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心电图诊断要点(附多份案例)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诊断要点(附多份案例)
急性心包炎症状与体征
1.症状
(1)心前区疼痛 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咽、卧位尤其当抬腿或左侧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疼痛通常局限于胸骨下或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背部、颈部或上腹部,偶向下颌,左前臂和手放射。有的心包炎疼痛较明显,如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有的则轻微或完全无痛,如结核性和尿毒症性心包炎。
(2)心脏压塞的症状 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发绀、乏力、上腹部疼痛、水肿、甚至休克。
(3)心包积液对邻近器官压迫的症状 肺、气管、支气管和大血管受压迫引起肺淤血,肺活量减少,通气受限制,加重呼吸困难,使呼吸浅而速。患者常自动采取前卧坐位,使心包渗液向下及向前移位,以减轻压迫症状。气管受压可产生咳嗽和声音嘶哑。食管受压可出现咽下困难症状。
(4)全身症状 心包炎本身亦可引起畏寒、发热、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状,与原发疾病的症状常难以区分。
2.体征
(1)心包摩擦音 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胸骨下部和剑突附近最清楚。常仅出现数小时、或持续数天、数星期不等。当渗液出现两层心包完全分开时,心包摩擦音消失;如两层心包有部分粘连,虽有大量心包积液,有时仍可闻及摩擦音。在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
(2)心包积液 积液量在200~300毫升以上或渗液迅速积聚时产生以下体征 :
① 心脏体征 心尖搏动减弱、消失或出现于心浊音界左缘内侧处。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区消失,患者由坐位转变为卧位时第二、三肋间的心浊音界增宽。心音轻而远,心率快。少数患者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听得舒张早期额外者(心包叩击音),此音在第二心音后0.1秒左右,声音较响,呈拍击样。
② 左肺受压迫的征象 有大量心包渗液时,心脏向后移位,压迫左侧肺部,可引起左肺下叶不张。左肩胛肩下常有浊音区,语颤增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③ 心脏压塞的征象 快速心包积液,即使仅100毫升,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出现明显的心动过速,如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可产生休克。当渗液积聚较慢时、除心率加速外,静脉压显著升高,可产生颈静脉怒张,搏动和吸气时扩张,肝肿大伴触痛,腹腔积液,皮下水肿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可出现奇脉。
急性心包炎特点
90%的急性心包炎患者可发生心电图异常,其表现主要有:
①呈广泛导联的凹陷形ST段抬高,而aVR导联的ST段压低(图1);
②除aVR和V1导联外,其他导联PR段普遍下移,aVR导联PR段抬高;
③窦性心动过速;
④还可出现QRS波低电压及电交替等。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演变阶段
Spodick’s征
急性心包炎辅助检查
(六)心包穿刺
心包穿刺的主要指征是心脏压塞,对积液性质和病因诊断也有帮助,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常规、生化、病原学(细菌、真菌等)、细胞学相关检查。
急性心包炎管理三部曲
1.明确病因
多数患者为特发性心包炎。10%~20%由特定的病毒引起。结缔组织病、癌症和心脏损伤后综合征也可以引起心包炎。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筛查,明确心包炎的病因。
2.评估并发症和预后
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高危,并发症风险高,需要住院治疗:(1)发热,体温> 38°C;(2)亚急性起病(数日或数周),无明确的急性发作;(3)心脏填塞或心包积液> 20 mm;(4)阿司匹林或NSAID治疗一周后无反应。
不良预后的次要预测因子包括心肌心包炎、免疫抑制、创伤及口服抗凝治疗。
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心脏填塞。许多患者可能有少量渗出液,通常的检查无法发现。虽然大量胸腔积液并不常见,但中量积液可能会迅速发展导致心脏填塞。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便在渗出量较少的时候及时发现,以免出现心脏填塞。
10%~20%的急性心包炎患者合并心肌炎,通常表现为肌钙蛋白I和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中度升高。
3.开始治疗
2015ESC心包疾病管理指南建议,阿司匹林(750~1000 mg/8小时,持续1~2周)或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600 mg/8小时,持续1~2周)作为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一线治疗,秋水仙素(0.5 mg/d [<70 kg] 或BID [≥70 kg],持续3个月)作为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线辅助疗法。
在首次发作心包炎或复发心包炎的患者中,秋水仙碱可加强患者对阿司匹林或NSAID的反应,提高缓解率,减少心包炎的复发。
持续性心包炎是指持续4~6周以上(不足3个月)且症状未缓解的情况,复发性心包炎是指症状消失4~6周后重新发病的情况,慢性心包炎是指症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建议复发性心包炎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加秋水仙素(6个月)治疗,直到症状缓解。
典型病例
图2 同一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17天,心电图如上
四、1例42岁男性,左侧胸部锐痛伴呼吸困难3小时。心电图如下。
心电图诊断:1. 窦性心动过速;2.心率110次/分;3. 急性心包炎。
1. 该患者心电图呈弥漫性ST段抬高,应考虑急性心包炎、大面积心肌梗死、室壁瘤、早期复极化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而此份心电图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同时合并PR段下移,最明显表现在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PR段下移,这是急性心包炎高度特异性的心电图改变。
2. 此外,该心电图还表现有aVR导联PR段抬高、ST段压低。aVR导联PR段抬高常常提示急性心包炎,但并不特异,有些心梗也会表现有aVR导联PR段抬高。若aVR导联PR段抬高合并ST段压低同时出现,有助于急性心包炎的特异性诊断,这种心电图表现称为急性心包炎的“互惠”现象。
五、
六、患者,男性,30岁,自诉胸痛2天。其发病2天、3天、5天的心电图如图1所示。
图1. 该30岁男性的心电图。
图1A,发病2天,I、II、aVF、aVL、V2~V6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0.1 ~0.4 mV,aVR导联ST段压低,T波均直立。
图1B,发病3天,各导联ST段恢复到等位线,T波出现倒置。图1C,发病5天,各导联ST段回到等位线,T波倒置。以上图形符合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特征。
患者,男性,21岁,胸闷、气短2月余,不能平卧,伴咳嗽、腹胀、上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
图2. 该21岁男性的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ST段压低,T波倒置。以上图形符合心包积液的心电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