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闲思15】思考是真学习,做题未必是 2024-07-30 09:23:49 我写本文,并无意反对学生适当做题练习所学知识。学习理科,尤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有机化学教授韦德有言:学有机化学不做题,犹如不带伞包去跳伞一样可怕。本文只是想阐明如下道理:一,不能用做题替代对承载本源知识的读本(教科书)的阅读、思考、理解,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解知识的本质及其来龙去脉。把应该用于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做题上,是本末倒置。二,有些题目,在知识水平未到、能力不及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会损害此题应有的价值,浪费了学习资源。做题有可能引发思考,但毕竟题目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只是点状的,难以连贯、全面。几年前跟一位担任学校领导的老友聊天。他谈到,当下很多青年老师不怎么善于讲课、也不善于组织学生读书讨论,总喜欢让学生做题,以习题训练替代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果呢,班级学生两极分化迅速而严重。自学能力强、悟性高的孩子还可以跟得上课程进度。基础薄弱、自觉性差点的孩子,由于基本内容理解不透,知识都是生吞活剥的“夹生”状态,练多少题都徒劳无益。就这样慢慢造就了不少弱科,到高三都很难弥补。教学改革,从教转向学,我们主张“少讲多做”,可不是说要我们不讲课啊!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内容,当然要让他们独立阅读、思考。可是毕竟还有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弄透彻的东西、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学科内容不是吗?这时就需要老师上场了。把做题当做学习,把教学搞成训练,歪曲了学生主体性的内涵。老师不要替代学生读教科书,不要替代学生总结规律。但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总结规律。把那些用于做练习题的时间,用来组织学生读书吧!教科书读完了,还可以找些学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读一读,引导他们往宽处、往深处再想一想,有何不可?如果老师只负责解释教科书、解答习题,那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何在?为什么我一直不主张多做题?第一,好题的量是有限的,好题都做完了,就只好接着去做差的题目。须知,那些质量差题目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它本身含有科学性错误,会无形中给学生灌输错误认识。举一例,1993年在日本参观横滨国立大学酸雨实验室时,我看到检测酸雨试样的仪器画出的“pH-时间”曲线是上升的,就问人家:“酸雨的pH不是随时间延长而减小(酸性增强)吗?”此质疑就是源自当初看的一道国内不靠谱的竞赛题。酸雨专家给我解释道,酸雨中含有硝酸和硫酸,其中硝酸会挥发,因此pH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没有见过降低的。原来,酸雨中并不存在我想象中的亚硫酸,而这个亚硫酸,正是那道瞎编的竞赛题告诉我的。第二,今天你做的这道题目,在正规的考试中不可能原题再现。你做这道题的目的,是训练提升你的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同一道题目,是不需要做第二遍的。而好的题目并不多。所以不必着急超前解答知识方面准备不足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如果你超前去做,根本就不可能做出来,于是去问别人、去看答案,似是而非地“明白”了,其实不见得真会了。将来你再碰到它时,你就不会认真思考了,你的大脑会直奔答案而去。我常跟学生讲,题目可以做不出来,但不能不思考。题目经过认真思考,解答出来得100分;经过认真思考,解答不出来,得99分。但若是没有反复阅读2遍以上、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正向、逆向、两头向中间凑等策略)就向同学、向老师伸手,哪怕只是听到周边同学一两个关键词的“提示”,于是你“恍然大悟”做出来了,也是0分,甚至是负分。为什么说是负分呢?因为你把一个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机会白白舍弃了。那些感觉到题目无边无沿、做不过来的人,是因为根基不牢的缘故。学科基本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靠做题这种碎片化地去“积累”,太难啦!遗憾的是,目前在很多地方,这种学习方式已经非常普遍。话说回来,为什么一些年轻老师不讲课,代之以让学生做题、做题呢?