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一十三首《写情》(李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中唐·李益·七言绝句】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拼音版
shuǐ wén zhēn diàn sī yōu yōu,qiān lǐ jiā qī yī xī xiū。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cóng cǐ wú xīn ài liáng yè,rèn tā míng yuè xià xī lóu。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作品介绍]
《写情》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不至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绝望不已的心情。诗中主人公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约,于是失望之极,形象地表现了失恋的痛苦。全诗语言简练,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虚拟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诗境含蓄深邃,在唐代众多描写男女情事的小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贰/
这是一首描写失恋的诗,属痛定思痛之作。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二句,写诗人躺在花纹精细、珍贵华美的竹席上,思绪万千,夜不成寐。水纹,即花纹精细;珍簟,珍贵华美的竹席。簟(dian),供坐卧用的竹席。这两句,是因果关系。原来期待已久的“佳期”,因“一夕休”而使诗人“思悠悠”。悠悠,指思念之情绵绵不断。读到这里,不仅使人想起白居易《长相思》中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割不断,理还乱。”本来,诗人已做好了千里赴约的准备,未曾想“佳期”“一夕休”,这怎能使人安然入睡呢! “悠悠”二字,既是对静谧、孤寂环境的渲染,又是极形象地对诗人思想情状的描画。“一夕休”,言“休”之突然与彻底。看来,对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断。从诗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是一位办事十分果断,决不优柔寡断,精明强干的姑娘。
“休”当然是痛苦的;痛定思痛,经过一番反思,找出“一夕休”的原因,总结经验,以便在今后处对象时加以克服和纠正,倒也是一件好事,但诗人因陷入失恋后的痛苦之中,一时不能自拔,所以他对周围的事物及环境也就厌烦起来了。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良夜是美好的,是令人神往的。有多少恋人在明月下海盟山誓,赴约相会,私定终身。但是,在令人痛苦的夜晚,明月良宵又怎能减轻失恋后的痛苦呢? 由于失恋,诗人似乎有些心灰意凉,从此以后不管良宵如何美好,也勾不起对它的一脉深情,管它月上东楼,月下西楼呢! 足见决心之大,痛苦之深。在这两句中,“从此无心”和“任他”几个字用得十分确切和巧妙。它既表达了主人公失恋后心灰意懒的情状,又生动形象地反衬出主人公的任性、赌气的个性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以《写情》为题,颇具匠心。情可“抒”,而怎能“写”? 细玩全诗,诗人以“写情”为题,却有道理。“写情”,而不是“抒情,含有无可奈何,心灰意懒之意。感情是受情绪影响的,人在痛苦之时,怎能抒发呢! 那么只好写下来罢。题目是与内容和谐、一致的。看来,在选择诗的题目上,诗人是花费了 一番功夫的。
这首诗在艺术上值得称道之处是,诗人在表现手法上的与众不同。失恋是痛苦的,怎样通过周围的客观环境来衬托这种痛苦,诗人颇费了一番脑筋的。按一般写法,人们往往用环境的恶劣,诸如风、雨、雷、电等的来临,反衬人物的心情,起到烘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而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却打破惯用的一般写法,用“良夜”、“明月”等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失恋后的怨情。良宵、月夜美,但一个沉浸在痛苦中的恋人,心里无论如何也是美不起来,乐不起来的。这样,美景与哀情反衬,更显得哀伤、痛苦之深沉。
叁/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题已为我们透示了这一消息。“写情”的“写”字不可作寻常意义理解,这里是“宣泄”的意思。关于这首诗的事实原型,富寿荪认为“殆为霍(小玉)而作”(《千首唐人绝句》),葛杰、仓阳卿也说:“本诗也许与此事(指李益与霍小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有关。”(《千家绝句》)几位先生的意见无疑为我们读解这首诗提供了方便。
诗的首句写面对竹席而引发起悠思。“悠”,久,远。“簟(diàn)”,即竹席。“簟”前用“珍”“水纹”作双重修饰,不仅表明竹席的名贵,《类苑》载:“明皇赐太真(杨贵妃)水纹竹根簟。”同时还暗示了“水纹簟”所含特定内容。李益早年入长安应试,与霍小玉相爱,发誓要与小玉“偕老”,后回东都洛阳探望母亲,其母已替他订下了表妹卢氏。李母性格“严毅”,又迫于封建礼教,李益不敢违拗,被迫接受了这桩婚姻(蒋防《霍小玉传》)。但其内心十分痛苦,因此当看到床上铺的那领呈水波状纹路的珍贵竹席时,情不自持地便想起了两三年前炎夏与小玉初次交往时恩爱情景。现在“物”是人非,其内心痛苦程度可知。
次句写“千里佳期”转瞬化为泡影。“佳期”前饰以“千里”,是因为“远道相期,此期不易”(沈祖棻语)。李益在从长安到洛阳探望母亲前,曾对小玉说过:“皎日之誓,死生以(同)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敢辄有二三(三心二意)。固请不疑,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当却(还)到华州(实指长安),寻使奉迎,相见非远。”(《霍小玉传)》其共同约定、希冀的“佳期”一下子宣告完结,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该有多么沉重!
