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1759年伏尔泰创作的小说)

老实人

1759年伏尔泰创作的小说共2个含义

  • 1759年伏尔泰创作的小说
  • 网络词语
收起

短篇小说《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性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是其在66岁高龄的力作。作者结合观望性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将读者的视角和思绪带入老实人的各种经历中,在观其经历的过程中,感悟小说的主题所在。巧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同时,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老实人》是伏尔泰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斗争中创作的不朽作品。[1]《老实人》文本写于1759年。作品《老实人》属于法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

外文名Candide

作者伏尔泰(Voltaire)

字数50千字

作品名称老实人

创作年代1759年

文学体裁中篇小说

7.7
豆瓣书评
《老实人》:“还是种咱们的田地要紧”独善其身的明智还是无奈的妥协?
伏尔泰先生现在在先贤祠一定很郁闷,不过他最郁闷的或许不是和他永恒的敌人(我也不愿这么说)卢梭葬在一起,而是自居为史诗诗人悲剧大师的他,现今却是因...

更多书评

  • 图书目录
  • 作者介绍

内容简介

主人公“老实人”——甘迪德出生在德国一位男爵的府邸中,是男爵妹妹的私生子。他一直在封闭的环境成长,信奉家庭教师邦葛罗斯所宣扬的乐观主义,觉得一切都很好,深信男爵的家就是人间天堂。可是,男爵将他逐出了家门,只因为他爱上了表妹居内贡小姐。从此,他踏上了独自探索世界的旅程。

从离开男爵府邸的那一刻开始,他便身不由己,被种种遭遇逼着不停地奔走,从德国到荷兰,从西欧到南美,再从南美回到西欧,往东一直到君士坦丁堡。漫长的旅途中,他几乎没有经历或见证一件积极的事情。作者用紧凑的节奏,在途中安排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与社会弊病,让“老实人”去经历、见证、思考、成长、成熟,慢慢摒弃盲目乐观主义,变得中庸实际。

作品目录

甘迪德怎样在一个富丽的爵士宅邸长大,后来怎样被逐
甘迪德出府后在保加利亚人那里得到的经验
甘迪德如何从保加利亚人那逃走,以及后来的情形
甘迪德怎样寻到潘格罗斯,以及之后的际遇
飓风、破船、地震以及潘格罗斯博士、甘迪德的际遇
葡萄牙人举行了一个“异端审判”来防止震灾,甘迪德当着大家的面吃鞭子
老妇人如何调理甘迪德,以及他如何见到自己的情人
莒妮宫德的经历
莒妮宫德,甘迪德,大法官以及犹太人的下落
甘迪德,莒妮宫德,老妇人到加迪斯的狼狈情形和上船的情形
十一 老妇的历史
十二 老妇继续说她的故事
十三 甘迪德怎样被逼着离开了莒妮宫德和老妇人
十四 甘迪德和卡肯波到巴拉圭的故事
十五 甘迪德如何杀死莒妮宫德的哥哥
十六 主仆二人和两个女子、两只猴子、一群土人的故事
十七 主仆二人来到埃尔多拉多以及在那儿遇到的事情
十八 他们在“黄金乡”遇到的事情
十九 他们在苏里南的故事,以及甘迪德如何遇上了马丁
二十 甘迪德和马丁在海上的事情
二十一 甘迪德和马丁到了法国海岸
二十二 他们在法国的事情
二十三 甘迪德和马丁在英国看到的情形
二十四 帕克奎特和修道士杰罗佛力
二十五 他们去拜会一个威尼斯的贵族
二十六 甘迪德和马丁同六个陌生人吃完,后来发现了他们是谁
二十七 甘迪德坐船到君士坦丁堡
二十八 此回是潘格罗斯和小爵爷讲他们的遭遇
二十九 甘迪德又寻回了莒妮宫德和老妇人
三十 结局[2]

更多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封建制度在法兰西的统治,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当时的法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贵族的世袭特权,森严的等级制度,君权神授的政法观念,以及宗教的狂热与迫害,象毒雾一样迷漫着全国。法官的贪赃枉法,宫廷的淫糜之风更是泛滥猖撅。

明清之际的在华传教士们热心于把中国的许多儒学经典译介到西方,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影响。18世纪的欧洲,被称为“理性”的时代,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要用理性的权威代替对上帝的崇拜,他们发扬反神学的精神,反对传统的旧宗教文化。在华传教士们把中国的儒家学说介绍到了欧洲。利马窦等人本想依据儒学经典说明中国的孔子学说与基督教教义是一致的;而其反对者龙华民等人严厉指责利马窦等人竟然把儒学中实际是指自然的“天”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并一再论证孔子哲学是无神论罗马教会则干脆把中国的儒学宣布为“异端邪说”。当时正是这种“异端”的儒学受到了欧洲进步人士,如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等人的欢迎,并且成为他们反对神学、攻击教会的精神武器。

