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刊// 徐海燕《千层底》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你的精神家园
来稿请关注
"母亲节”征文比赛
妈妈”,这个全人类共同的音节,饱含母爱的光辉,见证了母爱多么圣洁!当我们还是一棵幼苗时,被母亲用温暖的浇灌,都昂起青春的头; 渐渐地,我们长成一株青藤,母亲又在青山外站成一堵篱笆,任由攀附,将我们托举; 终于有一天,我们羽翼丰满,要去寻找远方,临行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我们心中,母亲是儿时的高山,是我们求学时的绿地。如今,却成为我们永远的牵挂!
时值母亲节来临,我们衷心祝愿天下母亲健康长寿!母亲,您操劳一生,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也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馨香!
为此,"现代诗歌文化艺术”平台开展一次"母爱”题材的征文比赛:题目自拟,限新诗每首50行以内,散文1500字以内。
活动结束后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金与获奖证书。
收稿邮箱2123412316qq,来稿注明“母亲节诗会”字样。截稿日期2017/5/14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
千层底
——海燕
传统文化工艺,一直安安静静游走在这喧嚣的尘世边缘,默然如花开,钟爱的人始终如一。兴起也在某宝上买了双改良版布鞋,穿在脚上,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相比世间的万紫千红,它犹如草丛中一朵小花,朴实无华,温暖如旧。这样的千层底,伴随了我们整个童年记忆。
那时候的幼孩,是听着面包,牛奶总会有的长大的,活动范围仅在方圆几十里内。过家家,玩泥巴,活脱脱的放养式野孩子。当然皮鞋是鲜有孩子穿,母亲自有一双巧手,只要拿出新做的千层底,就开心的雀跃起来。每次新鞋的面料图案都是不一样的,款式也有不同,有叫什么:“方口走鞋”,还有“船鞋”。我最钟爱的还是“方口走鞋”,上面有个宽鞋带,话叫:鞋绊子,两边互扣起来,那时感觉这款时髦一些。小学体育活动比赛,这鞋的功劳自然功不可没。爬杆,跳远,跑步都特顺溜,不用担心鞋子后跟会掉下来。穿上新鞋,甭提多带劲儿,母亲还不忘旁边叮嘱:爱惜点穿啊,嘴上哦一声,已穿着新鞋跑远了。
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母亲一到农闲,就搬出她的一套纳鞋工具,在那里忙碌。把不穿的衣服,裤子,都剪下来,纽扣基本都是收集在一个塑料罐子里,满满当当。把颜色鲜艳的布料剪下来做鞋面,剩余的面料都用自制的浆糊一层一层的重叠在一起,贴在木板上晒干。然后就是依着鞋模,把这一整块晒干的布料,剪成大小不等的鞋样,做鞋底备用。要是逢过年,家里的孩子每人都得一双新棉鞋,母亲常常得晚上挑灯纳鞋。昏黄的灯火下,火苗徐徐摇曳着,乡村的冬夜,静谧的可以听见心跳声。母亲一人坐在桌边,默默的低着头,拿鞋底贴着胸膛,用针穿过厚厚的千层底。一下两下,艰难的拔起,随即是嗖的一声,飞起长长针线,不知要到深夜几更。灯火映着她干燥的皮肤和枯裂的双手,那是最为熟悉的记忆,看着看着,就模糊了,恍惚的身影和棉线……当我们第二天醒来时,一双崭新的布鞋已经放在了枕边,几乎每到冬天,母亲指尖都贴满了开裂胶带。有时我们也会天真问她,疼吗?母亲总是笑笑说不疼,那手摸上去,就像老树皮。就这样一双粗糙的老树皮,给了我们最温暖富足的童年。厚厚的千层底上都是密密针脚,层层叠叠。细闻,还有那丝丝的布香,那是最幸福的事儿。
如今,流年几十载,市面上已很少见到纯正的千层底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大多都是改良过的布鞋。偶尔回老家,还看到母亲的那一套纳鞋工具。母亲已经老了,头发白了,眼睛也模糊不清。闲暇时,她还爱戴个老花镜在那纳鞋,时常还会像我们儿时那样开心的拿出布鞋给我们看,只是再也没有哪个儿女嚷着要穿她纳的千层底了。母亲一脸失落,喃喃自语……一双双千层底晒在阳光下,新鞋久未有人穿,鞋底会生出点点霉斑。拿在手里,鞋底互拍,依然是硬邦邦清脆响声,不觉感慨万千,忍不住又拿起千层底放在鼻尖,还是曾经那个熟悉的丝丝棉布香……
今天,我又向母亲要了一双千层底,母亲先是一脸的诧异,继而像孩子般的欢悦起来,激动不已,赶忙拿了两双鞋塞我手里:穿吧,回头喜欢我再来给你做。老人此时感觉还能被子女需要是她心里最大的安慰。我不禁双眼湿润,年轻时,你活成一棵巍然的大树,保护住所有的子女,落下很多隐疾。现在你老了,子女都应该成为你的大树,也该歇歇了……母亲的千层底啊,一份难以割舍的乡愁,穿的是舒坦,走的是平安,沉淀的是浓浓的母爱亲情…
作 者 简 介
徐海燕,字静墨,自幼喜琴棋书画的江苏女子,游走在唐风宋月里,爱用灵动的水墨丹青,描绘诗意人生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成员
总编:杨 振
本期编辑:海燕
责任编辑: 美美 花落千江水
咏樱 荆棘 枫丹白露 倚非
兰音静好
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邮箱:2123412316@qq.com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