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望江南》:人看花,花看人,见花亦见“我”

说到花,它绚烂的色彩、宜人的芳香、美丽的姿态都能给人以审美感受,但是花开花落这一过程更是引起了词人的颇多感触。花最基本的情感意蕴,是对于美好时光难留的春愁,也就是所谓的“伤春”情怀,这是花最常见的一种寓意。伤春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主题。“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花开花落的景象最易触发词人的情绪,而说到伤春惜时,便不得不提《六丑·蔷薇谢后作》。

这首词表现了春逝之速,希望春天能够略作停留,但是春天还是像鸟儿一样飞走了。通过蔷薇花落如美人的钗钿以及落花纷落在小径上来表达词人对这一景象的惋惜之情。蔷薇花的枝条似乎是有情有意,它拉住了我的衣裳,似乎是要与我说话,这更是引起了我无限的愁思。把蔷薇的残英小花勉强簪在我的巾帻上,虽然只是残英,但是它向人欹侧便给人一种亲近之感,我并不介意这是残英,这尚未盛开就已败落的小花,不正是词人所惋惜的吗?又如《望江南》: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荫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

这首词亦是以伤春惜时为基调的,但又与大多数惜春之作不同。“一场暴雨是春天的分水岭,雨前繁花似锦,雨后美景成空。由于宋朝文化的进一步高涨,文人理性思辨渐次成熟,文学中渗透了对宇宙人生的意义及价值的无法解脱的怀疑和感伤,理性的感伤在词体中也得到了发扬:花朝月夕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牵引的总是人生之忧戚,得到的总是由乐而悲的人生之体悟。”“桃李下,春晚未成蹊”春已暮,桃树、李树早已是繁花落尽,正在形成果实,树下还没有被采果实的人们踩出路来。

走着走着看到人家墙内的花枝伸出墙外,便想寻路入院探花寻找春天,入迷地听着宛转莺啼。词人想要寻找春天、感受春天。但是词中所渲染的雨前的氛围也意味着春天即将消逝,所以词人感到非常凄凉悲伤。大自然的四季更迭变化循环不已,而人生的变化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这样一对比,引起了词人更深沉的感慨,美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无奈与怅惘令人无法释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