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大了,什么“牛鬼蛇神”都会有!唯独这一条是底线!
《资治通鉴》第32卷,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元延四年(壬子,公元前9年)
【原文】
王根荐谷永,徵入,为大司农。永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所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为大司农岁余,病;满三月,上不赐告,即时免。数月,卒。
【译文】
王根推荐谷永,征召谷永入朝,被任命为大司农。谷永前后上书四十余次,内容互相略有重复,专门抨击成帝与后宫而已。谷永是王氏党羽,成帝也清楚,不怎么亲近信用他。谷永任大司农一年多,患了病,休假满三个月后,成帝不批准他继续带职病休,即时免去他的官职。谷永数月后去世。
【解析】
谷永这个人,水平多少还是有点, 但是相比起其他名臣却差了不少。
汉成帝时期王氏外戚专权,汉成帝是皇帝不假,但并不是事事都能自己拍板,甚至需要妥协。
这种时候想要混个出身,走王氏外戚的路子,不失为一种渠道。
人家掌权、说话够分量,又有一大堆党羽,如此大树自然好乘凉。
就冲这一点,往后2000年也是如此。
抱大腿,未必是看谁名义上是老大,关键看权力大小、拍板决策、背后资源。
而掌握这些的人,自然也会有一大批人主动投靠获取利益。
谷永当年就是走了王凤的路子,打上王氏一党的标签。
但是,王氏内部的权力更迭和权力传承也有一些矛盾纠葛。
本来谷永和王谭关系好,王凤死后,王谭没接任,反而是王音上位,而王音和王谭又尿不到一个壶里,谷永也尴尬。
后来谷永成功站到王音一派出谋划策,乃至于对王商、王根皆是如此。
由此可见,谷永和王氏外戚绑定程度可谓是极深,说谷永是王氏之臣都不为过。
但是谷永对王氏外戚的作用什么?
就如同材料中说的那样“永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所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
谷永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上书劝谏汉成帝,要么说汉成帝自身乱来,要么就是说汉成帝后宫中的嫔妃乱来。
当然,在看《汉书·谷永杜邺传》中,汉成帝对谷永的看法其实有个转变的过程。
一开始,还觉得谷永说得有道理,后来慢慢地发现,谷永这个家伙,翻来覆去就是这一套,渐渐地也不高兴了。
这个感觉就好像,谷永拿着汉成帝来刷声望。
这行为放在明代,就和那些御史言官弹劾权臣宦官,要是不弄个廷杖加身就如人生一大遗憾似的。(明朝中后期文臣不少以此为荣耀,故意骗廷杖来刷声望)
谷永到底是谁的人,就同材料中写的那样,汉成帝是知道的。
只不过,朝堂里面,如谷永这样的人不少,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而谷永最后的离开,却十分丢人。
为大司农岁余,病;满三月,上不赐告,即时免。
这一句还要配合《汉书·谷永杜邺传》来看。
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
按照以的惯例,公卿大臣生病了,皇帝给他们放假一段时间养病,但是谷永生病,却不给他请假,也不给他疗养,直接就是有病也得扛着,要么就走人。
最后,汉成帝直接把谷永给免职了。
这感觉就像好,你是单位高管,提出辞职,按理来说老板重要挽留一二,不管是真心的,起码要做个姿态给别人看看。
好家伙,你一交辞职报告,老板立马就批准,让你赶紧滚蛋。
这说明啥?
早就对你不满了,就等着呢,你要找不识趣走人,迟早就要收拾你。
谷永也是如此,所以为什么谷永离开后几个月就死了?
病情自然是一方面,汉成帝如此做派让谷永内心郁闷至极加重病情恶化也另一方面。
这里不要说汉成帝绝情,而是要反问一句,为啥别人没这个待遇,就谷永如此?
其实还是谷永自己作的。
一方面,谷永和王氏外戚深度绑定,食着汉禄却为王氏外戚出谋划策,如此屁股不正自然是极其反感。
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中说的,弹劾几十次,每次都是朝着汉成帝自身、后宫嫔妃开火。搞一两次差不多就行了,次次这样搞,揪着不放,有意思吗?
最后一方面,给人感觉也是和上面一条是共同因素。
是否和王氏外戚深度绑定,未必是主要矛盾,而关键是谷永一味盯着汉成帝不放,而并没有把主要目光聚焦在做具体的事情上。
即,谷永可以咬着汉成帝不放,但是你的初衷、结果必须要真的是为了汉室天下好,这也可以容忍。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屁效果都没有,那么谷永你的动机就有问题了,那就不是为了汉室天下,而是故意在挑汉成帝的毛病,在故意找茬。
这样的人,不逮着机会收拾,还留着干啥呢?
把这个问题稍微抽象一点。
一个组织这么大,人多了自然什么牛鬼蛇神、魑魅魍魉都有。
作为老大,要是没有点和光同尘,绝对的眼里容不得沙子,这个组织也未必搞得好。
但是,这东西有一条底线。
搞啥都有个度,人在其位必须要干正事,必须是利于整个组织的。
吃回扣、搞派系斗争、推诿不干事、摸鱼混日子,这些东西杀不尽、也完全绝不了,伤害到组织利益,或者说其存在无法给组织带来正向利益,那就没留着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