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虎||来三聘与黄梅古县衙署及其门联

邓玉虎||黄梅古县衙署及其门联(节选)

黄梅人文景观的楹联很被人们欣赏,其中,古代县衙门联更值得当代人一读。因为黄梅古代县衙官员的国学底蕴深厚,他们除吟诗抒志外,还以楹联抒怀。他们经常自撰自书楹联,悬挂于官署的楹柱上。这些楹联或概括黄梅的地理位置,描写山川名胜;或申明其施政宗旨,以官箴戒约自勉。总而言之,这些楹联言简意赅地反映了黄梅历代官员的优良官风与百姓的朴质民风,至今仍有其教育意义,是黄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清光绪丙子志记载,黄梅县衙元以前无考,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县令樊懋侁创建“在城西南隅,为宋鲍参军宅故址”。樊县令在县治头门外甬道建木坊,悬匾曰“楚东雄藩”,又建前屏房一座;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知县唐辅修葺,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县黄子政建鼓楼;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县戴中重修县治,自仪门至头门左侧原为汪从政的基地,戴知县将县前的铺基抵换汪从政的基地,以扩县治之基。此之前,县衙是否悬联,悬挂什么联,均无考。直到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才有悬联。

万历十二年,来三聘来黄梅任知县。他亲笔书写了一幅楹联悬挂于县衙。这幅楹联是这样写的:

四野桑麻,不羡河阳花作县;

一腔冰雪,偏教寒谷黍知春。

此联悬于县署大门两边的楹柱上。上联“花作县”之典,出自《白氏六帖·县令》篇,其中记述道:“ 潘岳为河阳令(今河南省孟县),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晋潘岳任河阳县令时,在全县遍种桃李,使河阳桃李花香一县,被传为美谈,人称为“河阳一县花”。据此,北周庾信在《枯树赋》中写道:“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此后,古人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下联的“寒谷”,指山名。寒谷, 一名黍谷,又称燕谷,在今北京市密云县。黍知春,传说黍谷山,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吹律而湿气生,燕人种黍其中,故号曰黍谷。其典出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三十八的《方士传》。据此传记载: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这就是黍谷春的来历。

后人用黍谷春之典,有以下三个含义。一是汉 王充在《论衡·定贤》借“黍谷春”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唐柳宗元在《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中借此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第三个含义是称处境穷困,而有转机,为黍谷回春或黍谷生春。

来三聘在联中引用此典,是兼取其第二与第三种含义的。其上联是说我来三聘知黄梅县,并不羡慕晋潘岳种植桃李,而是要遍种桑麻,以发展农耕而惠百姓;下联是说我要以傲霜雪之冰心,令宛如寒谷的黄梅成为黍谷之春,使老百姓得到温饱。

来三聘不仅是这样以联抒志的,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在黄梅任上政绩显著,为百姓称颂。

作者:邓玉虎  湖北黄梅人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原县楹联学会会长

本期编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