路易十四于1715年去世后,经过奥尔良腓力二世一段时间的摄政,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五坐上王位之后,仍不能协调各部大臣的工作,无法对国家进行坚强的领导,只会在深宫里与情妇们厮混。专制政体的淫威、草菅人命之事时有所闻;封建剥削的残酷,使农业生产低落凋零;还有教会的猖撅、贵族的跋扈,加上军事和外交上连连受挫,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一直处在极度的黑暗之中。法国作家伏尔泰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年月里,而且本身也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专制统治带给他的厄运。

个人背景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1]

1734年,伏尔泰在卢昂出版了他的《英国通讯集》,用书信方式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并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书一出版就被法院判为禁书,当众焚毁,伏尔泰被迫流亡在外,后来定居在他情妇夏德莱夫人家中。这是边境地方的一座幽静城堡,伏尔泰在那里住了14年(1734—1749年)。在城堡居住期间,普鲁士王太子腓特烈为沽名钓誉,写信给伏尔泰表示对他的崇拜,他们之间建立了通讯联系。1749年,夏德莱夫人逝世,伏尔泰应腓特烈(当时已为国王)邀请到普鲁士,但不久两人关系破裂。痛苦的经验使伏尔泰对所有君主失去信心,决心不再和任何君主来往,用他积蓄的财富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地区买下了一块不大的地产定居了下来。在那里,伏尔泰创作了《老实人》等不朽名著。[3]

参考资料

  • [1]1778年5月30日 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逝世人民网2003-08-012016-01-19[引]
  • [2] 伏尔泰老实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
  • [3]1694年11月21日: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伏尔泰诞辰人民网2009-10-222016-01-19[引]
  • [4]1778年5月30日 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逝世搜狐网2011-05-302016-01-18[引]

更多

(0)

相关推荐

  • 启蒙时代的政治与文学

    17.18世纪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欧洲一直处于改革或革命的状态.而为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一场在思想文学界掀起的革命也就此展开--启蒙运动.这场在思想文化界爆发的运动有着极强的现实 ...

  • 法国大革命为何到后来完全失控?| 循迹晓讲

    ◎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陈无术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 ...

  • 物质主义疯狂膨胀的时代,我们仍需要读卢梭

    "618"还未来,熟悉的儿童节也在商家们的扎堆促销中变成了又一个购物节.疯狂熬夜付尾款,计算各种优惠券之后,还没来得及拆快递,疲惫与失落感先行一步.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物质主义疯狂膨 ...

  • 【常识积累】 思想运动时期的文学与艺术

    这次主要是总结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文学常识,有些杂乱,考频也不是很高,但是毕竟是常识涉及到的领域,还是要学习的.大家看一下有个大体印象,考到的话知道大概应该选什么就可以啦~ 文艺复兴: 1)是指发生 ...

  • 《伏尔泰文集》第10卷也于4月出版,至此,《伏尔泰文集》第一次以全十卷的形式集体亮相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40周年再推经典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5-10 09:06 4月的"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 商务印书馆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应妮) ...

  • 法国汉学 || 蒋向艳:从《查第格》看伏尔泰与道家思想之关联

    从<查第格>看伏尔泰与道家思想之关联 蒋向艳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伏尔泰哲理小说<查第格>对明代拟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借鉴, 探讨伏尔泰与道家思想之关联, ...

  • 伏尔泰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中国古...

    伏尔泰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中国古代史书<三国志>中也写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历史上很多名人通过奋发读书.刻苦努力,最终实现了人生理想.那 ...

  • 【伏尔泰名言】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这世间众生皆苦,有人的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 ...

  • 伏尔泰赞美中国文化,目的恐怕并不单纯

    在中国各大网络平台的历史圈中,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法国著名的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竟然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只需稍微在百度上输入一些关键词,我们就能找到大量关于伏尔泰与中国文化的文章 ...

  • 伏尔泰看中国: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

    1778年5月30日,"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去世.雨果在纪念伏尔泰去世100年时发表的演讲中说:"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 ...

  • 卢梭:伏尔泰的半生宿敌,拿破仑的精神偶像,他到底有何魅力?

    "浪漫之魂",这个名字真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中,怕是也只有卢梭配得上这四个字. 卢梭生前,是主流社会的弃儿,被整个上流社会和知识精英阶层联手狙击,潦倒落魄,惶惶如丧家之犬. 卢 ...

  • 创作·我小说人物的原型(一)

    2004年的3月23日,我辞掉了图书编辑的工作,去了另一个文化公司应聘编辑的工作.工资要比原来的单位低,一个月只有一千二百块. 我住在东八里村,与一位原单位的编辑同住. 他与我同岁,写小说,暗恋大学时 ...

  • [随笔]去完成一篇篇即将由我创作的小说

    只要觉到位了,我写起来是挺快的.最近一天一篇,一篇一万二千字,而且还不是整工夫去写.当然,坐下来的时间仍然是漫长的,坐下来的结果也是筋疲力竭的.当我完工后回到家,眼神呆滞,神情憔悴,连陪孩子玩的力气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