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开发需要创新思维的多极开发(上)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才开发需要创新思维的多极开发。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创新者可以从各种角度出发,对创新思维进行多极开发。
一、辐射、辐集与人才开发
辐射与辐集是指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应该学会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从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辐射思维即从一个思维对象出发,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发现思维对象的各种价值或发现思维对象与其他多种事物的联系。所谓辐集思维,就是由四面八方来对思维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辐射思维带有思维解放或发散思维的性质,也可以理解为多向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发散思维。辐集思维则是一种聚合思维,可以从全方位、立体式的从整体上把握思维对象。以文学研究为例,用辐射思维来观照一个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毫无拘束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多想到些什么;用辐集思维则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视角,对作品进行综合的整体把握。这样,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实现优化互补,更有利于创造性的耕耘。
二、直觉思维与人才开发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思维主体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非逻辑、非理性的形式,试图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作为直观与体悟的统一,既有对事物进行整体观照所产生的感觉,又有以心观物,以过去的经验为积淀,对事物进行情感体验,表现为认知事物过程的直接性、简约性与结论的或然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也无明显的推理步骤,是一种跃迁式的认识活动。创新者在直觉思维时,常常说不清有某个观点是怎样产生和解决的。在科学史上,经常有凭直觉而豁然开朗的新发现。清华大学张光斗教授谈到自己的创造历程时指出:“研究一个问题,事先想了一整套意见或设想,到处理这一问题时,忽然凭直觉想到一个新意见,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但事先是没有考虑到的。”(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真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1页)对于科学创新中的真觉,爱因斯坦首先明确说到:“我信任直觉”(《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0页),玻恩则说:“实验物理的全佛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玻恩:《我这一代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 183页)
直觉思维对于文艺创作与欣赏也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直觉思维还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思维。在审美与艺术创造上,直觉思维通常能使主体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互渗境界,在直觉思维中萌发创造性灵感,直接促进了主体在感受与体验中对形象、意境的整体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不无一定道理。
但直觉思维的创新性还在于它实质上是以直觉的形式,积淀渗透着理性内容。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直觉思维实际上是主体以非理性的形式,非明显的逻辑推理方式,对事物本质一种直接、快速的整体洞察,即直觉中蕴含、渗透着理性意蕴,是闪电般的、快速的逻辑推理。
三、灵感与人才开发
灵感与人才开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灵感蕴含着创新,创新有赖于灵感的产生。灵感意味着思路畅通,是对思维对象的思考豁然开朗的心理现象,这是创新思维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要源泉。
灵感的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冥思苦想型。这种类型是指创新者在对问题长时间艰苦思索中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心理现象。第二,偶然突发型。这种类型是指创新者无意之中受到外在机缘的触动,偶然突发新的思想。第三启发思维型。这种类型是创新者在他人的提示和启发下,形成新思想的灵感现象。
对于灵感的产生,自古以来,理论家和艺术家都曾经进行过认真思考,但古人大多把灵感归之于神赐。黑格尔在《美学》中则批评了两种错误认识。他认为,单靠心血来潮并不济事,香槟酒产生不出诗来,他以法国作家马蒙特尔为例,马蒙特尔坐在地窖里面对六千瓶香槟酒,却没有发现有丝毫的诗意涌上头来。同时,黑格尔还指出,单靠要存心创作的意愿也召唤不出灵感。黑格尔在《美学》中虽然谈的是艺术灵感,但对我们认识创新灵感的产生,却非常有启发。在他看来,创新者要产生创造灵感,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准备,胸中要有充实的“内容在活跃鼓动”;其次,把快乐看作是创新的动力,要把外在事物的推动变为内在的自觉要求,“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因而,真正富有创造性的灵感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东西”。从黑格尔的论述来看,他充分肯定了灵感的主体性、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对于我们理解灵感与创新是很有意义的。
创新需要灵感,灵感需要天才,天才则出于勤奋。因此,要获得创造性灵感,主要是靠创新者在知识积累、知识更新的基础上长期艰苦思索,而外在机缘则只起辅助作用。
四、想象与人才开发
创新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可以说,想象是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而想象能力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想象能力能够直接促进人才开发。
关于想象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想象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实际上,艺术家固然需要想象,难道科学家就不需要想象吗?非也!在科学史上,最早的科学发现许多就是想象性的,比如西方的“地心说”、“太阳中心说”、“大陆飘移说”,中国的“盖天说”、“浑天说”等,都可以说基本上是想象的产物,没有经过科学的逻辑推理论证。即使到了现代,科学想象在科学发明创造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造学已经证明,科学创新既需要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又需要想象的自由性与开放性,是逻辑与想象的和谐统一。创新者完全可以通过调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过去没有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新形象。因此,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激发想象力可以构成思维能力的互补;对于文科学生尤其是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激发想象力,更能使形象思维锦上添花,富有创新性。
五、中介与人才开发
创新思维表现在创新者创造一个新的事物,也表现在发现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中介作为事物之间联系的媒介,也是创新者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要因素。
在极左路线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非此即彼的二极对立,片面强调对立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而忽视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因而扩大了阶级之间的对立,也强化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其结果是不言而喻。这实际上与哲学上忽视中介的价值有重要关系。在现代科学中,许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已极大地沟通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也与对中介的认识有关。比如,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道德,伦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其实质上是研究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即二者的中介;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活动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也是从二者的中介入手分析二者共同关心的文艺心理问题。
实际上,事物之间的中介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若干个。一般来说,事物之间的中介愈少,其性质愈相近;中介愈多,其性质的差别愈大。如木头经过加工这一中介造成纸,木头与纸之间只有“加工”这一中介,木头与纸之间的性质就相近;如果由纸再到在纸上写字的钢笔,那么,木头与钢笔的联系就多了一些中介,即木头与钢笔的联系及性质要疏远些。对于创新者来说,就是要善于从中介的角度,去发现事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互相影响等,这也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这是对形而上学的克服,也是用普遍的、联系的观点在创新思维中的运用。
责任编辑:孙圆圆
主持人近两年出版著作
薛永武
《审美与人才开发》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薛永武
《让孩子走向成功和卓越》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