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春秋一路南迁 入鄂成就古时望族

起于春秋一路南迁 入鄂成就古时望族

由于缺乏资金,余氏祠堂至今未能修缮完全。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 (记者 肖婷 实习生 梅玉涵/文 熊峤/摄)

今志

在茗山乡余祠村鯚鱼地老屋湾,昔日的古宅基本上被现代的钢筋水泥房所取代,没有了古村的气息。记者在余祠村中转悠了一圈,却没有发现余氏宗祠,只有各村庄自己建的正堂屋,规模比祠堂小很多。很难相信,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走出了一位登峰造极、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余国柱,他恐怕是黄石地区历史上官衔最高的人了。

如今余姓分布于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地区,尤以四川、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为甚。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余姓几乎全是余良之嫡孙。

姓氏起源

余姓始祖:起于春秋秦之由余

关于余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灭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谱称姬姓余。

余姓的来源还有其他说法,其一认为余姓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另一种说法认为,商末有除侯,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商亡后去邑为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余”由“铁”改成,出自蒙古族,为成吉思汗子孙。

几种说法中,以姬姓余为重,后人多以这种说法为准。

姓氏之旅

迫于形势一路南下 开枝散叶官运鼎盛

余姓最早的发祥地在山西翼城,得姓之祖由余最早居住于秦都雍,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余姓早期便在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发展,从周成王至秦穆公时都是在西北地区。

秦汉以后,余姓族人东迁,一支迁入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后人基本上是同时不断地繁衍滋长,但北方较南方发展态势要弱得多。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望族。此时,北方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士族开始第一次大举南迁,余姓大族所处之地正当其冲,故其南迁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继续南迁,进入湖北、湖南等地。唐代以后,余姓才得以迅速繁衍壮大起来,并逐渐在东南部一带形成两处望族。到了宋代,余姓基本上遍布全国,而且人才济济。明清之际,余姓不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余姓也得以繁衍发展。

唐僖宗年间,洪州刺史、工部侍郎余良在黄巢起义之时,携五个儿子自安徽休宁避乱于分宁(江西修水)长茅。南宋靖康之变时,余良第9世余程迁居到江西武宁。元朝余良第14世由江西武宁迁至大冶,于今大冶市西凉亭余明甫村落地生根,生下两个儿子思敏、思臣。

余思臣后裔有的迁至大冶刘仁八,有的支系迁居至大冶灵乡镇罗桥,有的则迁到鄂州。元朝后期,余思敏携子迁至茗山余祠村,成为鯚鱼地迁始祖。

鯚鱼地分狭义、广义,清一色余姓村庄。狭义的鯚鱼地在老屋湾后,是一道低矮的山梁,属大茗山。广义的鯚鱼地是以原鯚鱼地为中心,四周都是余姓村庄,俗称鯚鱼地48庄门。鯚鱼地余家,是古代大冶最有名气的官僚之家。自明朝中叶余必迪以下,余氏一族有功名者就达57人,其中进士3人,举人12人,贡生42人,最高官至入阁为相。余家官运鼎盛时,同族子弟官迹遍布全国17省(清代中国分18省),整个家族权倾朝野、声震全国,历明、清、民国数百年而不衰。

后世忆访

余炳贤 大冶民俗专家 余氏族谱撰写者

记者:为什么没有看到余氏宗祠?

余炳贤:余氏宗祠修建于明朝中叶,由余氏“兴”字辈建于熊家庄背后。清初余国柱嫌那里地方不好,便迁到鯚鱼地腹地,地属茗山乡余祠村。

宗祠由余思敏后裔、余氏族人集资修建,一共有三重,门口是八字门,古时只有家族中有大官的才能建八字门。解放后,余氏宗祠曾作为学校、粮站、大队部。“文革”时破“四旧”,余氏宗祠被拆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余家牌坊。

由于没有资金,余氏宗祠便一直没有重建。但每个庄门都建有正堂屋,虽然规模比较小,但也为族人们提供了祭祖的场地。

记者:为什么正堂屋中供奉的除了余靖外,还有其他三人?他们是谁?

余炳贤:虽然余靖并不是我们这一支系的,但因为他是北宋名臣,功劳大,所以我们余氏后人便将他供奉起来。

在他旁边的是雷万春、南霁云和薛真人。雷万春、南霁云都是唐朝将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屡建奇功。薛真人名焉不详,古代军中有专司占卜的祭祀官,他可能和雷万春、南霁云一同都是受人们敬重的将领。在唐朝战乱中,雷万春、南霁云拖延了叛军,为唐朝王室争取了时间,保护江淮大片土地不受叛军践踏。余姓纪姓等姓氏祖先当时都居住在江淮一带,受到了他们的保护,视为有恩,为了纪念他们所以将他们一并供奉起来。在大冶地区,纪姓等姓也会在祭祖时祭祀雷万春、南霁云和薛真人。

记者:目前这个分支留下来的余姓人口大概有多少呢?分布情况如何?

余炳贤:目前鯚鱼地周边的余姓都是余思敏的后人,鯚鱼地48庄门,大约有2万多人。历史上曾有6000多人从鯚鱼地迁出,前往安徽潜山,另外有5000人迁至湖南长沙、华容、临湘等地。这些迁出的余姓后人已经与我们鯚鱼地的后人取得了联系。

黄石除了鯚鱼地外,还有大冶殷祖余明甫村、灵乡、罗桥也有很多余姓后人,他们都是余良的后人,还有一部分在鄂州。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