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胸膜炎,心痛,胸腔积液,心下硬痛——十枣汤

4消渴——闫云科

消渴引饮,多见于胃热,阴虚。痰饮为患者,尚属少见。有刘某者,男,45岁。素体质壮实,近月余,口渴不已,昼夜饮水4~5暖瓶。某医生滋阴生津,十余剂症状不减,遂进城就诊。望其身高体胖,面色红润,舌苔黄腻。闻其声音洪亮。询知精神不倦,饮食如常,尿多清长。诊其脉,滑数有力。触其腹,腹壁厚,无压痛。《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鬲消。”意为心肺有热,伤津灼液,津液不能敷布,故而口渴善饮。张志聪云:“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分析本案,当属上消。遵《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上消白虎中承气”之治,拟白虎汤原方:

石膏30g知母10g 甘草6g 粳米15g三剂

二诊:渴饮不减。考消渴一证,或高热津伤,或阴虚液亏,总属津液匮乏。既系热邪伤津,何以服之不效?观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显非阴虚津伤之象,亦非白虎汤证。以白虎汤所治之热,系燥热而非湿热。本案虽有大渴引饮,然并无蒸蒸之汗,亦无干燥芒刺之舌,显然药证不合。久思不得其果,再观苔脉,顿悟痰乃饮所虐。盖痰饮有形之邪,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滞经隧,阻碍津液之敷布,故见口渴。果如此说,则应祛痰逐饮为治。拟:

甘遂大戟 白芥子各2g,研末,红枣10枚煎汤,空腹送下。

三诊:服后暴泻水便数次,口渴顿止。胎仍腻,脉沉滑。拟二陈汤加苍术善后。

按:痰饮水湿滞留体内,阻遏津液上承而渴者,多为渴不思伙,或渴不多伙,或水人则吐。本案病机何以解释?姑以痰生怪证释焉。

论:按语很有道理,也是在用完白虎汤之后,用完无效,才有的大彻大悟。对于辨证,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此消渴者,因为水饮阻格,火升作渴,也是阳气不降之象。此同五苓散口渴还水逆,但此不水逆,因小便通利。脉滑数者,若此有表闭外证,卫郁热燥之渴,解表之后,用白虎汤,但此无表闭之象,又无水寒木陷之象,此脉滑者,就是水气内阻,治则泻水,水泻则气降,火也下降。

5胸膜炎(积液)

陈某,男,13岁。初见发热,咳引胁痛,继见胁间胀满,左侧略高起,呼吸气短息促,转侧疼痛加重,喜偏卧一侧,口干不欲饮,胸部x光透视提示:“左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形成”,舌苔薄浅黄,脉沉弦,由饮邪留于胁、下而成“悬饮”,用十枣汤加味攻逐水饮。大戟3克、芫花3克、甘遂末0.6克(分两次舔服),葶苈子3克、白芥子9克、大枣10枚。上药服四剂,小水增多,大便溏,精神振作,咳嗽气促胸满渐平。又服四剂,x光透视:积液明显吸收。后用四逆散加旋复花、白芥子、郁金等调理而愈。

按:此证由肺气郁滞,不能敷布津液,导致水饮内俘胸胁而成“悬饮”。《金匮要略》云:“诸有水者可下之。”故用十枣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平喘,攻逐水饮。

临床应用,悬饮:相当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等病。陆渊雷云:“十枣汤所治,亦为浆液性胸膜炎或胸水,而有咳唾引痛之证。《经方应用》

论:本条医案,是怎么得病?是外寒闭肺,还是本虚湿盛,变痰饮之病?

芫花

6胸膜炎——颜德馨医案

祁某,男,28岁。患者以发热、恶寒、咳嗽、咽痛,胸透右下肺片状模糊阴影,拟诊为“右下肺炎”而入院。入院后症见神昏谵语,手足躁动,经投人参白虎汤和牛黄至宝丹益气生津、清热开窍,病情渐趋稳定,但胸痛剧烈,不能忍受,超声波检查为“右肺包裹性胸膜炎”。此水湿与瘀浊胶滞,与十枣丸法。处方:

