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新||神话周:为神仙立传的人
我很早就听说故乡湖北省黄梅县有一个很会写神话故事的“神话周”。他的老家在距县城约10里路的濯港街,那是中国佛教五祖大师弘忍的诞生地(弘忍大师俗姓周)。我在图书馆检索,发现这位人称“神话周”的周老还真为早他1345年出生的那位同姓老乡写过传记。
周老以街为名,叫周濯街,今年68岁。他为人所称道的是从1985年起出版了近100部神话小说和民间传奇;根据他的长篇著作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新天仙配》、《财神到》和《妈祖》近年先后在央视以开年大戏播出,反映其作品雅俗共赏的魅力。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挟壮年之余勇,从去年着手写《神话周:中国神话通史》,系统梳理流传在中华大地的民间神话,为各路神仙著书立传:
“这是一部从开天辟地写到清朝末年,介绍12000多位神话人物的来龙去脉、由20余部长篇组成的总共约800万字的大工程,至少需要10年时间完成,” 周濯街告诉我。
他说,数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创造了数以万计的神仙;中国的神仙数量之巨、历史之悠、范围之广、故事之奇样样当推世界神话之首。然而中国至今鲜有人对神话进行系统化、系列化、文学化的梳理。希腊人早在400多年前便完成了这一工作,难怪世界神话研究专家们言必称希腊。他为诸神众仙立传,目的就是努力使中国的神话逐步系统化、系列化、文学化并服务于现实。
一 云彩上的神,云彩下的事
我2010年第一次见到周老,看到他宽宽的额头红润发亮;头顶中间的头发已基本“撤退”,只在头顶两侧上方驻留小股力量,各形成一个小髽鬏,这加上他时而透着睿智,时而流露狡黠的眼神,使他看起来像个老顽童。
彼时周濯街已完成38部神话小说,包括《和合二仙》、《造字之神仓颉》和《王母》,离他早年定下的为40个最有影响的神话人物做传的第一步目标比较接近了。
从2013年动笔的《神话周:中国神话通史》是他最新目标,以上述 40位神仙为基础展开华夏诸神演义,将12000多个神仙全部囊括在内。这个大部头将分成若干卷,目前已完成《天父地母》和《女娲伏羲》两卷。
周濯街说:“中国神仙离人的距离最近,西方神仙离人相对远些,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不一样。我编织的神话为什么将深刻的、痛苦的思考放进去,因为我写的神仙是东方的神仙,写的是云彩以上的人物,演绎的都是云彩以下的故事。”
我说,这就像蒲松龄在聊斋说的是狐鬼精魅,讲的到底还是人间的事情。
神话周信手拈来两个例子。
人们大抵都爱财,许多人也听说了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福祸相依”等等道理。在《财神爷》(后来据此改编成28集电视剧《财神到》)里周濯街用神话故事将这些道理一个一个演绎出来,让读者看后如醍醐灌顶。
其中一个故事讲,有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穷但老两口相敬如宾。财神爷说:他们穷,有困难时互相帮助,一旦发了财,就不见得那么平静。另一个人不相信,知道那家男主人第二天要在菜地里除草,就在那里埋了两块金元宝。老头子挖到元宝后拿回家,从那一晚开始,这家里就不消停了。一开始为怎样保存金元宝争吵,终于放好了,又想,不能总放在那里,不然白捡金元宝。老头子要喝酒吃肉,老婆子要买衣服;老头子要帮儿子,老婆子要帮女儿;老头子甚至想娶个妾,再生一个儿子,就这样争争吵吵。
周濯街谈到这个故事的一个现实意义。财神爷只救急不救穷,不把金元宝直接给人家。现在的政府以工代赈,让人们用劳动获得金钱,不是把钱直接给人们。直接把钱给人,只会使人贪婪、懒惰。
神仙世界是人间世界的反射。只要是现代人们渴望解决的难事,过去的人们大抵也试图解决过;对于种种社会问题,民间给出过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比如人们渴望公平公正,《赤脚大仙》里讲了一个流传在古代蕲州的陆冻儿的故事。陆冻儿的父亲谋财害命发了大财,被害死的人投胎为他的儿子,就是陆冻儿。这孩子总是哭,怎么也哄不住。有一次,一个精美的搪瓷碗砸碎的声音止住了他的哭声。从此,这家不惜重金买了很多的碗来摔。后来摔碗不管用,就改为撕绸段,撕最好的绸缎,因为陆冻儿听见撕裂绸段的声音才破涕为笑。他看戏时,让家人抬来一箩筐瓜子金,他随手抓一把就撒到地上,每撒一次人们就在地面哄抢一次,他看着就开心;他要吃鱼,不能用锅煎,要用碓臼熬,而且不能用柴火,要用灯芯草。整个家就这么败光,最后他父亲饿死了,他也饿死了。
