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国退休者,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养老生活,接受现实吧!

知青之声

..........................................................以下是正文.............................................................

养老,是摆在我们每个退休人面前的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几例老年生活的案例,来看看我们这一代退休人要面对的现实……

1

不久前有则新闻,说贵州一家幼儿园,一个老人去接孙子,结果却接错了,险被当人贩子。

很多网友说老人太晕了。

是有点晕。但谁能忍心责怪:一个乡下老人,听力又非常不好,却在进城第二天,还没记清孙子的样子,就不得不承担起买菜、接孙子、带孙子打针的任务……

想来他也是万不得已、硬着头皮顶上去的吧。

这样的老人,为数应该也不少——他们很老了,心智其实也下降了,但依然不得不配合儿女的节奏,强迫自己融入儿女的生活,融不入也得融,跟不上也得跟。

他们战战兢兢、踉踉跄跄的样子,让人心酸又心疼。

2

下班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太,目测快七十岁了,左手一堆菜,右手大西瓜,一步一挪,又热又累,满头大汗。我帮她提了西瓜,一路跟她聊到小区门口。

老太太说,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每天负责接送孙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

“儿子媳妇都忙,我现在干得动,能帮就帮点。”她说。

“累不累?”我问。

“累呀。早上六点起来给一家人做饭,他们吃完走了,我就赶紧收拾,然后去买菜,买完赶紧接孙子回家吃午饭,吃完送走,收拾一下又要接他放学,回来我再做一家人的晚饭……”

——整个一个24小时保姆,我听着都累。

但问题还不只是累。老太太说,老伴在老家,老家在临沂,这边没什么熟人,“没意思,也不适应,完全没有老家舒服自在。”

这样的老人,每个小区可能都有一大把。

3

想起我的一个同事前几天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老妈接孩子的照片,说:

“我妈74了,还在给我效力。做饭带孩子,不容易。”

多少中国老人,一生劳苦,到了六七十岁,好不容易可以停下来喘口气,但城市的儿女生了娃,需要他们出手相助,于是他们义不容辞离开家,离开自己最自在的地方,奔赴陌生城市,一边做免费保姆,一边极力适应环境。

累自不必说,关键是不适应环境。

老家那些熟悉的山水、伙伴、老院子,可能没多好,但他们习惯了,他们的整个生命都融进那里了,只有在那个气场里,他们才最舒服。城市再好,也总是别扭,总是拘束,总是扎不下根,总是哪里不对。

当然,我也非常理解他们的儿女。现代人生存压力大,尤其城一代,一切从零开始,总是力不从心,有了孩子往往都需要父母搭把手。

说到底,还是生活不易,我们都人微力薄,很难找到幸福的万全之策。

4

中国人的养老方式,大概有三种:

第一,如果和儿女在一个地方,一般会留在自己一直生活的家里。

第二,如果儿女在外地,则迟早会投奔儿女,住在一起或者附近。

第三,去养老院。

毫无疑问,大部分老人最喜欢第一种,实在没办法,就第二种,这也不行,才去养老院。

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又有长达数千年的传统观念,总觉得去养老院,就意味着自己受苦、子女不孝。

可铁铮铮的现实问题是:如果自己已经八九十岁,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而子女工作繁忙,脱不开身,怎么办?

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终极问题,但目前也是个无解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时,我们只能走好眼下的路,养好自己的身体,过好当下的日子:

人到老年应服老,

有些闲心就少操。

人到老年要放权,

大事交给子女办。

人到老年要躲错,

儿媳矛盾少掺合。

人到老年要保留,

儿有不如自己有。

到了这个岁数,

你终于可以与整个世界

和平相处了。

人到老年,

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

人到老年,

会发现其实名利、

金钱、地位

都是过眼云烟。

与其追逐一些

虚无的东西,

家人才是最好的幸福。

趁我们还不够老,

快去把最爱的人去拥抱。

趁我们还不夠老,

快去弥补自己的过错。

自古人生最忌满,

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亲半爱半苦乐,

半俗半禅半随缘。

好好的活着,

简简单单过好老年的每一天!

过一天,乐一天。

以后的事,交给以后吧!

...........................................................正文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