甘遂、芫花、大戟等分研末,取1g,枣肉做丸。每日1次,红枣汤送下。

2天后疼痛锐减,一周后胸透复查,积液明显吸收,共调治2周而愈。

原按:胸膜炎症有咳嗽、胸胁痛、干呕短气等临床特点,一般将其归属祖国医学“悬饮”范畴。《金匮要略》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十衷丸乃丹溪本仲景十枣汤意而作,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攻胸胁痰饮,三味药逐水虽同,各有所长,合而用之,攻逐经隧、脏腑、胸胁积水之力甚著。十枣改汤为丸,有两层含义:①“治之以峻,行之以缓”;②三物与枣同煎,服后当出现呕吐、脘腹切痛等强力副作用,而且不能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限制了辨证加减,“得快下后,糜粥自养”又不利于病体恢复,故颜老主张用丸代汤。凡遇有痰热互结、恶寒发热、干咳少痰、胸胁疼痛者,可加黄芩、瓜蒌、桔梗、杏仁、薄劳子以清化痰热;痰饮聚而不退,咳嗽气短、胸胁满痛者,可加茯苓、桂枝、橘络、半夏、白芥子温阳竭饮;低热延绵之属阴虚者,加银柴胡、鳖甲、白薇、青蒿、地骨皮以育阴泄热,使十枣汤的临床运用得以拓展。颜老尝曰:“读古人书,不得执死方以治活病,用古人法而不必拘其法,用古人方而不必泥其方,方有所得。”摘自:颜乾珍,屠执中,颜德馨教授用经方治疗急难重症举案[J].国医论坛,1992(33):22-23.《经方治验呼吸病》

论:本条医案,发热,恶寒,咳嗽,此皆是外感表证,此病从外感而来,是典型病例。

甘遂

7心痛——黄超凡医案(清)

昔在武昌,从吾师游,偶见一人,以手按心而痛,汗如雨下,痛不可忍。吾师曰:“此必酒病也。”以十枣煮水,调甘遂、大戟、芜花末药三分与服,限一时许,下恶水数升,而病去如失。余曰:“愿闻吾师明论。”师曰:'酒一入胃,渍则成饮,浊则成痰,酒停不散之故;人肺则塞窍喘咳;入心则心痛,怔忡为噫;人肝则肋痛,小腹满痛;人胆则呕苦汁,目昧不开;入脾则胀肿,吞酸健忘;入肾则背恶寒,腰痛尿涩,赤白浊下;入胃则呕吐,呕血,血痢,或胃脘痛。有诸证疾,种种难名,不亟治之,养虎为患。只须一剂,根株悉拔。否,再服一剂必愈。”慧拜聆后,修合此药,施治数十年,活人多矣。

《三因方》以前药末枣肉为丸,治水气喘急、浮肿,盖善变通者也。(《齐氏医案》)《拍案惊奇》《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手按心而痛,即是胆木痞结之痛。汗如雨下,即絷絷汗出,此皆阳气不降之象,

8心下硬痛

《成绩录》云:一妇人,心胸下硬满而痛不可忍,呕短气,颠转反侧,手足微冷,背强急如入板状,先生与之十枣汤,一服而痛顿止,下利五六行,诸证悉愈。《伤寒论今释》

论:手足微冷,此是膈上停痰,气不四达。《金匮》痰饮八:背痛腰疼者,太阳行身之背,逆而不降,经气率先迫,故脊背疼痛。这个背强急,作引胁下痛,木郁而筋缩理解也行。

甘遂

9治疗胸腔积液——门德纯医案

王某,女,35岁。患者发热盗汗、咳嗽、倚息不得卧、胸痛、头晕短气、彻夜不寐、身体瘦消、面容憔悴、神疲懒言、脉细数、舌质淡红,胸部X线检查、右肋上界呈弧形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余先以“十枣汤”0.8克,日一次。二日后胸部X线查见积液明显减少,已能卧平,食亦增加,睡眠渐好。后以一捻金每次2袋,日8次,结合抗疫药物治疗。证日渐好转,半月后即出院回家抗痨治疗。《名方广用》

论:发热盗汗,咳嗽,脉数者,皆是阳气不降之象。泻胸腔积液,以降上格之阳气。

10胸腔积液(肺癌)——贾广田医案

男,84岁,1983年11月5日初诊。咳嗽、咯血2个月,经X线拍胸片,断层确诊为左下肺癌。近1周来胸闷肋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浮肿。经X线胸片证实,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腔积液500毫升,症状不见缓解,小便少,大便干,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饮停滞,予以十枣汤:芜花、甘遂、大戟各10克,大枣500克。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内芫花、甘遂、大戟,上火再煮二开,去痒,每服1小匙,每半小时服1次。结果;服至4次时,大便连泄10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第2天浮肿全消,能平卧入睡。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转移,胸腔积液、浮肿却未见复发。(接下面医案27,也可能是胡老医案)《解读张仲景医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