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吴学文:《军魂》

原创作者:吴学文|内蒙古阿拉善盟

《 军  魂 》

谨以此诗献给驻守在神仙山哨所的全体官兵!边关有你,祖国放心!


骄阳下,年轻的脸庞
坚毅如钢
脚步铿锵
踏破荒原的沉寂
庄严的界碑旁
我努力站成巍峨
身后——
是我的祖国和母亲
八千里路云和月啊
我用生命忠诚地丈量
跳动在哨所上空的那团火焰
沸腾了我的热血和青春
归来头白还戍边的豪情
在戈壁大漠生长的更加蓬勃
心海的温暖
是临行前
妈妈密密缝织的叮咛
还有我心爱的姑娘
用秋水般的眸子把我望穿
我的目光
跨越万水千山
与你温柔相牵
你如花的笑颜
悄然在我梦里绽放
如五月的清芬
温暖了边关的这轮冷月
抖落一身的风尘疲惫
明天我又将启程
用永不凋败的绿色
夯筑荒原上移动的长城
雄关漫道
重任在肩
我将走的稳如泰山
我走过的地方
阳光灿烂,春暖花开

后记:

2018年深秋,由阿盟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阿拉善基层委员会主委王秋才带队,阿拉善盟各民主党派,文艺新闻界委员开展“党员边关行,文化进军营”活动。其中一站就是到位于中蒙边界的神仙山哨所进行慰问演出。
车子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颠簸行驶,犹如漂浮在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大地除了苍凉还是苍凉。车轮在身后碾出的长长的烟柱,使人不由得想起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来。还未到神仙山哨所,远远地看到在苍黄辽远的天际,一面五星红旗在高高的山顶迎风飘扬。苍黄的大地陪衬出的这团鲜红的火焰,格外地醒目亮眼。
登上矗立在山头的哨所,中蒙界碑清晰可见,哨所的背面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下的河槽就是中蒙边界线。在我们参观界碑时,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始终紧跟着我们,生怕我们一不小心越了“雷池”跨入蒙古地界。我仔细地端详了他的脸庞,这是一张清秀而又稚气未脱的脸,有着南方人明显的特征。通过攀谈,才知道他是从富庶的广东入伍到阿拉善戍边的,今年才刚刚18岁。18岁,这是比我儿子还要小的年龄,但在他身上,却有着和年龄与长相不相符的坚毅和成稳。18岁,应该正是享受父母呵护,长辈疼爱的年龄,他却孤身一人来到遥远的北疆戍边巡逻。18岁,可以有更多的精彩和浪漫,而他却选择了绿军装 ……
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了——是被他黝黑又稚气的脸庞感动的。一个来自南方的孩子,十八岁花一样的年龄;一双满是老茧的手;一张本因是白净的脸;被大漠粗粝的风打磨成了当地黝黑的“土著”……这就是大漠苦寒之地给他们最真实的馈赠,这也是戍边战士身上最醒目的标签。部队驻地远离人烟,这是一个清一色的雄性世界,在这里能看到的颜色只有苍黄和他们身上的绿军装。见到我们一行,从干部到战士,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喜悦和期盼是无法掩饰的。可以想见战士们平时精神生活有多么单调枯燥。有时候,一个人、一首歌、一封信,就会让这里平静枯燥的生活掀起一点波澜。
当我们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祥和稳定的幸福生活时,有谁会想到,还有一群远离故土和亲人的年轻人,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巡逻站岗,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和我们的幸福。他们这个年龄,本应该享受卿卿我我,霓虹闪烁的多彩生活啊。可他们却选择了和黄沙为伴,与孤寂为伍的生活。这群可爱的年轻人,能坚定地留下来,就是莫大的牺牲和奉献。
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坐在车上静静地想,我应该为这些年轻人写点什么。因为我也是一个有着军人情结的人。我的二哥,也曾在阿拉善漫长的边境线上戍边二十余载。我的妻哥,就曾在这所神仙山哨所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侄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校,穿上了军装。写通讯报道,我似乎对他们了解不多,写散文,也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情。最后决定用言简意赅的诗表达是最合适的。所以就一直在酝酿,经过一个很“难产”的过程,终于写出了让大家见笑的这首诗,这也是我的处女诗。虽然语言可能还显幼稚,意境还不够深远,但我是用心去写了——是用一种情切切,泪潸潸的情怀写的。

吴学文,教师,喜欢东写西读,皆因懒散,收获寥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