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工作,每个周末都在国家图书馆里面看股票类书籍,大概看了3年,也不知道看了多少书,但是依然很迷茫。上班的时候偷偷的看股票行情,内心随着股票的涨跌而不断起伏,下午三点收市后拿着计算器算算今天赚了多少钱,晚上躺在床上又想着明天的行情,紧张兮兮。
当时我就明白这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该有的样子,我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然后一直走下去。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走,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把网上能找到的信都找出来,这些信很乱很杂,残缺,错误,大部分表格数据都没有,但没有妨碍我去学习。我一个同事办公室有一台打印机,我叫他帮我打印出来,然后我用线自己装订起来,如下图。
我大概花了2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下班后躺在床上看这些信。与以前被股市的涨跌搞的整天心神不宁完全相反,这些信让我找到了朴实,本质的投资理念,那段时间我内心非常的平静,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我要找的就是一条能长远发展的路,我不在乎前面多少年的效果,我要确定的是这条路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是一条值得一生去努力和坚持的路。我从小的做事理念就是这样,不喜欢变来变去,只要确定一个长远的方向,我可以平静的独行,一直走下去。看完上图中这些残缺不全,杂乱无章的信,我知道了这就是我要找的路。(上图中这些信已经保存了十多年,纸张都发黄了,但我依然珍藏着,因为这是我投资真正的开始)。
其实我在国家图书馆看书的那几年,也看到了无数关于巴菲特的书,你去任何大型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的书,比如《巴菲特如是说》,《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左手巴菲特,右手索罗斯》等等,汗牛充栋。这些书介绍了巴菲特是如何致富的,如何传奇的,让你热血沸腾,这个故事非常精彩。但我看书喜欢看原始的东西,原汁原味的东西,比如我看历史,我喜欢看《资治通鉴》,而号称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我看完后远没有看通鉴那种感觉。因为《资治通鉴》只写历史事件,不发表任何个人主观见解,也不带有任何价值取向,它只是客观的记载历史发生的事情。而《史记》有太强的个人价值观和偏见,只能说是司马迁的个人之见。
我喜欢看原始的东西,我一直认为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远比看他说了什么,以及看别人是如何说他的更有意义。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是这样最原始的资料。因为每一封信都记录了他当年所做的事情,以及他当时的想法和观念。他从25岁开始写信,当时他的基金只有10.5万美元,他个人只投了100美元。一直到现在他还在写信,而他已经成为了世界顶级富豪。这些信一封一封的看下来,你就能看到他的成长轨迹,他是怎么做的,如何选择的。这是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从一个人几十年所做的事情去理解一个人和他的思想。
我以前研究过一段时间李嘉诚,我没有去看市场上关于他的书,我把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几十年的年报全都看了一遍,因为我想要看他每一年都做了什么,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投资和经营决策,他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布局全世界的。我发现看这些东西远比看一本李嘉诚的传奇故事之类的书籍让我学到更多。故事总是很精彩,但是看完之后你只是知道了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会有极大的演绎成分,以及作者的个人偏见。就好像你看《三国演义》就会觉得很精彩,但是看《三国志》觉得很枯燥。客观真实的东西总是显得很无趣,这就是很多人喜欢看股市的各种消息,财经专家的各种解说,而不愿意自己去看一看公司的年报,去分析公司过去的所作所为。因为看原始的东西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沉下心来,要有归零般的心态。当你的心很浮躁的时候,你是看不下去的,你只想看别人的说法,你只想听故事,然后让别人来为你思考。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是如此,一般人可能很难看下去。我不知道我是天生如此还是怎样,我一开始看这些信就看的很入迷,而相反那些故事类的书我看一看就扔掉了,我喜欢看客观的东西,看本质的东西,也喜欢去思考本质的东西。直到现在我每年基本都会把这些信看一遍,也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想学到啥,因为这里面的东西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每看完一遍我总能学到很多,更多的其实不是学习到什么新的知识,而是它能让我内心平静,让我放下很多东西,能更直视本质。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听其言,观其行”。看一个人不能听他怎么说,也不能听别人怎么说,看一个公司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观察他长期的所做所为,用自己的思考去做评价。我觉得面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这样态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而不是听别人说故事,这些故事也许更精彩,但是它跳过了你的眼睛,你的心灵,你的头脑,让你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认识自己。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看到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他也要做什么,就是这个原因。