我在采访周濯街过程中,意外地了解到家乡渔业保护神的来历。
黄梅县是鱼米之乡,县城的下新地区渔民都信奉令公菩萨——在乡下,菩萨和神仙往往混为一谈。令公本是水乡下新一带的渔民,擅长捕鱼,他一看水面就知道哪个地方的鱼最多,哪个地方有什么鱼。令公菩萨的形象是手里拿着鱼,脚下踩着鱼,头上顶着鱼,嘴里含着鱼。这个人物生活的时代大约是明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渔民信奉为神灵了。神话周指出,神话人物的产生,往往与当时当地民族、氏族或主要的行业的需要有关;或者说,这个人物本身曾为该民族、氏族或行业做出巨大贡献。
他说,剔除迷信的因素,中华民族文化精华都可以在一个一个神仙故事中得到体现,这个神仙体现着这一方面精神,那个神仙体现另一方面精神。比如,炎帝种五谷百蔬,神农尝百草日中七毒;他们身份是帝,但穿的是草,住的是草房子,打着赤脚,那是一种奉献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造字之神仓颉体现的是创新精神。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需要将神话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纸笔千年能说话”,人再高明也要死去,电脑会毁坏。如果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比着基因图谱的话,那么,被老百姓奉为神仙的这些神话人物的故事就是一个一个的传统文化基因;有时候这些传统基因在某一个神仙身上集中得更明显。这种传统文化基因如果不通过一部一部的神话记录下来,将来就会出现刚性断裂。因此他计划为40个最有影响的、传统基因聚集得最集中的神话人物各写一部传记;其他的也必须记录,以40个神仙为经,以12000多个神仙为纬,织就一幅恢宏的锦缎,这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图谱中富有特色的那一部分就记录下来了。
二 ‘冷水泡茶慢慢地浓’
无论是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身份开会讲话,还是在中央电视台与崔永元“实话实说”,周濯街都是一口的黄梅话,俏皮而实在,我在采访中也领略到了他的语言特色。
比方说,他在讲到农村传统青年男女从谈恋爱到家庭生活都比较含蓄,不像城里人那么放得开时,用了一句土话:他们的感情是“冷水泡茶——慢慢地浓”。
在讲读书的好处时,他引用了黄梅县乡村流传的七言诗:
读得书多胜大丘,
不用耕种自然收。
白天不怕宾朋借,
夜晚不怕小人偷。
宾朋借去不会失,
小人偷了也是丢。
他在回忆小时候家境时说:“我家穷到什么程度?我们住的是茅草屋,雨天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正下’。怎么讲?雨下得时间长了,茅草都湿了,湿透的茅草在雨停之后本身往下滴雨。所以,‘外面不下,屋里正下’。下大雨时,我全家躲在桌子底下,人太多,头露在外面就顶着脸盆。茅草棚由一根竹棍支撑,刮大风时,全家人抓住它,如不抓住,风就会把它刮跑。这些都是典型的周氏特色的话。
他说民间语言在刻画人物时往往能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我在《新天仙配》里塑造了爱挑拨离间的张巧嘴的角色,有不正常男女关系的事他到处挑拨。例如,他到男方家里说婚外情的责任是在女方,引用俗话说‘草狗不摆尾,公狗不上身’——肯定是那女的要不得;后来他想将责任归咎到男方,就到女方家里说‘公鸡不亮翅,母鸡不下窝’——是男方像孔雀开屏那样先招惹女方的,诸如此类,巧舌如簧,但都用的是民间普通话。”
周濯街说,语言问题是任何作家一辈子都必须不断修炼的一种功夫,是要童子功的。保留民间特色,是要保留它的风趣、幽默、一针见血和形象具体等元素,不是把民间的说法每个字都保留下来,而要进行必要的变通。
