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东吴和南北朝的陈,哪个疆域大?
中国历史在很多时候几乎是相似的,以三国为例,和曹魏相似的有五代,和蜀汉相似的有五胡时成汉,五代时前后蜀,和东吴最相似的,无疑是南北朝的陈。
东吴和南朝陈的疆域有一拼。东吴最强盛时,占据苏南、皖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含港澳)、广西、越南的北部、湖北大部,以及长江北岸的狭长区域。南朝陈也是如此,最强盛时的疆域和东吴相同,但比东吴要小一些,丢掉了长江北岸所有地区。
两国刚兴起时,地盘则差不多大。东吴孙策刚立国时,东吴只有“六郡八十一州”,也就是苏南、皖南、浙江、江西等地。南朝陈崛起于侯景之乱后的梁朝末年,北有强大的北齐入侵,东有北周(西魏)控制湖南,内部还有大量的军阀。陈霸先的控制区,限制于沿长江一线,也就是苏南、皖南、浙江、江西一带。
两国的灭亡也几乎重复的。西晋(曹魏)先灭蜀汉统一北方,再灭东吴统一天下。(北周)隋朝先取蜀后取北齐,再灭南朝陈统一天下。
问题来了。东吴和南朝陈的疆域差不多,外部都有强大的敌人,那么就存亡压力来说,谁的更大。
先说答案,东吴比南朝陈的抗压能力强大很多。
古代的国力比拼主要集中在农业。曹魏控制着最发达的黄河流域经济带,农业生产比吴蜀二国加一起都强大。东吴时,江南大多数地区虽然还没有开发或重点开发,但长江沿岸、浙江、江西、湖南都是大熟地区,人口(在籍)约有230万,只比曹魏少一半,差距不算太多。
除了东吴牢牢控制长江防线,东吴的盟友蜀汉则控制着长江的上游,曹魏虽强,却无法兵临长江,自然给东吴无法造成巨大压力。蜀汉在三国中最弱,但战略地理优势明显,控制秦岭,对曹魏在潼关以西的陇右之地造成了巨大威胁。曹魏不得不重点防御蜀汉北上,消耗巨量的国家成本。曹魏再强,国力也有限,自然就不能用大多数国力来针对东吴,东吴的压力自然少了很多。
和东吴相比,南朝陈的生存环境恶劣了许多。
南朝梁崩溃之后,北周(下含西魏)利用与蜀地近的优势,翻越秦岭南下,控制天府之国西川、荆襄和江陵(西梁在此名义上建国)。换言之,盟友替南朝陈分担长江防线压力的条件不复存在。北周最强盛时,还控制着湖南,这几乎将南朝陈的生存条件压到极致。只不过,北周最重要的敌人是北齐,没有精力分心进攻南朝陈,南朝陈在三国鼎立北(二)强南弱的大格局中勉强支撑着。
北齐虽然同样把重点放在与北周的争霸上,对淮河以南的地盘也牢牢控制着。和东吴还有江北防线相比,南朝陈丢掉了江北所有地盘,北齐兵马隔着一条长江,对面就是南朝陈国都南京,之间没有任何缓冲余地。北齐经常尝试着进攻江南,也差点得手,只不过被南朝陈名将陈霸先在建康之战中打得一败涂地,狼狈北归。
三国鼎立时,东吴有盟友,南朝陈虽没有盟友,但周齐相争之下,南朝陈还是捞到不少战略利益。之后东吴和南朝陈都要面临一个新的局面:北方统一。
公元263年,西晋(名义上为曹魏)灭蜀汉;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西晋用了17年于公元280年灭吴,隋朝用了8年于公元589年灭陈。看似西晋用时更长,实际上隋朝只是北周的延续,周隋应该算是一体,从周灭齐到隋灭陈共用了12年。
西晋用时17年灭吴,是因为北方不宁,鲜卑各部没少给西晋添麻烦。而且西晋刚建国时就暮气沉沉,司马炎不是一代雄主,朝中有很多奸臣的存在,比如臭名昭著的贾充。西晋有大量的成本消耗在朝中的明争暗斗上,再加上东吴还有名将陆抗,综合实力弱于西晋但没有代差。隋文帝时期综合实力非常强,朝中有奸臣很早就被杨坚除掉了。隋朝建国后不久,就一举打败北方大漠的强敌,杨坚这才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准备灭陈之战。南朝陈从建国时就没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父子这样级别的名将,到了后期,是萧摩诃、樊毅、任忠这样的将领,根本不足以支撑南朝陈的存在。隋朝已经完全控制着长江上游(蜀地)、中游,以及和南朝陈共有下游,南朝陈的战略回旋余地远小于东吴。
还有就是两个亡国之君。孙皓是暴君但不是昏君,能力和大局观是有的,陈叔宝是货真价实的昏君,能力远不如孙皓。就当时形势而已,西晋名将羊祜认为要趁早灭吴,如果孙皓早死,吴人再立贤君,灭吴就难了,“孙皓早没而吴人更立明主,虽有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越也。”而当时即使陈叔宝早死,换上来一个贤君,面对内外清明且国力强大的隋朝,也是撑不下去的。杨坚在伐陈之前曾下诏,讽刺陈叔宝不过据有手掌之地(地盘小),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