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语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治 第十二》,是张仲景对于痰饮病提 出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对后世 的影响也很深远。
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义的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 支饮四类,是诸痰饮的总称。痰饮 的形成,内因肺、脾、肾三脏阳气 虚弱,三焦失于气化,致使水液停 聚;外因感受风寒湿邪等。在内外 因相互作用下,致脾运失司,饮邪 停聚,上不能输津以养肺,下不能 助肾以化水,三焦水道通调失职, 从而造成饮邪停聚而流溢人体四 处或波及五脏而成为痰饮病。其 病机要点责之于“寒气
寒饮为病,遇寒则聚,得温则 化。因此,针对痰饮的成因和病理 特性,当以温药治之。“温药”可振 奋人体阳气,使阳气通达。其既可 温化饮邪,又可协调水液正常的 代谢,,使肺脾肾之阳气振奋,肺的 通调得以下降,脾的转输得以上 升,肾的开合、气化功能亦可恢 复,从而使痰饮自除。
临床常用温阳化饮法,如泽 泻汤健脾化饮、降逆止眩,苓桂 术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下 焦饮逆证,用五苓散化气利水降 逆。饮积胃脘者,当以小半夏汤 温胃散饮止呕。饮邪较甚眩悸者 则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导饮下行。 肾阳虚气化不行者用肾气丸温 肾蠲饮。
然此处强调“和之”,乃平和, 调和之意,是指用温药不可太过, 又不可过于刚燥。盖痰饮之邪,因 虚而成,而痰为实邪,故当针对本 虚标实的病情,当在温化寒饮之 时,当酌加补益或行消开导之品。 (马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