这跟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有关。他们对老师这群知识分子不够信任,所以要定期考评。考评也好,你倒是把考评的周期拉长一点啊!比如三年一轮次,高考定胜负。他不。因为管理者内心焦虑,恨不得每天、每时盯着老师,每周考试一次,拉出分数来比比,把同层次的班级、老师们“点评”一番。点评得是否合理,那就是另一说了。因为这样短视、短程的“过程评价”的存在,使得一些年轻老师意识到,让学生直接上手做题,是比较快捷的“提分”策略。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比我们炖一块肉,若是焖在锅里连续炖1小时,肉就可以炖好。而你沉不住气,每过几分钟就要捞出来看看熟了没有,结果如何呢?呵呵。 赞 (0) 相关推荐 重点学校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目新颖,比普通学校的试卷难 重点学校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目新颖,比普通学校的试卷难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把基础知识给掌握牢固,它需要独立的思考和敏捷的思维能力.优秀生和差生的区别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一个较难的题目可以看出每 ... 我是谁是我,谁是我是谁?【837】 多年前看过成龙的一部电影<我是谁>,电影内容早已记不清了,但是,主题曲的一句台词,我却一直记在心里:我是谁是我,谁是我是谁?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台词时不时在脑海中出现时,我都会停下来认真 ... “多做题、早做题”是坏的学习模式 我写本文,并无意反对学生适当做题练习所学知识.学习理科尤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有机化学教授韦德有言:学有机化学不做题,犹如不带伞包去跳伞一样可怕. 本文只是想阐明如下道理: 一,不能用做题替代正 ... 【教育闲思3】学习的主动与被动 学习的主动和被动 主动和被动的结果不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 岂止结果不同,过程也不同,做事过程中的自我感受更是不一样.主动做的,会感觉充实.快乐,被动做的,则很难感受到同样心境. 这一篇是应朋友要求写 ... 【教育闲思10】学习如种地 我是农民出身,凡事容易联想到农业. 近日听一位教育家讲座,说到教育(孩子的成长)具有农业属性,颇有同感. 细想起来,学生的学习,跟农民种地的道理还真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一个是脑力劳动为主,一个是体力劳 ... 【教育闲思16】高中生应怎样学习 "自己看很难懂,听课一听就明白,但做题还是不会." 原因之一是"题"变了. 如果回看几十年前的考题(比如1977.1978年的高考题),大多是直来直去的考查信息 ... 【教育闲思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三者都很重要.排序的话,我认为: 第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第二是社会教育,第三才是学校教育. 于人的发展而言,学校教育的确有作用,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有重大作用. 但是,一个 ... 【教育闲思6】影响基础教育的一些因素 影响基础教育的一些因素 1.不良的传统认识(或者传统被曲解?) 之一: "孩子小,没经验",所以一定要听父母的指挥,按父母的安排走他的人生之路. 说实在的,目前关于教育和学 ... 【教育闲思8】成功的家教长啥样 昨天看镇西茶馆,李镇西老师对家教做了阐释:家教不是家庭教学,家教是家庭教育. 近来关于教师子女学业优势的分析很多.有人提出为"公平"应该立法教师不准辅导自家孩子. 其实,有几个教师 ... 【教育闲思13】高中生的个人修养 高中学习,按理应该以学业发展为主.但个人修养方面,也得有所顾及. 当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发卷子.学生2人同桌,会看到如下情形: 情形一:你发给近处学生的第一张试卷,他很自然地递给远边的同桌,自己再 ... 【教育闲思17】凡事尽力就好,不必苛求完美 青少年时期的人,天生有完美主义精神.特别是目前这个年代. 孩子打从出生起,一路受到很好的关照,处于衣食无忧的环境,顺风顺水地成长,接受的是向往美好的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内心积极.精神蓬勃. 这种完美现实 ... 【教育闲思】4岁小孩儿包饺子 [教育闲思]4岁小朋友包饺子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4岁的小朋友学习包饺子,居然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续包了20多个. 看那视频,小孩子一板一眼地,小手不停地捏鼓.捏鼓,很快就包好一只,饺子还挺漂亮. 回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