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浦东非遗 缤彩纷呈

大团镇

玉雕技艺

非遗云课堂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作为古文字的它,记载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记忆,玉也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而玉雕技艺,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更是中国匠人精神的完美体现。它时而细致入微,时而大气磅礴,却无一不具有那一份精益求精的“倔强”。结合玉石本身的特点,再加上作者的一点想象力,一块普通的石头,就被注入生命一般得以蜕变,再经过细致的加工雕琢而成为精美的工艺品,饱含独特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团镇玉雕匠人的脚步,走近这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了解其让国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吧!

来源:大团镇文化服务中心

惠南镇

浦东喜庆剪纸习俗

党旗下,“天安门”、“华表柱”、“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 ...在上海市非遗剪纸比赛中,一幅名为“普天同庆”的浦东剪纸屡获好评!作者祝军,是浦东喜庆剪纸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他说,作品的艺术性、时代感及本地特色,是自己创作的着力点。“用浦东剪纸的方式,诠释对党的深情,这是我对建党百年的一份特别礼物,也是红色精神扎根内心的自然流露!”

,时长

00:26

75后的祝军,家住惠南镇,自幼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喜好剪纸!他说,小时候外婆家住毗邻惠南镇的东海一带。当地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来源,就是上街摆摊卖的鞋花。当时的鞋花,以花卉、虫鸟居多,现在经他整理后,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两百多种。男女老幼,各式花样都有。后来鞋花逐渐没了生意,就改成了售卖喜庆剪纸。

祝军口中的喜庆剪纸,又称浦东十八剪。其流传的核心区在浦东新区惠南镇,发散区为黄浦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当时浦东女子出嫁时的嫁妆,无论家庭经济好坏,至少要置办18件。为此,贴在嫁妆上的剪纸,俗称“浦东喜庆剪纸”。

祝军:“比如当时的'被撬’(被褥),上面要贴上'龙凤呈祥’的剪纸图案,面盆(脸盆)、脚盆等,也会贴上'鸾凤和鸣’等图案;再比如饭桶、水桶等,常贴'花开富贵’、'鲤鱼囍莲’,这些作为嫁妆的物件,根据不同的用途或谐音,分别贴上不同的剪纸图案!现如今,原先的嫁妆物件已改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等新式电器或家具,但是浦东人还是会沿袭传统,会在嫁妆上贴上精美的剪纸图案!”

14岁那年,祝军在川沙县城偶遇临园剪纸艺人朱连杰,于是当场向他拜师学艺,后来经师傅引荐,又深得上海工艺美术剪纸工艺师陈庭裕的指点,苦练三年后,他的剪纸技艺越发成熟!1991年起,他就闯荡市场,以剪纸为生,辗转当时南汇、川沙、奉贤最热闹的场所,设摊出售婚丧剪纸用品。

当时过年的时候,他半个月赚到的钱,抵得上别人一年的工资。有了本钱后,2002年,他在上海城隍庙开设了一家剪纸品商店。可是好景不长,一年之内,机械印刷和电脑制作剪纸品接连问世,他的手工剪纸,受到了强烈的市场冲击!祝军:“机械和电脑的产量高,我们是纯手工的,产量低;它们卖的便宜,我们相对贵,没法比!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回乡!”

无情的市场,丝毫未能动摇他心头那份对剪纸艺术的热爱!那些年里,他专程前往湖北、浙江、扬州、陕北等地学习剪纸技艺。日复一日中,祝军手中的浦东喜庆剪纸技艺,逐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祝军:“中华剪纸源远流长,流派数不胜数!比如湖北徽州的剪纸,它以上色见长;扬州剪纸则是细腻;陕北剪纸风格上一般较粗犷。时代在变迁,南北的剪纸技艺也在互通互融!以前传统的浦东喜庆剪纸,以'阴阳刻’的手法见长,技巧上积累了'圆’、'尖’、'方’、'缺’、'线’的'五字诀’!'圆’要圆似圆月;'尖’要尖似麦芒;'方’要方如青砖;'缺’要缺如锯齿;'线’要细如发须。不断的学习中,这一古老的剪纸技艺,也越来越呈现出了它的海派特色!”

回到家乡的这些年来,浦东依旧富有生命力的乡土文化,成为了祝军的“庇护所”。近年来,区、镇两级相关部门积极为他申报非遗项目,2020年他被正式认定为浦东喜庆剪纸习俗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浦东剪纸习俗保护单位的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在陆楼村和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专门开设了传承基地,由他亲自授课。祝军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了!

暑假期间,祝军也会去镇里的爱心暑托班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艺。任何艺术的创新,都是以传承为基础的!它希望浦东剪纸的技艺,也能够在00后的一代,得以承传和发扬。

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学习等压力较大,而学习剪纸,能让性格变得更沉稳。耳濡目染下,祝军正在就读研究生的女儿,也成为了他的好徒弟!眼看着闺女手握剪刀越来越有模有样、越来越沉得住性子,祝军打心眼里感到欣慰:“浦东剪纸是民俗文化的瑰宝,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发扬它!”

来源:东上海之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