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康拯救黑格尔之后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书海遨游 No.20046
书海遨游 No.20046
推荐指数:☆☆☆☆☆
用拉康拯救黑格尔之后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原书阅读:846分钟
本文字数:2,085
本文阅读:7分钟
齐泽克,一位红得发紫的当代哲学家,也许你不承认,或者在国内很少看到他的演讲和文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国际范围内的话题热度那是相当可观的。1989年他就是凭借此书正式出道,按照译者的说法就是,“此书是齐泽克的开山之作、种子之作、奠基之作和引论之作”。
当然,我之所以选择走近齐泽克的思想世界并不是因为他在哲学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是公认的全世界并列第一了解拉康解读拉康的人,另一个人就是拉康本尊。也许是拉康的精神分析体系太过于高深,光一个拉康实在无法展现全部,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齐泽克。于是对于拉康的好奇就把我带到了齐泽克的身上。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一直都说心理学是哲学落地的产物,哲学的层面要高于心理学。而齐泽克在做的却是用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来拯救黑格尔哲学。就在这本书中,通过三个方面呈现出来:
1、引入、阐释拉康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2、在拉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激活黑格尔的辩证法
3、确立一套意识形态理论,同时阐释马克思主义和拉康精神分析的’秘响旁通’的关系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只有通过拉康的精神分析,才能激活黑格尔的辩证法,才能确立意识形态理论。”
当哲学穿过康德以后,就明显的开始区分出专业和非专业的差异,我的理解是从哲学的语言上就能明显的拉开差距。充满了各种悖论和绕口的长句以外,一些非常的词汇,能指(signifier)、征兆(symptom)、征候(sinthome)、剩余快感(surplus-enjoyment)、大对体(big Other)、欲望曲线图(graph of desire)、崇高客体(sublime object)会让你感觉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国度。
如果没有一定专业哲学的阅读积累,也许这本书里面的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
记得我曾经写过,《纯粹理性批判》只看懂1%,而来到这本也很晦涩的哲学专业书籍的时候,我也必须承认很多部分都还是云里雾里的。但有意思的是涉及康德的一些内容,却似乎很熟悉易懂,也许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像牛一样学习,先囫囵吞枣,再慢慢反刍消化。
也可以把这篇短文看成是我用来消化的第一步。
以此我会建议所有想打开这本书的朋友,最好是先要对拉康和黑格尔有一定的了解。就像看一场拳击赛,你光听解说,不了解选手是没有意思的,而且连选手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更惨了。
而且不光是两位主角,还有马克思、康德,乃至于卡夫卡和希区柯克都要了解下。
在这里必须要说下,齐泽克这么受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他很接地气。不光哲学功底扎实,更喜欢用电影和小说来参考举例。分析的深度估计连希区柯克本人都没这么想过。当然黄段子能力也是可圈可点的。在象牙塔里可能是一个“极端左翼”的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学者,出了象牙塔就是一个很潮很幽默的老头。
至于书的具体内容、框架、脉络,我发现我已经无法表达更多,就像书中引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对于那些不能言说之事,必须保持沉默。”
其实我的读书笔记还有一千多字,但第一次我无法整理下去,或者说要时间去消化。在此我只是说说两个稍微能理解及感慨的地方,当然对于齐泽克的赞叹也是其实等同于对拉康的敬仰。
一个是关于征兆和征候,书中从马克思说起就开始起雾了,直到一句话点破之后,拨云见日,即“拉康使用了诺贝特·维纳的时间反向的隐喻”。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看《信条》,冥冥之中是一种巧合。这本书写了三十年后才有导演拍出来的时间反向隐喻,也以此通过电影的形式能让我更加能理解时间反向的概念,一下子就对征兆的理解豁然开朗了。
而且更能理解心理治疗的疗效之所在,“在能指领域、也只在能指领域,我们可以改变过去,我们可以造就过去。”
虽然这只是哲学中的一个隐喻,但如果沿着征兆这个思路想下去,也许可以重新审视“时间”这个人造的概念。
另一个是关于欲望曲线图,把一个意识形态的模型做成了一个函数式的模型也是醉了,原来科学家和哲学家最终表达的方式是一致的,一如既往的看不懂。
在此让我比较感概的是齐泽克的拆解,把这个模型解剖到几个阶段,一个个来说也是用心良苦,虽然还是有点模糊,但至少穿越的概念能够完全理解,也能通过这个图更好的去理解投射和补偿。
当然也是自叹不如,这个化繁为简,化简为繁的能力还是需要很多时间的积累和学习。
至少看过这本书以后,可以慢慢的了解拉康的体系和思路,也能看到一些可能的前进方向。这点收获也就足矣。
20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