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见杨旭,情景切入静定功

春寒料峭时,南安杨旭来南城办事几日,并约见轩源,周五下午回南安。

轩源便约了在纪念公园附近的小珠、唐越、高航这几人也到公园。

小珠和唐越、高航先到了练功场。趁轩源还没到,唐越将已学的拳打一次,小珠再将翻身撇身捶的要领讲一次,高航听得有兴致,与小珠说:“在这里听你讲拳,当时能有点感觉,回家自己练就糊涂了。有时今天有感觉,明天又没有了,怎么回事?”

小珠笑:“通常一种新感觉发生,是因身体之前没遇到过。一有感觉觉得好,脑子就想储存起来,到后来打拳时,你本能地从脑子的库藏里把这个感觉找出来,忽视了产生这感觉的前提条件,当然难找回来了。”

“不要被这些自感好的或不好的感觉束缚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将身法步法多练形成形体记忆,心中建立太极球的模型,合着球的运动轨迹去感受,不要去定义它,就如婴儿看新世界那样感受它,感觉是随着你对拳的理解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不需要执着。”

正说着,轩源和杨旭到了。

互相问候,杨旭便在场边石櫈坐下放松,轩源则与高航讲一讲拳,并和他玩玩推手,让他感受一下。

杨旭起来,略站,便起势打拳,很快进入状态。

小珠旁边看着,杨旭正式跟轩源学拳,有两年了。他对佛理有研究,与轩源讨论拳理,互动得非常好,这一点上,他可算是轩源的知音。

这也成为他学拳的优势,他的切入点比较高,曾经他就明确表示,他从本体切入来学这个拳。动作什么的,他是不太在意的。

现在看,他是抓着核心要素去打拳的,虽然动作有不到位,和缺失了一些细节,但整体状态是可圈可点的,如中轴的静定,表现得相当不错。

轩源走到小珠身边,问她看杨旭打得如何?

小珠说:“他打得很静,这是最难得的,这一点许多人都没有,他才练两年,真不错!且他的拳有自己的心意,意境,外界干扰不了他,这也是静的一个表现。如果他在静中,能有点活泼,就更好了……”

轩源点头:“是的,静而生,静而活,静而虚,静而化……总是阴阳。”

小珠:“杨师兄有些动作没到位,或是交待得不清楚,把拳架收拾收拾,就更好了。”

轩源:“上次在南安,有一位拳师想见见面,约了一起吃饭,杨旭陪我去。饭后请杨旭打一段,拳师说杨旭这拳架有十年功底了,杨旭说没有,才两年,拳师怎么都不信!说他的拳是意行,有意境,非常不错。可见,杨旭是用心学拳的,他从本体切入,代入师父打拳的情景这几个角度,走进去了!动作是要收拾,但心意和本质能抓得住,那些不难。”

高航也静观场中人和场边人,与他对学太极拳的理解有很大不同,问轩源:“不用先练基本功吗?”

轩源说:“能静定,是最大的基本功。打坐、站桩、弓坐步等等,都是在培养这静定。”

杨旭打完拳,笑意融融,春风满面地走近,小珠、高航鼓着掌,高航说:“看到你两年时间能打到这样的水平,我的学拳的信心更足了,我要好好向你学习!”

杨旭连连笑着摆手:“哪里哪里,见笑见笑,昨天被师父批评了,说我切入本体的路子是可行的,可是既然是太极拳,那么从本体出来,是有相的,我忽视了这个,只找本体,就流于空相了。我想,对哦!总说一体一相,我过于强调本体,就是离了本体了!所以刚才打拳,有点不会打了。”

轩源:“是的,内外如一,一体一相,须臾不离。更严格地说,是体相用一如。多感受弓坐步的阴阳虚实变化,一念纯净地打拳,克心克己,舍弃功利性的东西,如胜负、功力、健寿等,才能走得更远。”

