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波||太行山上文冠果
太行山上文冠果
文/武江波
太行山上有文冠果树,这既是本地的古老树种,也是新推广种植的树。说它是古老树种,因为它是北方寒冷地带的原生树木,太行山上就有不少这种千年古树;说它是新推广种植的树,因为古文冠果树现代鲜见了,最近新植了不少,在有的地方,几乎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我们是从朋友的一篇文章中知道文冠果树的,那篇文章叫《罗贯中与文冠果树》。文章说祁县河湾村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故里,罗贯中家乡有祠堂,祠堂前有一棵高大的古树,崔保维教授一眼就认出了这棵古树为文冠果树。作者考证并写出了文冠果树的文化意义,还找出了《三国演义》一书中对文冠果树的描写。当地在崔教授的推荐下,栽种了大片的文冠果树林。
这次我们应友人之邀,到太行山上的和顺县,去拜访崔教授,也看看山里的文冠果树。
说起文冠果树,崔保维教授话语滔滔不绝。他可以给你讲几个小时,如文冠果树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文冠果树几乎浑身都是宝。果实能食用,还可榨油,油量达百分之六十,有“北方油茶”“中国橄榄”“食用油王”之称。树叶能制安神补脑的茶,就连树干都很有名,它坚硬有韧性,人称降龙木,是传说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时,杨五郎做斧柄的材料。穆桂英和杨五郎是传说,降龙木是真的。文冠果树的观赏价值也很高,它的花能有五种色彩,次第展现,让人爽目。
崔保维教授是太行山上人,与我们的朋友陈瑞是小学同桌,一个是语文全班第一名,另一个是数学第一,两人都是班里的佼佼者。陈瑞说,小时候我俩也打架,不是我打了他,就是他打了我。陈瑞后成了晋中文联领导,晋中诗歌协会主席,是远近闻名的黄河派诗人,而崔保维则成了山西农业大学教授。他是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曾当过太谷县科技副县长,不过只干了三个月,因讲究数字的准确,与政府部门随意放大不合辙,于是辞职到国外应聘,足迹印在南北美洲、南亚和欧洲的土地上。后又应聘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工作到退休。退休后又成为晋中市组织部聘请引进的“51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他是畜牧专家,承担着为本地育新品种羊的任务。他到山区已开辟了一个羊场,从非洲引进了努比亚黑山羊,与本地羊配种为新的杂交羊,命名为“晋中黑山羊”。他养的羊结实茁壮。他计划在本地开辟四个羊场,养羊两千多只。同时他又热爱植物,对文冠果树情有独钟。他发现和顺县有十八处文冠果树。
他长期在野外工作,脸被光照的有点黑。他喜欢走路,养羊一天走过两万多步;也喜欢开车,开一辆越野车,已跑了三百多万公里了。他曾经参加过内蒙古的汽车拉力比赛,最好成绩是第九名,当然他年龄比较大。他说他开车很少用刹车,换轮胎修车时,修理工很难相信他跑了那么多路程。如今开车几乎跑遍了这个县的沟沟坎坎。
他和县畜牧局退休多年的郭海明局长,盛情邀我们去看沟里的文冠果树。那个郭局长也是了不得的人物,退休多年了,我认识的已退休的县畜牧局局长是接的他的班。他退休多年了还像个局长。特别是看到不合适的事,不由得要说,出门到外县都这样。主要是因为他事业心特别强,在这方面,他的心永远是局长。崔保维教授就是被他“忽悠”来的,为这事他在崔教授那住了一个星期。我与一位在和顺工作过的老领导聊天时,无意中说到郭局长,他说和顺干部中有俩个实干家,其中一个就是他。他热情洋溢,信心坚定,奔波在事业中。他在干部中是个实干家,但与崔教授合作,崔教授还是认为他有着行政干部说话的水分。
我们的车跟在崔教授车的后面。尽管我们车司机驾技高超,但跟上前车还挺不容易。当然路不熟是一个方面,但前车驾技高也是主要原因。崔教授亲自驾车,他对这里的路非常熟悉。
车停路边,树在旁边一道沟里。看着要越过路边之坎,我们有点犹豫,崔教授折了路边树枝,并用随身携带的锯和剪刀给我们制作成手杖。拄着这杖,我们才敢下到沟里去看。就这样,我们还有点深一脚、浅一脚,免不了跌跌撞撞的。已过花甲年的崔教授和年届古稀的郭局长,却不带这助行器具,健步如常走在最前面。
在这条沟里,我们看到了文革期间栽种的果木,现在都成了野生的了。说起这片文冠果林,郭局长满怀深情。他说是当年的一位县委书记领大家种的,书记当年说,“栽起树,养下牛。假如通了火车路,和顺便是金银库”。现在牛养成了,火车也通了,只是这文冠果树这么多年没有继续植种,树很稀少,需要我们持续加力。
又到另一条沟,这条沟有两百多亩山坡地,由一位村民每亩五十元承包,已植文冠果树一千多株。那位村民领我们看他的成果。这条沟坡上的树比前条沟好多了,有人料理,结果率也挺高。村民还让我们看路边他发现的一株沟壁石缝中的小树苗,这是自己长出来的文冠果苗,很秀气,很弱小。那位村民太怜爱它了,用一树枝将它支撑起,以助它一臂之力。
饭后我们还观赏看了河滩地新栽的果树,已结果,由于光照强,结的果比沟里的更为密集。
还有新育的苗,郁郁葱葱。崔教授讲,县里有二十万亩坡地和二坡地,可植种文冠果树,已与“国际洪门中华总会”组织签约。县里还有十万亩露天煤矿回填复垦地,地护不住水,种庄稼不长,但可以种植文冠果树。文冠果树根扎得深,可吸取深层水,是那个地方的好种植物,这些树苗将在这些土地上大显身手。
我们还看了三处奇树。一是百年古树,在某山村有棵树,主家要伐,他说不可,那树枝都是宝,可治风湿病,结果晚上树枝被人偷了不少;二是两棵一样粗的树相伴相对,缠绵在一起,像跳交谊舞,真是“相看两不厌,相伴到永远”;三是一棵千年老树,树根粗壮扭曲,树高约有五、六米,傍着一处民房墙壁。由于村民建房故,树杈的一枝已被砍去,但剩余的枝条仍然充满活力,郁郁苍苍。
离开太行山时,崔教授将他自己大棚里种植的绿色尖椒送我们每人一包,让我们品味太行山的绿色味道。
归途中,我的思绪中充溢着文冠果树的想像。古老的文冠果树,它浑身都是宝,生命力和适应力非常强,能够在北方的沙漠戈壁和冰天雪地里生长,耐得住土地的贫脊,抗得住干旱和严寒,可算是适应当地的一个好树种。我觉得竭力推广它的崔教授、郭局长,还有那个老县委书记,那位承包山林种植文冠果树的村民,还有和他们一起干事业的太行山民们,热情而有耐力,不辞劳苦,坚强不屈,他们和太行山上的文冠果树一样,有着生活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生活在太行山上,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让古老的太行山充满了不断创新的生机活力。
太行山上古老而又新生的文冠果树,和那些新落户的植物一起,在今天的太行山上,显示着自己不凡的品质。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四日
作者简介
武江波:网名黄河韵。当过工人、教师,后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退休后,任晋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文化晋中》杂志主编。平生喜欢文学诗韵,辑集了《七十年代的青春记忆》《旅游散记》《文趣散得》《闲爱孤云》《黄河情韵》《岁月印痕》等作品集。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