他说:“文学作品要尽可能做到让人爱不释手,让会看的有门道可看,不会看门道的有热闹可看。既有娱乐,也有教化,给人以知识,纠正以讹传讹,或者讲解某一种古老的已经失传的东西。能多给几样尽可能多给几样,不能多给几样,至少有两样:热闹和门道。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故事,所以老百姓喜欢听。”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似大白话的文字,却经常被周濯街用来传载深层意义。比如他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社会上有许多东西都可以分为两类,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而看不见的更有价值。书信看的见,思念看不见;结婚看得见,爱情看不见;鱼肉水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真正有价值的大多是看不见的东西。
三 母亲是我第一个导师
采访中我才知道,神话周只读过五年书,当过十二年兵,而笔耕不辍三十余年,论成就,虽然他个头很高也早已著作等身,这听起来简直像神话一般。
周濯街说他走上神话小说创作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生于1946年3月,父亲是农民,中年时起就因为严重哮喘干不了重活,家里主要靠母亲织渔网和开小旅店为生。而正是他的母亲给了他民间文学的启蒙,并给他灌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母亲经常给我讲故事,故事里面讲道理。她是渔家姑娘,织渔网是集体活动,大渔网很多人合织,他们一边织渔网,一边谈天说地,我在旁边玩,自然就听了许多故事,”他说。
他母亲讲的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做贼从偷菜起。有个小孩第一次偷了人家青菜,他母亲说:“我儿子真能干,还知道弄点菜回来。”第二次偷个鸡蛋,因为夏天没地方藏,怕别人看见,把鸡蛋放在膝盖弯里,蹦蹦跳跳弄回去了。他母亲说:“儿子真聪明,捡了鸡蛋知道放在那里面。”后来这个孩子成了大盗,偷国库犯了王法要杀头。临刑前让他提一个要求,他说:“我想见我母亲一面。”他母亲来了。他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尽管我这么大,我快死了,最后想吃母亲的一口奶。”母亲觉得不合适,想到儿子快死了,也就同意了。他一口咬断了母亲的奶头。母亲的乳房流血不止,流血而死。在母亲昏迷过去之前,他对他母亲说:“如果我第一次偷菜的时候,不是你鼓励我,我就不会有今天。”
周濯街说,因为家里很穷,母亲讲这样的故事教育他,家里再穷也不能做低三下四的事情,要凭本事吃饭。母亲还告诉他,一个人只要行得正坐得稳,只要不做贼,没有什么低贱的事情。无论你碰到什么困难只要你意志坚定,就一定顶得过去,所谓“只有过得苦的,没有过不去的”;“富人过大年初一,穷人也绝不会隔在三十日”。
“有一次,我在外面看见一棵树枯死了,就把它摇断了驮回家。我对母亲说,我捡到一棵柴。母亲问:‘你在哪个地方捡的?’我说我在路边看见这棵树枯死了,把它摇断了。母亲说:‘你在哪里拿的,就送回哪个地方。如果那个地方有人,说声对不起;如果没有人,你就放在那个地方。’我说:‘我放在那个地方,人家会拿走。’母亲说:‘人家拿走是人家的事,你作为我的儿,不能做这种事。’这对我的人格影响很深刻。”
周濯街还记得母亲讲的另外一个故事:两个人打架,打得非常凶,多少人劝架都劝不开。其中一个年轻人的母亲走上去不是劝架,而是拿着一把茶壶,两个茶杯,倒了两碗水,对他们说:“你们打了半天,吵了半天,口干舌燥,喝完水再吵。”在他们喝水的时候这位母亲对他们说:任何事情,比武也好,比文也好,天下只有第七,没有第一。逞凶终究解决不了问题。”两个人喝完水后,不吵架了,平静下来了。
周濯街说:“母亲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人不要急躁,遇到突发事件和气愤的事情,要冷静处理。人生的许多道理都在民间用故事的形式传播;民间文学这口奶永远不能丢。我会讲民间故事,我的母亲是我的第一个导师。”
四 我就是喜欢神话故事
