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健忘的中医辨证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我们常说某人“穿鞋找鞋”,忘了,没办法!

中医历代医家认为此病病位在脑,与心肾两虚、气血阴精不足有关。

《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云:“盖心脾主血,肾主精髓,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神舍不清;房事不节,精亏髓衰,脑失所养;年高神衰,五脏俱衰,神明失聪,皆能令人健忘。”

所以健忘从中医“肾”的角度看来,主要是肾精不足,髓海失聪,脑失精明所致。

西医对于健忘的病因尚不清楚,一些学说认为:一是器质性健忘,主要是指记忆神经本身出现了问题,诸如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造成的记忆力减退;或是全身疾病,诸如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

二是功能性健忘,主要指记忆神经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如课业负担较重,需要记忆的东西在大脑皮质留下的痕迹不深造成的记忆力减退。

器质性健忘当然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功能性健忘则可以通过改变工作学习方式、中药调理等帮助恢复。

针对肾精不足、脑髓不充所致的健忘,中医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填精补髓,就是俗话说的“补脑子”。可以“补脑子”的药食有很多,如具有益精填髓功效的中药、坚果类的食物、动植物蛋白等,这就是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所在。我们可以吃些核桃仁、鸡蛋黄、动物脑等,都有补脑的作用。

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这样的经历我想咱们都经历过。

有人说,“失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虽然不能确定这句话的科学性,但是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应该都经受过失眠的折磨。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中医认为,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当肾水不足,无以上济心火时,则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出现失眠,即所谓的“心肾不交”。

中医论述看着很深奥,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有闹心事、烦心事容易上火,这火是我们心理负担重引起的心火,制约心火的是肾水,肾好比是消防队,主管灭火,肾脏不虚,经过自身的心理调节,第二天可能就恢复了;如果肾脏虚弱,没有精力管灭火的事,无法调节心火,就会发生神经衰弱,以致失眠,若夜夜失眠,那可真是大病的前兆了。

现代医学将造成失眠的原因总结为五点:

一是环境因素,也就是所谓的“恋床”,习惯的睡眠环境突然改变会引起失眠。

二是饮食因素,如睡前饮茶、饮咖啡,或是吃的过饱,即中医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三是精神因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

四是情绪因素,情绪失控可引起心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尤其会在情绪不稳时表现出来,可以由某些突发事件引起,如特别的喜事或特别悲伤、生气等都可导致失眠。

这种因突发事件引起的失眠只是一种现象,可能是偶然发生的、暂时的,而更严重的失眠则是长期存在睡不好的现象,他们的情绪持续处于低落状态,如紧张、害怕、担心、怀疑、愤怒、憎恨、抑郁、焦虑等。这些情感不仅占据他们白天的感觉器官,就连晚上也欲罢不能。

五是疾病药物因素,在某些病痛的影响下会出现入睡困难;安眠药、烟酒的戒断症状也会导致失眠。

看看周围失眠人的数量,就知道失眠是个难治性疾病。目前对于失眠主张药物、心理、行为综合治疗。

个人认为,长期吃解郁安神并带有依赖性的西药只能治疗一时;心理调节可以是长期的,但患者长期失眠已经身心俱疲,所以个人对西医这种治疗方案不敢苟同。

中医治疗失眠的准则就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中药、针灸、理疗都有很好的疗效。失眠还应注意个人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早睡早起,睡觉前不要饱食,睡觉前不能喝浓茶、咖啡等,睡前尽量避免运动及令人兴奋的活动等。

对于失眠引起的心理障碍,还应积极地接受心理疏导。补肾不一定吃药,饮食清淡也能补肾;做做肾脏保健操,如手掌轻擦后腰每天3次,每次5分钟,后背紧靠墙上下做蹲起3分钟,都能取得很好的补肾强肾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