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一手好字?得有个好“爹”!
在今天,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可以说让外国人羡慕不已。
就像毕加索,一直做着在中国成为书法家的梦。
但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这种书法,
真的和古人眼中的书法是一样的吗?
钟繇《贺捷表》
王羲之、王献之、王荟、王徽之、王珣、王僧虔、智永; 欧阳询、欧阳通; 颜滕之、颜协、颜之推、颜勤礼、颜昭甫、颜惟贞、颜真卿; 米芾、米友仁; 赵孟頫、管道升、赵雍、赵奕、赵凤、赵麟; 文徵明、文彭。
比如,还有一份名单比文章一开头的那个还要玄乎,这个不是我整理的,而是收录在唐人张彦远的《书法要录》里,叫《传授笔法人名》。
这里面这么说,笔法是从蔡邕那里开创的,一直传授到王羲之手上。王羲之传给儿子王献之,王献之传给外甥羊欣,羊欣传给王羲之五世孙王僧虔,王僧虔传萧子云,萧子云传给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智永传给外甥虞世南。
虞世南传给两个徒弟欧阳询和褚遂良,当然李世民也是虞世南的徒弟。欧阳询又将笔法传给虞世南的外甥陆柬之,陆柬之传儿子陆彦远,陆彦远传外甥张旭,张旭有仨徒弟,李白、颜真卿、徐浩,然后颜真卿传给柳公权、怀素、邬彤。
特点很鲜明:不是传给亲儿子、亲外甥,就是传给亲徒弟。
名单到这里就结束了,结束的时间就在唐朝,笔法的传授至此中断。
所以我们看宋代人面对唐朝书法就很不自信,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苏轼说的更彻底:“自颜、柳氏后,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意思是:笔法的传授在唐代就终结了。
左:唐 柳公权;右:宋 苏轼
技法的失传,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消失,比如一个技巧高超的书法家直接死亡,没有传人。另外一种情况是消散,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走样最终失传。
我们今天看古人书法作品,感觉平平常常,也就那样。但其实背后却隐藏了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复杂技巧和用笔习惯,指腕的配合、书写姿势等等。这些技巧,如果不是学习者亲自在场观看,恐怕很难习得。
比如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有人认为是颜真卿的晚辈写的,但几乎可以乱真。因为颜体中隐藏的复杂技术,不亲眼观看其书写,很难模仿,所以这个帖子很可能是跟随颜真卿学习的晚辈的作品。后世修炼颜体者,几乎难有神形兼备的,只有一个钱沣算是成就较高的。
颜真卿与《自书告身帖》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很多书法家临摹的作品也很像。比如米芾就曾经号称,他临摹的王字可以乱真。但人家是天才,而且看的是真迹。想要通过看作品甚至复制品,揣摩书法家原来的笔法,是非常之难的,没有超常的悟性和基础,可以说这条路很难走通。
所以中国的书法史,往往是后人对前人改造的历史。
大师的笔法失传,后来者在揣测、复原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又演绎出新的风格。比如赵孟頫,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追随王羲之,反而形成另一种风格。明人学赵孟頫,又是一种风格,清人再学前人,又学成另一种样子。
以上内容,来自意外艺术侯吉谅独家书法课《侯吉谅带你学书法》。
侯吉谅师承台北故宫副院长、文人画大师江兆申先生,江兆申先生又跟随溥心畲先生研习多年,溥心畲先生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可以说是彪炳史册的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