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中风,全家忙乱!远离悲剧,首选热敏灸治疗!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和老百姓流传中,常常会讲到中风,并且谈之色变,因为它很大可能导致居民死亡,并且是引起瘫痪残疾的第一位原因。那么到底什么是中风呢?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该如何预防、治疗以及康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中风”分类示意图

一、什么是中风?

答: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一个急性脑血管病,可以是出血性的脑血管病,也可以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病

出血性的脑血管病由脑血管破裂导致,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位于颅底部、脑表面的大血管破裂导致。二、脑出血,往往是脑组织内穿通动脉的血管破裂导致。

缺血性的脑血管病是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细胞的缺血坏死,有三种情况: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可逆性的发作性的脑缺血表现,常于24小时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二、脑血栓形成,局部的脑血管缓慢生长的血栓,把血管堵死,导致远端供血区域的脑细胞缺血坏死。三、脑栓塞,从外部来的栓子堵塞脑血管,造成的远端供血区域的脑细胞缺血坏死。

二、哪些原因会引起中风?

答: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临床上又称为脑梗死,出血性中风,临床上称为脑出血。临床上引起脑出血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引起缺血性中风比如脑梗死,常见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胱氨酸血症。如果患者体型肥胖、抽烟、饮酒也容易诱使发病,另外也可见于严重低血压、严重低血容量。如果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心房颤动、心肌炎,容易引起心脏内的附壁血栓脱落,患者也可能会引起脑梗死。如果有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容易脱落而导致脑梗死。

引起“中风”原因示意图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是不是对中风有了一个全新全面的认识呢?不要觉得中风离我们很远,尤其是年轻一辈,觉得自己年轻没关系,殊不知,“熬夜党”、“修仙派”这些严重危害我们心脑血管的行为,让“中风”的魔爪正在悄悄伸向我们。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中风,

从而远离它的危害呢?

预防中风,一般来说有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就是存在相关的一些风险因素,比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相关的指标来预防患者中风的发生。
二级预防,就是已经出现了中风的先兆(下文会说到中风先兆有哪些),或者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这类患者应该给予早期诊断与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血管狭窄等积极的治疗来预防中风,防止脑血管病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
,就是对早已经发生中风并引起相关的一些并发症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如果已经中风,在六个小时之内,积极溶栓治疗等。

早发现早治疗,中风的先兆有哪些呢,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了!

⑴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⑵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⑷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

⑸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⑹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⑺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⑻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⑼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⑽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鸣;

⑾一侧或某一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

特别提示上面这些先兆征象并无特异性,即还有很多其它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给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能大意。

“脑卒中”征兆示意图(一)

“脑卒中”征兆示意图(二)

如果已经发病了,

作为民众,该怎么紧急处理应对呢?

突然中风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一侧的手臂和手脚突然无力、面部麻痹、嘴歪眼斜、视力模糊,不能说话或者突然的晕倒、头痛剧烈、呕吐、一侧肢体活动受限的症状。
如果意识清醒的病人应该尽快的平躺,保持稳定的情绪深呼吸,尽快的拨打120
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出现中风的症状意识不清,应该立即扶病人平躺或者侧卧尽量避免移动患者,如需转运,需用担架卧式搬抬。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为呕吐物窒息或者呛入气管,应该解开病人的衣领,清理假牙或者呕吐物、分泌物,要保持室内安静不要随意的搬动病人,看护好病人并且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以及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

“FAST”(快)原则

避免呕吐物阻碍气道

中风致残率很高,存活病人中有3/4的人遗留不同程度残疾。康复治疗非常重要,需要分阶段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目的是尽量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脑中风康复最佳治疗时间是越早越好。中风发病半年内尤其是前3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切不可忽视。
目前推荐脑梗死患者发病当天,病情稳定后可行康复介入,脑出血患者72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可以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卧床的患者体位摆放要正确,行被动活动关节训练、床上主动肢体活动及自理活动训练,中风患者应尽早开始站立及行走训练。

针刺+热敏灸治疗 

除了常规康复治疗外,针灸促进中风的康复也逐渐得到认可和证实。患者意识清楚情况下,进行早期针刺干预,有助于其预后恢复,针灸常采用毫针刺法,包括体针及头针。对于恢复期患者,一般可采用电针及穴位注射方法等。头针属常用方法,用于激活头部新陈代谢,促进供血,同时项部亦可进行针刺治疗,如风池穴,可改善动脉血液循环,利于脑缺血患者恢复。此外针灸同时配合中药综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热敏灸技术是由陈日新教授带领其团队研发,该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大量研究证实,热敏灸在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疗效显著,如中风后便秘、中风后吞咽障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风后抑郁、焦虑、肢体障碍、肢体麻木的恢复上都有较好的促进、康复作用。

专家介绍

迟振海,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刺法灸法学教研室主任,入选首批江西省中医药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推拿学科骨干,热敏灸专家,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高层次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十佳科主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现兼任江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西省针灸学会小儿推拿专委会主任委员,世中联热敏灸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学会颈肩腰腿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小儿脑病委员会委员,HQCC中国成人保健按摩标准化建设与认证委员会委员,HQCC中国小儿推拿标注化建设与认证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应用针刺、热敏灸、小儿推拿、脏腑推拿、微针刀、穴位埋线等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面瘫、肥胖、肠易激综合征、失眠、脊髓损伤、痛经、月经不调、小儿肌性斜颈、咳嗽、过敏性鼻炎、便秘、疳积、腺样体肥大、脊柱侧弯、发育迟缓等疾病,临床诊病见解独到,思路开拓。

科室简介 

热敏灸科是以陈日新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历经30余年科学研究,首次创立了一项颠覆性、革命性的原始创新医疗技术--热敏灸技术,该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到目前为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针灸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SCI源刊达10余篇,北大中文核心50余篇,出版论著6本,参编“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4本。

科室始终秉承“大医精诚”的精神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疗效为重心”,“诊断精准化,治疗根本化”的诊疗理念。科室长期专注于对痛症、瘫症及小儿疾病的研究。擅长应用针刺、热敏灸、微针刀、小儿推拿、正骨推拿、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督脉灸、麦粒灸、脐灸、放血、火针等传统疗法,对治疗颈肩腰腿痛、原发性痛经、网球肘、中风病、面瘫、截瘫、失眠、痛经、月经不调、前列腺炎、肥胖、过敏性疾病、胃肠综合征、带状疱疹、哮喘、小儿肌性斜颈、腺样体肥大、消化不良、发烧咳嗽、脑瘫、夜啼等疾病疗效显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