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从李斯的为官之道看当今官场
最近读了《史记》中的《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通过司马迁对李斯客观、公正的描写和评论,感觉李斯是一个比较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在我们许多熟悉的历史人物中,要么就是毫无瑕玷的忠臣,要么就是一无是处的大奸之人,完全脱离了人物本身人性的客观描写,都是缺乏历史真实性的。其实,从人的本性看,大奸大忠之人是很少见的,但像李斯这样功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却大有人在。
一:平民出身,胸怀大志
李斯出身与街巷平民,少年估计也受过几年短期启蒙教育,后来谋到了一个可能是管粮库的小官吏。如果是一般的人,作为一介平民,能够吃上官粮,应该就很满足了,但李斯却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当他看到茅厕里的老鼠与粮仓里的老鼠生活有天差之别的时候,他决定不做厕鼠似的一般人了,他要做个仓鼠——人上人了。于是他就辞掉了职务,倾其微薄的积储,拜当时的急进派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为将来成为人上人做充分的资本积累。
评论:环境、地位、家庭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不同。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是为了国家,为了他人而读书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如果你出身贫贱,或者生活在农村,却从小没有发愤图强考上大学,哪你这一辈子就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虽然考上大学也未必然有什么出息,但没有这块敲门砖你就很难踏入上层社会。那些为了将来而寒窗苦读的学子,有几个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因此,李斯这种比较现实的想法是比较真实的,也是与我们现实很符合的。
二:抓住机遇,贵人相助
李斯跟随荀子学了几年,翅膀硬了,就要一鸣惊人了。当时的楚国已经江河日下,李斯决定到新崛起的秦国大展宏图。考虑那时候出国是不需要护照的,也可能李斯搞到了个假护照,于是就很顺利的来到了秦国的首都咸阳。到了咸阳,李斯举目无亲,但他有办法,兜里揣着博士大儒家荀子门生的文凭,很快就成了当朝权贵丞相吕不韦的心腹,做了始皇帝的侍郎,从此,投身于政治核心的大门开始为他敞开了。
评论:尽管你胸怀绝技,重点大学的文凭也攥在手里,但如果你的路子走错了,也很难成才的。假如李斯把创事业的地点定在楚国,那他一定会成为亡国之臣,凭借他以后的性格变化,怕是连屈原的地位也混不到。因此,抓住机遇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社会给你提供了机遇,单纯靠自己的拼搏成功也是困难的,这时候你要找个靠山,就像李斯之吕不韦,上边要有人,这样你的仕途之路就宽阔了。
三:遇明君,展宏图大志
做了侍郎的李斯,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始皇了,也开始施展他的宏图大略了。依靠他过人的才识,敏感全面的洞察力,李斯很快就协助始皇一统天下,制定了完整的封建帝王制度;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也堪称千秋伟业。虽然此时的李斯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焚书坑儒,精通儒家《六艺》的李斯却没有阻止始皇制定残酷的刑罚,奢侈的皇家生活以及征集大批民工筑长城,修陵墓,建筑阿房宫,但瑕不掩玉,李斯此时的事业,如日中天,可彪炳千秋。
在此期间,李斯也差一点遇到事业上的滑铁卢。在始皇发出逐客令后,李斯差一点就灰溜溜的离开秦国,但凭借他的一书《谏逐客书》,又使他的仕途之路柳暗花明,也充分显示了李斯的聪明才智。
评论:机遇有了,也有贵人相助,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也难。规劝现实中人,如果你自料没有那个能力,千万不要去挤仕途这一独木桥,那样你一生会活的很累;但如果你真有匡扶天下之才,也不能太委屈了自己,勇敢的去拼搏吧。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挽回失败的局面,此乃为大才。
四:嫉贤妒能
随着事业的成功,李斯开始飘飘然起来。他对始皇焚书坑儒的提议,看上去是为了遇黔首,实即上是为了打击自己的对立面,以防他人撼动自己丞相的宝座。这咱暂且不提,他的同门师弟韩非,也是一个旷世奇才,其才华甚至超过李斯,但当他带着荀子的嘱托,满怀希望找到李斯,打算与李斯共同辅佐始皇时,却没想到被李斯泼了一桶冷水:就师弟这样结结巴巴,连话都说不好的样子,皇帝是不会见你的。结果,韩非连始皇的影子都没有见上,只好卷起铺盖回到了老家,招了几个学生,多少的收几两银子维持生计,闲来无事是就写点感慨,于是成就了十万多字的《韩非子》而名垂青史,估计这是韩非与李斯都始料不及的事。
评论:嫉贤妒能是人类的恶疾,国人尤其明显。在共患难时还能互相帮助,但共富贵时就难以照料朋友了,尤其是比自己有能力的朋友,唯恐他人超过自己,而不是想办法共同取得进步。当今官场,这一弊端表现的尤其明显,武大郎开店专用小个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李斯的作为,就是当今那些嫉贤妒能的官员的一面镜子:假如他留下韩非,也许就不会死在奸人赵高手里了。
五:一条断了脊梁骨的可怜虫
始皇暴卒,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斯那种贪图荣华富贵,胆小怕死,委曲求全的性格暴露无遗。在奸人赵高的利诱下,李斯妥协了,开始一步一步的进入赵高的陷阱,最后落了个判五刑,夷三族,腰斩于市的悲惨结果。临死前,他对儿子说::“我现在想当个普通百姓,再和你一起回上蔡老家去猎兔取乐,但已经不可能了。”在位时,只想到蟒袍玉带,荣华富贵,临死之时,才想到上蔡老家,但一切都晚了。这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评论:当今的很多贪官污吏,在面临铁窗之苦或者身首分离之时,多有这样的感慨:我也是来自农村的苦孩子,受党的教育多年,但放纵了自己,落到如此下场,念我为党工作多年的份上,能否让我回老家种上几亩地,以度晚年?比一比李斯的话语,多么有相似之处?但早知如此,你又何必当初呢?
总之,李斯的官场之路,是很有代表性的。当今在官场上上很多人都类似李斯的作为。真正的希望那些所谓的国之栋梁认真思考思考李斯的一生,前车可鉴,后人之师,此言不虚。最后,摘录司马迁对李斯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尾: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老刘2005-6-19
老刘也说两句:2005-6-19 2017—01—2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