在巴菲特的信中,你可以看到他最初只投入了100美金,在他运作合伙基金的十多年间,他积累了上千万美金的财富,可以说巴菲特是从零开始。很多人又不服了,说你靠自己100美金能增值到千万美金吗?还不是靠别人,靠关系。嗯嗯,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干一番大事的。没有一个将军是靠自己个人能打胜仗的,能够运用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很多人无法做大事并非自己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没有组织众人力量的能力。
我看巴菲特前面写给合伙人的信,我非常有感触,他每年写几封信,不厌其烦给投资人解说他的理念和投资哲学,这个做法非常重要。其实我自己也遇到很多朋友要给我投资,让我管理他们的财产,但是我都拒绝了,为什么?比如当我买一只股票2年没动的话,这个股票下跌,投资人会不断给我打电话,他们非常着急。如果这个股票不涨,其他股票大涨,他们又要骂娘,我明白,一开始他们要给你投资的时候,双方都非常的愉快,就好像谈恋爱刚开始总是很开心。但是投资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是一个很多年的事情,期间股市上涨下跌大伙会有各种观点和利益的冲突,我根本无法按照我的理念去长远布局,比如现在科技股涨的好,我只能去买科技股,这样投资人就开心了。如果我5年时间持股不动,即使最后收益很好,他们也觉得好像我什么都不干就要分这么多利润给我,他们觉得不平衡。七七八八,非常难搞,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婚姻,远不是谈恋爱那么美好。像我这样喜欢安静自由的人,根本懒的去搞这些,处理一大群人的利益和关系,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而巴菲特就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完美,他需要维护这一群投资人的关系,甚至统一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不厌其烦的写信,解说自己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关系的维护,让大家形成统一的思想观念,这是企业文化的雏形。包括后来的伯克希尔,伯克希尔的股票换手率及其的低,每年90%以上的股东都是去年的老股东。包括伯克希尔旗下的经理人,几十年来没有一个经理人跳槽,大家都兢兢业业,团结一心,一起干大事。这种观念和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我在看这些信的时候就经常在思考,他当年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很多事情一开始你觉得很普通,但是你深思后会觉得震惊,其后面产生的威力超乎你的想象。而这些事情都在无声无息之中完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巴菲特每年在奥马哈开股东会,刚开始只有几个人,搞了二十多年才几百个人,现在全球各地多少万人去参加他的股东会,已经影响世界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也是如此,原始的东西,原汁原味的东西刚开始总是觉得很平凡,但是一直看下去,你就会发现奇迹是由平凡造就的。用最朴实的道理,最简单的招式,创造出奇迹。
一直以来,很多人问我,投资要看什么书。其实你能把巴菲特几十年的信看完,无论你理解多少,都比你看任何其他东西要好。可能会有人说因为我在卖这本书,所以这么说。但是卖书这点钱对我来说还真没那么重要,买的人并不多。巴菲特每年都在写信,这本书每年都会增加新的内容,前几天巴菲特发布了新一年股东的信,我们马上把书更新了,推出了新版,在我和我助理的努力,以及很多朋友的帮助下,新版也改正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这本书会不断完善。这两天我助理已经把新版免费发给之前买过书的朋友了,相信这些朋友都收到了。去年2019年的2月24,在巴菲特公布新一年股东信的第二天,我们也推出了新版,然后发给之前买过的朋友,我们去年是这么做的,今年也是这么做的,明年还会这么做。这是我们的承诺,我们说到做到。虽然你花了几十块钱,但是我们也要付出努力,我助理也要提供长期的后续服务,我们并不赚钱,只是为了不亏钱。让更多有缘的人能拥有最完整,最完善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去学习里面的投资智慧,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希望这本书能改变更多的人。而且我认为,为知识付费,为别人的劳动成果付费,这是一个投资人要理解的基本商业逻辑。
这些年我看过的书不计其数,如果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书,那一定是这本书,没有之一。它对我的影响远不止于投资领域,它让我学会平静,让我抛开事物纷繁复杂的表现而去直视事物的本质,让我明白了大道至简的道理,让我建立了一套思维框架,改变了我做很多事情的方式。也让我真正学会了用平和的心态,一辈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2020.2.26 梁孝永康写于广州
公众号:梁孝永康(需要此书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