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事件再次证明,平台生态需要共同维系

导言:上周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社会各方都把目光放在了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职业骑手小哥身上。

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已经数字化,就像一个枷锁,无时无刻都绑在人的身上。《人物》中《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给了我更多的启示是平台企业与人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公众舆论,一定是要做出回复的,所以我们在上周也看到了饿了么首先进行官宣,增加了新功能“多等5分钟”按钮供用户选择,但是这个选择持续发酵,产生了一场更大的舆论风暴。

很多网友认为平台把问题转嫁给了消费者。这些矛盾好像一时间都指向了平台的不作为。

一些网友认为是平台的问题:

还有一些网友也表示可以理解,愿意等:

笔者也参与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所以今天就从我们做平台的初心方向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做平台这件事,我觉得一直有两个初衷是需要教育市场的。

其一,平台是需要串联产业链各方的,并让各方在平台模式中真正获益。

对于平台各方参与者来说,不能让大家都在平台生态中持续发展,那么平台的商业模式就是不健康的,也是不能持续的。

其二,平台方作为产业链的深度参与者是要有担当的。

我们在互联网上面看到很多的平台作为一个公正的第三方平台,把风险和责任都给了平台参与方,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能持久的模式。

任何一个平台都是深度参与产业链的,简单的说平台没有责任是不可能的,我们做平台应该考虑的是风险共担,要把风险和问题拆分到一个个点去,平台和产业链参与者共同逐一改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对于平台来说,矛盾点肯定是一直存在的,这世界上完美的商业模式太少了,每一种商业模式在发展的每一刻都有自己矛盾的特殊性,这其实考验的是平台的选择,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努力尝试?

再回过头来看,饿了么的“多等5分钟”方案,深究起来确实有很大的漏洞,但是还是值得我们给予鼓励和认可的,至少我们能看到平台在快速反应和努力尝试,最起码我觉得从初衷来看是正向的,只是表达方式值得商榷。

互联网的精神不就是快速迭代、快速试错吗?我还是坚信,只要平台是想改变的,是想解决问题的,方向选对了,最后结果一定是好的,只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实,“多等5分钟”的本质跟现在很多平台的付小费、打赏等功能是一回事,更多的是认可和鼓励,选择权下放给用户无可厚非,是否根据情况宽限5分钟给外卖小哥完全是用户的自主选择,平台并不存在推卸责任和道德绑架,只是在一个敏感的时间段,饿了么平台的用词不当,造成了好心办坏事的后果。

我想对于怎么让用户理解平台行为,更好的与平台参与者建立起信任的纽带,是每个平台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笔者回想起过去上学时,外卖还是用单子打电话来订,那时候根本没有时限,所以很多人对送餐时间是比较宽容的。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为了增加客户体验,给客户更多的服务就变成了必经之路,但是这样慢慢的也就把很多客户培养成了挑剔的习惯,所以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送餐时效就变成了重中之重。

如果饿了么单纯的延长每单五分钟配送时间呢,我们想想是不是可能争议也没有这么大,而且简单粗暴,甚至后台改个算法,再发个优化配送时效的公告就解决了。

但是饿了么并没有这么做,我在这里面看到了一个平台公司的谨慎,以选择的形式,不仅尊重用户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表明自己对骑手们的态度,只不过事与愿违,还是出现了误解。

事实上,一个平台生态的和谐共存是需要我们产业链各方的参与者都付出巨大努力的。只有平台和客户之间相互理解,大家一起去为生态做出努力,这个生态才能繁荣,我们作为参与者才能受益。

希望我们每个平台的参与者,都更多能从温度的角度,为对方多考虑,彼此真诚以待。

END

商业和技术问题咨询请联系慕蓉老师

微信 ID:murong05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