技术
作用油料加工成食品油的过程
组成油脂制备、精炼、改质等环节
正文
将油料加工成食品油的过程。油料指作为油源的草本及木本植物的种子,如花生、茶籽等。加工过程包括油脂制备、精炼、改质及食品油生产等。副产品饼粕原用作肥料或饲料,现已发展为提取蛋白质,作为食品的原料。某些油料,如大豆在一些地区已转成为提取蛋白质而加工。
发展简况 中国从油料制取油已有数千年历史。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描述了原始的水代法及压榨法取油。水代法是用石磨把油料磨碎成浆,然后兑水振荡,再用水把油代出。压榨法用杠杆或撞击方法把油压出,设备均为木制。这两种方法仍在应用,只是设备材料改用钢铁并提高了机械化程度。1900年用螺旋连续挤压油料而取油的榨油机在美国首先制造成功,使取油方法从间歇式变为连续式,产量剧增,榨油遂从手工业变为机械化的工业。其后出现了用溶剂从油料中萃取油的浸出法。萃取法几乎能将油料中的油全部取出,从1919年连续式生产进入实用阶段后,通过数十年的不断改进,此法已在全世界油脂制备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第一个间歇式浸出厂在1922年建于大连,第一个连续式浸出厂1957年建于东北。油脂精炼及改质的过程发展较晚,1933年以前基本上是间歇式生产,随着食品油市场的扩展,以及离心机等新设备的日臻完善,连续式已占绝对优势。油料加工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油脂制备方面是寻找不易燃易爆、价格合理、能大量生产的溶剂,代替使用的轻汽油和己烷。较有希望的是异丙醇及二氧化碳超临界气体浸出。已达到小型化生产阶段的有以水作溶剂的水浸法。此法在中国已应用于花生油及花生蛋白的生产。存在的问题是工序多,得率低,而成本又高。精炼方面在研究应用分子膜分离技术使非油杂质与中性油分离。其优点是减少工序,提高得率。在一些问题解决后,会有较大的发展前途。酯交换方面正研究利用酶促使脂肪酸定位重排,以便用廉价油生产高价油代用品,或生产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油品。
油脂制备 制备方法大致分一般油料的油脂制备方法和特殊油料的油脂制备方法两种。特殊油料是指油棕和油橄榄。油棕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如马来西亚等国,中国的海南岛也有少量种植。其油脂制备过程是:棕果经发酵、脱果、掏碎、压榨得到棕榈油。棕榈渣滓经分渣、剥壳得棕仁,再经破碎、蒸炒、压榨得棕油。油橄榄多产于地中海沿岸或温带地区。油橄榄果经洗果、粉碎、装饼、压榨、油水分离而得橄榄油。橄榄油属优质食用油,不经精炼以保持天然风味,多用作色拉油。
加工工艺
一般油料是绝大部分油料植物的含油种籽,如大豆、花生、棕仁、茶籽等。油脂制备方法有水代法、压榨法、预榨浸出法、浸出法。普遍采用的是后 3种方法。它们的通用工序是预处理。
预处理
通过物理方法,把各种形状及含杂质的油料处理成为有共同性质、适于提油的物料。处理的程序是:①清理,即清除油料在收获储存中带来的杂质。主要利用筛分,风力,或风筛结合,磁力等。②剥壳、分离,使油料壳与仁分离。棉籽在剥壳前还需脱短绒,以便取得这种有价值的副产品。③破碎、轧片,把不同大小的籽仁破碎成粒度大致相等的碎片,然后用轧辊轧成薄片,以便蒸炒处理后胚片的性能趋于一致。并缩短处理的时间。纤维质较多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油籽,为了减少轧片后的粉末,在轧片前还需经轻度的热处理,这个过程称为软化。④蒸炒,用水热处理使料胚成为适于压榨或预榨的物料。经过预处理的油料,其细胞大部分被破坏,油滴凝聚,可用挤压或萃取的方式把油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