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玉平:杨宝森与余叔岩之比较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宝森与余叔岩之比较

费玉平

有关余叔岩、杨宝森的演唱艺术比较,一直是 业内人士的研究课题。曾经有人把余、杨两个流派 的差别归纳为:杨派调门低、节奏慢,而余派反之。其实调门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只是余、杨两派的表 面差别,而不是余、杨差别的实质。

辨别余、杨的异同,我们可从两者的通处入手。杨宝森精研余叔岩下过苦功,用过心血,深得余中 三昧。谭、余、杨三派从本质上说是一脉相传,总体 风格规范是一致的。而不同点在于:由“清”变“浊” 的唱法和由“自然刚键”变为“沉雄醇厚”气质的转 化,才是由“余”变“杨”的根本所在。余氏出音多源 于脑上,贯顶而出;杨氏出音则泻于胸中,势大而声 响。余氏行腔运气是脱口冲出,而杨氏行腔是错骨 不离骨的柔中带刚处理。

舞台实践证明:杨宝森的调门确实越来越低, 节奏也越来越慢。但是他的韵味却是越来越浓,艺 术张力也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醇厚宽响,气势越 来越澎湃强悍。古而不拙,稳而不温,低而不弱,哀 而不殇的悲、愤、哀、怨之情极为强烈,杨把这种情 绪推到了极致,强化了演唱中的节奏变化而渲染了 人物的情绪。可以说杨宝森的演唱又把余氏精髓 延伸为:以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的印象,于 心平气和中蕴含深厚的感染力。杨派《文昭关》即 在谭、余的神韵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为杨派 唱法再创造的典型。唱杨派戏如果没有这样的沉 雄醇厚和响耳声势,没有浓烈的悲愤哀怨之气,那 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杨派风范。

(0)

相关推荐

  • 谈杨宝森之余

    杨宝森先生便装照 我谈杨宝森先生艺术的两篇随笔与杨派同好见面后,有几位读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现将我的答复转录如下: 我在数天前写<再谈杨宝森>文内说杨味胜余味,有批评家赐教曰因生理条件不同 ...

  • 费玉平:从剖析余派唱腔到经典的十八张半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高超技巧+品格力量是余派唱腔的神髓. 余派--谭鑫培艺术的推进与完善.在谭鑫培身后, 余叔岩以清新.雄健.苍劲的格调再树新风, 从而把谭派艺 ...

  • 费玉平:散拍子伴奏(怎样伴奏摇、散板)

    费玉平老师在<京胡演奏教程>中说:散拍子即无节拍(京剧称散板),记谱为散节奏形式,用音及句幅可长可短,起止较为自由.其实,散节拍唱腔是音散形不散,因此在为散节拍唱腔伴奏时要牢牢把握散中有形 ...

  • 费玉平:杨派唱腔的构成要素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派唱腔的构成要素 费玉平 其一,杨倾心余派学余三昧,却不盲目追逐时 尚,而是从余的成功经验中体味深层的内涵.当年 余宗谭的神髓,学而不泥是其特点,这正是杨宝森 渴求的艺术真谛. ...

  • 费玉平:杨派的艺术之路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派的艺术之路 费玉平 杨宝森,初学谭鑫培.后研余叔岩,结合自身嗓 音条件创出韵味醇厚.古拙大方的崭新唱法,世称 谭余艺术的普及版---杨派须生艺术.杨宝森以 毕生心血致力于生行 ...

  • 费玉平:杨宝忠的京胡伴奏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宝忠的京胡伴奏 费玉平 杨宝忠幼年酷爱音乐,对谭派.余派和胡琴演 奏有深湛研究.他又嗜西乐,并将小提琴的某些弓 法融于胡琴演奏中. 杨宝忠当年早已名满全国,其操琴可谓别有洞 天 ...

  • 费玉平:努力学好“润腔”,唱戏才“有味儿”

    京剧润腔技术,是呈现京剧唱腔韵味的重要手段.演唱水平的高低,首先在于能否有味儿?而有味儿又全在于润腔?善于润腔者,方才有美听的韵味.以声润腔,以情润腔,是演唱中获得韵味以及特殊表现力的独特技巧. 一. ...

  • 费玉平:漫谈“包公戏”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包公戏的唱腔 费玉平 包拯画像 包公-北宋清官包拯.包公即中国民间对北宋清官包拯的敬称.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妇孺 ...

  • 费玉平:京剧旦角流派唱腔音乐研究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旦角流派唱腔,是京剧传统唱腔进一步性格化的具体表现,是张扬固有腔格底蕴.发挥艺术独创性的产物,它皆以"线性"旋律运动促使唱腔变得更丰满而有新意.20世纪初 ...

  • 费玉平: 如何为老旦伴奏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老旦唱腔值得让人回味,从发声部位而言老旦与老生相近.就其唱腔波动来看老旦不仅具有老生那种清越.刚劲之风,还具有青衣那种迂回婉转之韵.旦角是用&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