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如何讲故事?——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音乐,究竟能否有“讲故事”的能力?
音乐的自律论者认为,“音乐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因此,在这样观念的引导下,音乐并不具备勾勒外部事物的能力。
而音乐的他律论者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它受某种外在规律──人的情感的制约”。从这个角度而言,用音乐去讲一个能唤起聆听者共情的故事,是可以实现的。
不同的作曲家对于这个问题也都有自己的观点。在19世纪下半叶,标题音乐阵营的作曲家们,显然更加关注音乐中“他律”的因素。如何用音乐描绘外部事物、讲述神话传说,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一大潮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便是其中颇有分量的一部作品。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强力五人团的成员之一。他虽然出身于贵族的家庭,但血缘中却含有农民血统。也许是这个原因,使他继承了喜爱民间音乐的遗传,农夫们所唱的民谣及斯拉夫的民间故事对他影响颇深。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又被称作《舍赫拉查达》,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也就是《一千零一夜》,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
公主舍赫拉查达向苏丹王沙赫里亚尔讲故事的场景
作品的四个乐章,分别讲述了四个有趣的故事,温柔的舍赫拉查达主题以独奏小提琴奏出,就像是故事的讲述者
舍赫拉查达主题00:0000:44
粗野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主题则由铜管主导、乐队全奏,是故事的聆听者。
苏丹王主题00:0000:11
两个主题在各乐章之间贯穿,串联起整个故事。
而故事的“正文”部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开始展现自己用音乐“讲故事”的非凡功力。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德的船》,是一个发生在海上的故事。在开头短暂的引入之后,我们就可以听到以中提琴、大提琴的波浪型音型为背景,抒写的辽阔海面,我们甚至都可以想象出海面上飞溅着浪花。
尼尔森斯&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作品的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和第三乐章《青年王子和公主》,都是较为抒情宁静的乐章。分别对应着原著当中《三个卡伦德》和《太子戛梅禄和公主白都伦》的故事。音乐中都大量使用了阿拉伯调式,有着浓郁的东方风味。
《太子戛梅禄和公主白都伦》
而作品的第四乐章,标题很长,叫做《巴格达节庆-船撞上了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场景。
在《巴格达节庆》的场景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把前几个乐章出现过的各个主题:舍赫拉查达主题、苏丹王主题、卡伦德主题、王子主题、公主主题全部应用进来,就像是故事的主角们都来到了第四乐章的欢乐氛围中,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而第二个场景,描绘的是故事中撞船的一幕,第一乐章中的大海主题再次出现,但是形象却更加残暴粗野,我们可以听到打击乐器镲不断的在音乐中响起,模仿海浪不断打到石壁上的声音。随着打击乐的一声巨响,故事里的船似乎被撞得支离破碎,音乐也归于平静,船慢慢沉入了大海中。
撞船00:0005:46
在这个安静的段落中,原本残暴的故事倾听者苏丹王沙赫里亚尔的形象也变得非常温柔,看来,舍赫拉查达用《一千零一夜》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把他给打动了。所以,这部时长50分钟左右的大型交响组曲,最后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感化”的故事。
在今晚20:00的《947爱乐厅·欧洲现场》节目中,我们将欣赏到捷克指挥家彼得·波普尔卡执棒布拉格广播交响乐团带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