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世第六天,钱借到了”:真实故事,建议所有人逐字读完

最近,有一个视频在抖音上火了。

视频出自纪录片《急诊室的故事》,记录的是一对父子。

65岁的父亲疑似突发心梗,被儿子肖斌紧急送往了急诊室抢救。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肖斌措手不及。

病情来得凶猛,他却面对着一张张缴费的单子犯了难。

原来,他全身上下,也不过只有几百块。

28岁的他,是一家超市的理货员,平时的工资只有2000多。

还要拿出其中一大部分给父亲看病。

基本就是一个月光族。

来急诊的时候,刚好离月中发工资还差几天。

他只剩下100多块钱,这已经是他7、8天的饭钱了。

好不容易找人凑了1300块,缴上了费。

却被医生告知后期做检查、做治疗,还需要很多钱。

父亲的病情不能确定,身上的钱数来数去就那么几张。

这两个难题,就像悬在空中两把剑,让儿子备受煎熬。

母亲走得早,父子二人已经相依为命许多年,根本没有什么亲人可以求助。

没有办法,儿子只好将求助的电话打向了自己的朋友。

电话里,他告诉朋友自己的父亲心梗待排。

他曲折委婉的说,随礼的钱自己不会少,其他钱可能要缓一缓了。

兜兜转转就是讲不出借钱两个字。

那一刻,我觉得无比扎心。

成年人的为难在此刻全部显现,一面是父亲不能再拖的疾病,一面是无论如何都张不开的口。

最后,肖斌的父亲还是没能熬过来,撒手人寰。

因为回家换衣服,错过了和父亲最后一面的肖斌,在急诊室崩溃大哭。

或许他此生,都无法释怀,最后没能为父亲尽力的遗憾。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缺钱开始的。

但其实,真正能够完全摧毁一个成年人的,就是当父母生病,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

多少人,是在父母生病后才意识到钱的重要性?

2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私信。

他的父亲,刚刚被查出了肝癌。

大学毕业还不到一年的他,工资只有4500。

而一盒靶向药,就要近万元。

看到账单时,比起害怕,他更多的是茫然。

他从小就是被父母捧着长大的,对钱根本没有概念。

工作后,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他广泛的爱好,还要时常跟家里要点补贴。

父亲病后,每次看到缴费单上长长的一串数字,他满脑子只有:

这么多钱,要从哪里出?

借钱?还有谁能借?

父亲的病,已经花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实在拿不出钱来的他,动了卖房的念头。

但固执的父亲说什么也不肯。

父亲说:反正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房子是给他和妈妈最后的保障。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一个人在病房外哭了很久很久。

他说,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不是药神》里的情节,竟是如此现实。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他从未像那刻一样痛恨自己的碌碌无为,没有出息。

人最大的错觉,就是觉得父母能陪自己一辈子。

所以觉得来日方长,觉得能够安心成长,不急着赚钱。

可往往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当你一事无成的时候,父母却都到了病魔缠身的年纪。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是成年人了。

但直到父母倒下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成长。

成长,是意识到父母都在老去,需要你来为他撑起一片天的时候。

成长,是剧痛。

3

歌手李健有一首歌叫《想念你》。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是他写给父亲的。

李健刚刚步入社会没多久,父亲就查出了癌症。

那时他还没有什么名气,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

得知父亲需要手术的时候,他将身上仅有的几万块钱全部掏了出来,却还是不够。

和姐姐东拼西凑了很久,才交齐了钱。

李健说,“从那一刻起我才意识到,有些时候钱是多么重要。”

然而,手术后,父亲的病情也没有好转。

到了后面甚至去洗手间都要人搀扶。

一次,在李健背着父亲去洗手间的时候,也许是心疼儿子的为难和不易。

父亲轻轻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原谅爸爸。

这四个字,至今都是李健此生只要想起就会难过的话。

只有当生离死别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做的还不够。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谈钱庸俗,等父母老去的时候才会明白没钱的苦。

微博上,有人问你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有人回答:“爸爸去世第六天,钱借到了,但爸爸回不来了。”

这句话狠狠戳痛了无数人。

老一辈的人常说,钱就是命啊。

年少时我听来总觉得夸张。

后来才发现并非大人小题大做,而是我从未直面过生活。

钱并不是万能的,但它可以保证,父母生病时,你不需要因为担心银行卡的余额,而不敢开口;

不需要父母因为不想给你带来压力,而强忍病痛;

它可以让爸妈住上更好的病房,接受最快的治疗。

我们赚钱的能力,就是父母应对风险的资本。

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披星戴月般地工作?

有个回答我印象深刻。

如果有一天,父母得了癌症,需要化疗。

肺癌的治疗方法中有很多种,化疗药物中有一种叫“贝伐珠单抗”进口药物,2W+一针,不医保,副作用小,不掉头发,化疗后不呕吐,病人精神。

普通国产化疗药,一针一千多,可以走医保,吃了呕吐,头发掉光,病人被折磨的生不如死。

人人肯定都想选第一种。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和能力选第一种。

年纪越大越觉得,我们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因为父母健康。

一旦父母生病,便是一场兵荒马乱。

曾以为身体硬朗的爸妈,或许一夜之间就能病的起不来床。

曾觉得还能陪你走过十几载人生的他们,可能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就突然告别。

这世间唯有两件事没有预告。

疾病与离别。

这世间也有两种遗憾无法愈合。

未能回报的爱和没能尽完的孝。

我想起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如果父母依旧辛苦,那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虽然有些绝对,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我们拼尽全力,不过是不想等到那一天,父母需要钱可以续命的时候,自己哭着跟医生说,我没有钱。

《请回答1988》里,有一段台词: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为什么连最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那是因为,比起她自己,她还有更想守护的珍贵东西,那就是你。”

当父母老去,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放下面子,放下自我,为钱拼命。

是因为我们也要守护自己最爱的父母。

我还记得,电影《你好,李焕英》里,贾玲那段感人至深的倾诉。

她已经为妈妈买上了最爱的绿色皮衣。

她也有能力为家里换一个双开门的大冰箱。

她出息了,妈妈却不在了。

比子欲养而亲不待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亲人还在,自己却什么都没能力做。

时间长着会飞的脚,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容尽孝。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再努力一点,再多爱父母一点。

不要让父母害怕成为你的负担而抗下所有。

不要让他们身缠疾病时,苦于金钱,而无从选择。

有时候,赚钱并不仅仅为了生活,也是一种责任。

你的努力程度,就能决定他们晚年的幸福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