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底说啥呢?

导读:文運老师认为,《老子》的“尚柔”智慧有可能源自失传的《归藏易》,“道生一”就相当于“太极生两仪”。

【收听本音频的喜马拉雅链接,请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对“道生一”与“太极生两仪”的猜想

——文運老师答问分享

同学:可否请老师解释一下“道”“一”“太极”?

文運老师: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有不同的内涵。你说的“道”“一”“太极”,是指《老子》“道生一”中的“道”和“一”,以及《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中的“太极”吧?觉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别难理解吧?

同学:是的。

文運老师:好,我们就在这个范畴内讨论。

“道生一”是《老子》的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易经》的话,我感觉,这二者密切相关。进一步说,我猜测,《老子》的智慧,有可能源自《易经》。

首先,老子本人作为周朝的史官,很可能熟读《易经》。

其次,《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辩证思维,与《易经》的阴阳辩证智慧高度一致。

再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下文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明确使用了阴阳概念。

更重要的,《老子》强调“柔弱胜刚强”“知其雄,守其雌”,这种“尚柔”的智慧有可能源自失传的《归藏易》。按照中国文化的一般说法,在伏羲画八卦之后,《易经》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第一个是神农氏创立的《连山易》,以艮卦为首;第二个是黄帝创立的《归藏易》,以坤卦为首;第三个是周文王创立的《周易》,以乾卦为首。目前,《连山易》《归藏易》都已失传。虽然失传,但是《归藏易》“尚坤”是确定的,而坤卦正是“柔”的代表。而且,古人常将老子与黄帝的智慧并称为“黄老之学”,也就是说《老子》的智慧与黄帝一脉相承,而黄帝正是《归藏易》的创立者。

如果这种猜测成立,《老子》中的一些话就有可能源自《易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借助《易经》来理解《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经》所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有对应关系。

其中,“道” 对应“太极”都是指形而上的本质规律;“一”对应“两仪”,“一”指一画卦,一画卦有阴爻、阳爻两种可能,这也就是“两仪”;“二”对应“四象”,“二”指二画卦,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可能,这也就是“四象”;“三”对应“八卦”,“三”指三画卦,有乾、坤、艮、震、巽、离、坎、兑八种可能,这也就是“八卦”;“三生万物”对应“八卦成列,象在其中”,也就是说,用三画卦的这八种可能,就可以类象一切万物。

从这个角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所以令人费解,或许不是因为它太神秘,而是因为它是古人的常识性省略语。

如果这样来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告诉我们:要理解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从万物上升到道),就要进行由繁至简地抽象(经过三、二、一的多层归纳);要将根本规律运用到万事万物之中(将道落实到万物),就要进行以简驭繁地展开(经过一、二、三的多层演绎)。

当然,这些只是旨在启发我们思考的猜想,未必符合《老子》的原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