“不要被色身困着,要将色身转化,首先练精化气,即身体要气化、羽化,这是一种感觉。然后练气化神,即纯然的能量、光芒。再则练神还虚,是自己的光芒,要与宇宙沟通,关键是'还’,归还、还本,即与宇宙的光芒链接联系。最后练虚还无,只有这样的步骤,才能与虚空、无极,融于一体,和光同尘。”

“具体方法上,做到四点:内视、内观;眼要往内看,耳要往内听,鼻要往内嗅,舌要往内尝……六根往内视,目的是看到全身,听到全身,关照全身,感觉到身体的存在。”

“第二,走步或打拳时,我们都要看到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胞都要看见,耳朵也是能听到每个细胞,丹田心也是观照每个细胞……能感觉到身体的存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实实在在的存在,再发展到每个细胞都存在。”

“第三,感觉到身体的存在,达到身体光化和气化的作用,要使身体的光或气,与宇宙之光、气融合为一。”

“四,是这套拳的高境界了,也是终极目标,是享受我们生命的光、气和宇宙的光、气同体,和光同尘。”

“这是由内及外的过程,练时是一步步往内找,但到最后,这四点是同时发生的,一有俱有,难就难在此!”

高航问:“我们是否还是要从'有’开始练起?”

轩源则进一步阐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光)、炼神还虚、练虚还无:“化气、化神(光)即是我们练的'有’,练完'有’以后,还虚、还无,最重要是'还’,即还给宇宙;以化作为开始,以还最为回归。”

午饭几人一起吃,唐越、高航虽与杨旭第一次见面,但有太极拳这共同话题,彼此畅谈,饭桌上的气氛越来越随和。

唐越问杨旭:“我真好奇,我们在师父和小珠身边学拳,师父和小珠,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讲,我当时听到了,觉得听明白了,可是一做就不对,要么就总是不到位。他们在身边,我都觉得学拳不容易,你远在南安,又是怎么学的呢?”

杨旭回答得很坦诚:“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么远怎么学?而且南安先学的师兄们,已经学了有七八年了,却不见他们学到多少师父的功夫呀?那时我对师父讲的东西没吃透。”

“后来就是机缘到了吧,两年前终于决定向师父学108,那次与师父聊了很多,师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到后来聊得高兴,我没有避讳地问了师父一句:您的理念这么好,为什么他们没学到?这说话一出,我就知自己造次了,却也无法收回。”

“这句话也真是说中了师父的心事,他当晚没有回答我,夜已深,大家各自回房休息。第二天刚天亮,师父就来敲我房门,一入房间就和我讲:'唉呀!杨旭,你昨晚提的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个晚上!”

轩源哈哈笑说:“真的,那晚我没怎么睡,我也在寻觅着答案!我发现,人多沉浸于六识之中,多极态中,极难突破眼前所识。就我身边的这些人,都是各有优势与短板,综合起来或是诚信不足、或是不敢担当、我执深重、本末倒置、巧目嫁接……多数人都从'我’出发,遇到与'我’意相悖的。不是反思自我,而是逃避问题、或固守己见、或否定别人。我执如一个固若金汤的城堡,除了自己,无人能破。”

“大家相信的,练的,多是'我’的太极拳,而不是'合道’的太极拳。我不断和大家提出:要多用右脑,不要只用左脑;要有想像力、创造力,不要那么多逻辑思维、比量思维;要包容,任何的可能性都可以发生,不要分别、排斥;要用情景设置,直入意境,而不要心生妄念,分析判断;要主体符合客观,不要妄动乱动,妄图人斗天,与天斗;要正念,以一念代万念,不要多念、妄念……”

“讲来讲去,就是法天地,去我执。这比练劲、练手法、开发潜能什么的难得多啊,我只能这样要求,并不能强求。所以学不学到,还真不是人力人心可勉,合道则功成。功未成也不用急,常检查自己哪里不合道,最好能检查到一百岁,你说是不是?”

众人畅怀一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