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这个话题过时了吗?

  
▼:有一次单位里开会,主持会议的领导一时心血来潮,提问大家当今的国家主席是谁,居然有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后来有一位党员同志大胆的站起来回答:“我们的主席是张老三(注:张老三是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哄笑。哄笑过后,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作为国家的公民,甚至是党员,却不知自己国家的主席是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概念在很多人心里是很淡薄的,虽然不能就此说明他们缺乏爱国之心,但至少也表明他们对国家大事关心的太少了。

八十年代以前,爱过主义教育是经常开展的,那个时候的报刊杂志也经常开展爱过主义大讨论。但看看现在的媒体,充斥版面的基本没有爱国这个话题了。除了娱乐圈谁谁出轨了,谁谁离婚了,就是经济金融,什么创新发展什么的,好像国人除了想办法挣钱,就是想办法怎么娱乐一样,很少有爱国爱民族的正能量东西了。充斥自媒体以及微信朋友圈的,也基本都是教大家怎么做人,怎么去耍滑头虚伪的与人交往,怎么养生育儿的哪些心灵鸡汤。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屹立了已经几千年了,但大部分人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做人,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一个个都是病夫需要吃保健品一样。中国人生活改善没有几十年啊,怎么大部分国人就都开始养尊处优,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没有一点国家民族情怀,除了关心自己,什么都不关心,麻木不仁了呢?
  
▼:我没有考证在古代是否有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说法,但古代人看上去比现代人爱国那是一定。那些举不胜举的民族英雄咱就不提了,单是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让我们感到汗颜。如果现在有人讲出这样的话,我相信会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甚至被骂为矫情的伪君子也不是没有可能。人心不古到了这个程度,相信范仲淹老先生如果知道了这种情况的话,一定会气的从坟墓了跳起来的。
  
按说爱国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不需要什么说教的。毛泽东时代以前,没有什么组织,大多数国人却能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那时的人们的爱国情操是处于一种天地良心,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就像一个人爱他的父母一样,是很正常的事。到了毛泽东时代,强调精神作用的重要性,国人的国家、民族情结达到了高潮,到了为了大家,不要个人、小家的程度,把爱国搞的有点过了,不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了,而是有点假大空的味道了。什么东西搞过了,人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改革开放后,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决定了国人的个人私心膨胀,同时反思毛泽东时代的很多观点思想,就产生了逆反心里,国人的国家、民族观点也就逐渐淡薄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局对组织与国家、民族孰轻孰重没有明确的表示,也使国人感到迷茫,对爱组织与爱国、爱民族无所适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应该是国家和党)。尤其是很多对组织没有什么情感的国民,再对组织产生不满情绪的同时,也就不再关心国家,民族的大事了。
  
▼:除了以上所述因素外,国人之所以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的淡薄了,我以为我们当前的文化、媒体也是有很大责任的。历史上的文人学者都是有强烈的爱国情结的,从屈原,到陆游,辛弃疾,那一个不是满怀忧国忧民之心?他们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是与他们有爱国、爱民族之心分不开的。近代的鲁迅先生能够受到国人的热爱,我以为并不是他的文章有多好,而主要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爱国主义作者。对于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我基本同意王朔的观点,也就是说单纯看文章的水平,他应该算不上文豪的。但作为出身大户人家的鲁迅,又是留学日本学医的高才生,如果他安安稳稳的毕业行医,相信他会混的很好,但鲁迅先生没有这样,而是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救国的路子,单凭这一点,鲁迅先生就完全可以称作是伟大的人物了。
  
但反观我们当今的文人,没有几个人再把爱国这个问题当作主题了,充斥他们笔下的除了风花雪月就是那些无病呻吟小资情调的文字,而有关国家、民族的文字却很难看到,这真是我们当代文人的悲哀,也是我们当今文坛难以走上世界的最大障碍。托尔斯泰、雨果等世界上的大文豪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文学造诣深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他们都具有高尚的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操也是他们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当然,我们也相信当今的文人大多数是具有爱国情结的,但由于社会的变迁等大环境因素,使当今的文人产生了一种浮躁不安的心态情绪,这就制约了他们创作出高水平作品的能力,也是造成我们的文坛上缺少伟大的人文社会作品的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的爱国氛围如何,文人学者作用是很大的,但起关键是要看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如何。自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是充满爱国热情的。当时的学生运动都是目的明确,那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民族而发起,而且对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原谅我很多话都不能够说),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好像突然不知怎么爱国了,在茫然的同时,他们也就不会选择正确的爱国道路了。现在看来,七十年代悼念周总理的运动,是进步的行为,但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参与的人数却不多,他们都忙着去写大字报,搞批斗了,参加的大多数是工人阶层。再后来就是八九年发生的那件大事件。那个时期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经济发展迅速,也没有下岗的,选择那个时期搞运动,真不知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是怎么想的。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经过几次打击后,就逐渐冷了下来,这也是造成我们目前爱国氛围差的一个重大原因。

  
有人说了,和平年代,怎样去辨别一个人是否爱国呢?其实爱国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广义上说,只要你热爱祖国的山可,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那就是爱国了。具体上说来,爱国有三种境界,那就是报国、忧国、救国。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最直接、最简单的爱国方式就是报国,只要你在工作岗位上作个合格的公民,那就是报国了。第二种境界是忧国,这对知识分子来说尤其重要。虽然我们无需达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境界,但只要我们能够具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态就不错了。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时刻,救国那就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了,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这就属于爱国的最高境界了。因此,和平年代的人们,只要有报国、忧国之心,但也要有救国之准备,那你就足够一个爱国公民的资格了。

  
▼:在我将要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老师曾经对我说,在社会上交朋友,一定要看看对方是否孝敬父母,千万不要结交对父母不孝敬的人做朋友。我以为,这个老师的话是比较有道理的。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他是很难真诚的对待朋友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热爱他的国家,他的民族,那他也不会是一个心身健全的人。我们国家近几十年经济发展迅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人文教育,国家民族概念教育这方面,这些年已经极大的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一个国家,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代表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有国民心中始终有国家民族的概念,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情怀,那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爱国这个话题永远不过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