三、四两句写诗人对其悲剧命运的抗争。其中第三句从反面着笔:月明风和之夜正是男女之间互相倾吐爱情之时,诗人发誓,从此他将不再对“良夜”动心。第四句则从正面描写:“任”,任凭;“下西楼”,从楼西天际落下。诗人决心要对“月出月落”持一种冷漠态度。无疑,诗人的反抗是软弱无力的,但他觉得这样心里好受,而且对远方的姑娘也算是一种赎罪。
《写情》称得上是心灵的呼喊,它将诗人心中积愤痛苦径直宣泄了出来;而且由于充分发挥了“七言”优势,更使其感情如江河之奔泻,汹涌澎湃而又绵延不尽。
肆/
明朝戏曲家汤显祖最早创作的《紫萧记》,正是根据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改编而来,讲述的是唐朝才子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原著是以悲剧收场,但是汤显祖改成喜剧,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故事其实非常的简单,当时的李益在上元节拾到了霍小玉的萧,从此展开了一段千古相遇,两个年轻人也是爱得轰轰烈烈,但是后来李益考取了状元,还去到边塞出征,由此有了一系列的曲折的经历,也让霍小玉产生了误会,不过后来李益从边塞回来,两个人重温旧梦。
汤显祖最早的这部《紫萧记》在艺术上显然不太成熟,只能算是练笔之作,所以到了晚年之后,他进行了修改,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紫钗记》,增加了一些人物,剧情也变得更加曲折,于是成为了《临川四梦》中的第一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让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成为了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出戏曲。
那故事中的李益实人其人,也实有其事,李益是唐朝著名的才子,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当年与霍小玉一见钟情,不过这段恋情其实最后无疾而终,所以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更加真实,汤显祖是做了艺术上的架空,只是套用了那个故事,再进行第二次创作。这个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李益后来被父母强行拆散,毕竟霍小玉出身卑微,身处在红尘之中,他父母不同意李益娶歌女,在家里给他另寻觅了一位女子,也就是他的表妹。
李益离开霍小玉之后依旧念念不忘,尽管已经与表妹成婚,可他依旧还是忘记不了初恋,于是还写下了一首很感人的诗《写情》,在这首经典的爱情诗中,李益把自己对于霍小玉的一片深情描写得感人至深,也使得这首诗家喻户晓,从而感动了历代的读者,成为了爱情里的经典名篇。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霍小玉是很典型的悲剧人物,出身卑微,可是她敢爱敢恨,当她第一次遇到李益时就被他英俊的外表,还有过人的学识所打动,两个人很快就坠入爱河,只是命运弄人,当时的李益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家所表妹卢氏成婚。正是由于李益抛弃了霍小玉,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李益的评价,那也是褒贬不一,认为他移情别恋,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使得霍小玉最终是郁郁而终。
那这首诗写得极为深情,从开篇到结尾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在第一二句中李益,用一种极为悲痛的口吻诉说着当时的无奈,现在一个人躺在要精美的竹席上,始终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还在思念着远方的爱人,可是千里佳期的相会,突然之间成为了一种幻影,再也不可能实现。从此再也无心去欣赏良夜,任他月明上西楼,还是月下东楼,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无所谓了。
李益在与初恋霍小玉分开之后,他还是在思念着对方,只是由于当时被父母强行拆散,还让他与表妹成婚,这也使得他失去了与霍小玉相见的机会,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那在这首《写情》一诗中,他也是道尽了相思之苦,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深情,虽然无法与霍小玉在一起,但是他也不可能再爱上别人,心里始终是装着对方,这样的一份深情也是很令人感动,所以说李益也是一位痴情的才子。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