讲民间故事给周濯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人生际遇。
1961年暑假期间,他的一个同学看到养鱼池有一条鱼浮出水面,就用网兜把它兜起来,看见养鱼工人赶过来了,他就又把鱼倒回养鱼塘里,但那位鱼池管理员还是打了这个孩子。周濯街了解情况后,和其他三位同学把那位管理员拖到派出所。派出所没有人,附近只有镇长在办公室,于是他们一起到镇长办公室评理。
当时15岁的周濯街对镇长说:“不管怎么说,大人打小孩不对,干部打小孩更不对(后来明白不是干部而是管理员)。”镇长说:“是的,你们回去吧,我打电话到单位,让他们领导批评他。”周濯街说:“不行,你没打电话我不走。”镇长问为什么。周濯街说:“我听民间故事说:清朝黄梅的官员帅承瀛,年三十夜发现小偷在他家屋梁上,他摆好酒席后,说:孩子们都来吃饭,梁上君子也下来,跟我们一起团年。帅承瀛是浙江巡抚,小偷听了吓得战战兢兢。帅承瀛说:不要紧,不要紧,你肯定是有难处,没有难处不会做梁上君子。吃完饭后小偷说:‘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年关过不去。’帅大人说:‘长期偷也不是办法,我给你几两银子,拿去做本钱,挑鱼到街上去卖吧。’帅承瀛是下新人,小偷家离下新不远,后来他就贩鱼到街上卖,每天贩鱼临走之前,把最大最好的鱼挂在帅成赢家门口,这个鱼贩子后来成了鱼行的老板。旧社会的一个官都能体谅小偷;何况我的同学是学生,见财起心,池里的鱼大人都捉不到,就更别说小孩了,肯定是那鱼有毛病,你就是应该批评那个打人的管理员。”
镇长的秘书看见周濯街在镇政府闹不肯走,就送信给他母亲。周母来了,涕泪交下地说:“你懂么,你的棉衣棉裤、我们盖的棉被都是政府给的,你读的5年书都是政府免费的。这样好的领导这样好的政府你还要为难。”
周濯街说:“我当时二话没说就走了。一个政府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是记得的。几十年,一讲到这个地方,我就泣不成声,印象太深。”
但这件事情并没有到此收场。暑假结束了,镇长跟秘书说:“你把上次大闹镇委会的小子招来当通讯员吧。”
后来周濯街参军了。“入伍6年后,本来我打算退伍,有一次跟干部股长出差,坐在解放牌汽车的后车厢里。坐了3天,我跟他讲了3天故事,他笑得前仰后合,出差一回来他跟有关领导汇报说:周濯街太厉害,很有水平。不到半个月,就讨论我提干的事,在部队里又待了6年,从排长干到连长、参谋后,于1976年转业到地方。”
此后周濯街干过生猪屠宰,因为好讲故事,能写会编,于1985年调到县政府宣传部,并于当年发表第一篇中篇小说《岳家精忠传》。
“有一次我给编辑讲故事,连续讲了3个,前两个,那个编辑说很好很好,并不怎么激动;讲到第三个,也就是岳家拳时,他特别激动,我一口气又讲了5个故事,他说:都写下来。在记录过程中,我又想起一个,总共写了6个,他马上把这6个故事发在《布谷鸟》杂志上,后来出了《岳家精忠传》单行本。”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岳飞遭奸臣陷害后,其后代的一支隐居到黄梅县大河镇避难,岳飞的第四子岳霆的坟墓就在黄梅。黄梅民间本来就有习武的风俗,岳家人来到黄梅之后,岳家拳得以在县城流传。
而周濯街自小就对岳家拳有兴趣,这从他自己的一个故事可以得到印证:“我9岁之前,家里4次要把我送给有钱人家抱养,我都不愿意。我9岁的时候,最后一次给人抱养,我同意了。他是大河镇的武术师,我看他很威武,拄着铁拐棍,理个光头,矮矮的,是岳家拳拳师。我说可以。刚好吃完饭要跟他走,这时我舅舅来了,拦了下来。”
这个差一点儿被岳家拳拳师抱养的孩子日后竟写出了《岳家精忠传》,真是一个传奇。
周濯街说他无论到哪里都不中断故事收集。“我搜集都是为了玩,是一种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强过责任心和事业心。我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卖弄会讲故事的本事。一个人总想展现自己的优势。我的父亲是个病人,我的家庭是个贫困的家庭, 我的亲戚朋友中没有一个显赫的人物,没有任何值得卖弄的东西。我唯一值得卖弄的只有我这张嘴,人总想展示自己的长处——这是我长大后的分析总结。当你讲了一个故事两个故事,人群中一定有人接着讲,甚至抢着讲。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有时候表述成以故事换故事,这也对,但绝对不是为了换故事而讲故事,主观上是为了讲着玩,娱己娱人,卖弄自己,娱乐大众。我讲的故事,三五天、十天八天,甚至一年两年,别人全部忘了,而我听了别人的故事,全都记得住。”
