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变
战争中的防御不是绝对的等待和抵御,也就是说,不是完全的忍受,而是相对的等待和抵御,所以多少带有进攻因素。进攻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同防御不断地交替和结合的。二者的差别为:没有还击的防御是不可设想的,还击是防御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进攻不是这样。进攻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本来不需要防御,可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得不把防御作为一种不得已的下策而加以使用。实际情况是:第一,进攻行动不可能一直持续进行到最后,中间会出现平静,在平静时期,自然就出现防御状态;第二,进攻者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并不总是受到进攻本身的掩护,必须专门加以保护。
虽然战争中的进攻行动,尤其是战略上的进攻行动与防御不断交替着,但是不能把进攻中的防御看作进攻的有效准备和加强,而只能看作一种阻力,是进攻的致命伤,这是因为由于防御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必然削弱进攻的效果。既然进攻是较弱的作战形式,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防御对进攻不会发生真正的不利影响。因此,每次进攻时,都必须考虑在进攻中必然出现的防御,以便看清进攻中的弱点,并对此有所准备。
从另一角度看,防御可以根据等待这一因素增减的程度分成许多等级,这样就产生了极不相同的防御方式。而进攻只有一个有效因素,进攻中的防御不过是一种阻力,所以进攻不像防御那样有不同的方式。当然,进攻在威力、速度和力量方面有很大差别,但这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不是方式上的差别。如果在防御时把要塞、民众武装和同盟者都列为抵抗手段,那么在进攻时就不能这样做。在防御中能使用这些手段是防御的性质决定的,而在进攻中通常可以使用的手段只限于军队,即使能得到这些手段,也大多是出于偶然的原因。
打垮敌人是战争的目标,消灭敌人军队是战争的手段,不论在进攻中还是在防御中,都是如此。利用消灭敌人军队这一手段,防御可以转入进攻,进攻可以占领国土,因而占领国土是战略进攻的目标。占领国土不一定是占领全部国土,可以只占领国土的一部分或一个省份、一个地区、一个要塞等,这些战略进攻的目标在媾和时都有很大的价值,是进攻者的政治资本。进攻者可以占有这些战略目标,也可以用它们交换别的东西。
如果战略进攻的目标达到了,进攻也停止了,就会出现防御。因此,可以把战略进攻设想为一个有一定界限的单位。而在实际中,进攻的企图和措施常常不自觉地以防御为终点,如同防御的企图和措施常以进攻为终点一样。成功的防御可以不知不觉地转为进攻,而进攻也可以不知不觉地转为防御。
战略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进攻力量的削弱。能否在具体情况下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决定着进攻者能否正确地判断当时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削弱进攻力量的原因有:1.为了达到进攻的目标,也就是占领敌人的国土;2.进攻者需要占领自己背后的地区,以便保障自己交通线的安全和维持生存;3.战斗伤亡和疾病减员;4.距离补给地较远;5.围攻或包围敌人要塞;6.作战的努力程度逐渐下降;7.同盟的瓦解。
与这些削弱进攻力量的原因相对的还有一些加强进攻力量的原因,例如:进攻力量的削弱可能部分或全部由于防御力量的削弱而抵消,甚至比防御力量的削弱小得多。进行进攻力量和防御力量的比较时,不应该总是考虑交战双方在战场上的全部军队,而应该考虑交战双方在前面或者在决定性地点上相对峙的军队。
进攻取得胜利是已有的优势的结果,也就是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共同造成的优势的结果。进攻力量会逐渐削弱,当然优势也可能逐渐增长,但大多数情况下,优势会逐渐减弱。如果进攻者能够把逐渐减弱的优势一直保持到媾和时,则它就达到了目的。战略进攻可以直接导致媾和,可是极为少见,大多数的战略进攻只能进行到媾和的那个时刻就停止,超过这一时刻就会发生剧变,进攻者就可能遭到还击,而这种还击的力量通常比进攻者的进攻力量更大。这一时刻称作进攻的顶点。
进攻的目的是占领防御者的国土,这促使进攻者向目标前进,并且很容易超过预想的目标,而进攻必定会进行到优势消失时为止。所以,依靠迅速而准确的判断来发现进攻的顶点是要考虑的问题。
消灭敌人军队是战争达到目的的手段。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只消灭为达到进攻的目标必须消灭的那部分敌人军队。
二、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军队。
三、在保存自己力量的前提下消灭敌人军队。
四、进攻者只在有利的时机消灭敌人军队。
战斗是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唯一手段,可以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方式达到目的。会战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占领一个要塞,或占领敌人的一部分国土,这本身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可是能够导致对敌人作战力量的更大破坏,也就是说,它同时是间接地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方式。
占领一个敌人未设防的地区,除了直接达到某个目的以外,也可以看成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