周濯街说,一开始他只是原汁原味地记录民间故事,不加纤毫修饰。后来听说这些故事很有价值,属民间文学,他才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加工,而且这项工作直到现在没有中断。
尽管岳家拳这样的武打小说给周濯街带来了声誉,但他还是放弃了武打小说而开始神话小说创作,原因还是“我就喜欢这个。”
他在《为神仙立传纵横谈》一文中说,古往今来无数作家精心创造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及其人物,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的不过区区数部区区数人,而神仙的数量却是数以万计,“作品”无法统计?这种现象看似费解,细思则不然,原来上自玉帝、王母,下至山神、土地都有属于人物自身脍灸人口的故事,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成百上千。这些故事有的神奇曲折,有的荒唐怪诞,有的构思奇特,有的近乎素描;有的靠情节取胜,有的以哲理醒世;有的歌功颂德,有的直戮恶习病根;有的表层下流内核喻意颇深,有的貌似一杯淡水,细品回味无穷。凡此种种无不让传者激动不已,听者拍案叫绝。
“我敢打赌,此类由老百姓集体创造出来的作品,手法之高绝,构思之奇特,内容之脱俗超凡,剪裁之恰到好处,人物之千姿百态,个性之凸凹适度,即便《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的作者在世也会自叹弗如,”他说。
多年以后,周濯街在总结自己神话小说写作经验时说:“我觉得神仙文化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它是文学之根,文化之根。在中国,文学先有神话,再有别的文学种类。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神话传说,神话比文字更古老。”
从我开始关注并接触周濯街时起到现在的六年时间里,我注意到他已从些许的浮躁过渡到认定目标后的笃定。
比如,他每年岁末都会写一篇一年创作总结。2010的那篇写道:“在此期间点击‘周濯街’三个字,居然可以搜索到260多万个网页……”而在次年,他卯足精力写“华夏诸神演义”的创作提纲才开始两个月又因出版社约稿而“辛苦并快乐地”中断了。
但这一次,周老看来是铁了心要完成“华夏诸神演义”。这部演义,“意在将中国12 000多位有名有姓的神话人物的籍贯、来历、职能,以及彼此间的传承关系,来一次文学性的认真梳理。我在文坛拼搏数十年,实际上都是在为‘华夏诸神演义’做铺垫。”
“华夏诸神演义”就是他后来说的神话周:《小说版中国神话通史》。
“我选择写《中国神话通史》是因为她是我31年前的梦想,”周濯街在2013年创造总结时说道。“它是生在暗地里的一颗种子,只要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天会开出花来。我要告诫自己耐得住寂寞。”
他说:“从我接触民间故事以来,我没有烦恼。我有幸福感是因为我大半辈子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期待着故乡的周老能尽早实现他年轻时候的梦想。想起他矫健的身手,老顽童的形象,我相信他的兴趣和执著会帮助他达成梦想。
而他的追求,他的故事,也将成为一段贫家子弟成才的民间“神话”。
——选自《聚散天地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作者
赵焕新 中国日报美国分社副总编辑
编 委:陈章华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60元一本(不含快递费),印数3000本,海内外公开发行。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文学博士、省市作协、摄协、书协、美协会员、文学爱好者。新书已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