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①。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③,不食。色恶,不食。臭恶④,不食。失饪⑤,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⑥。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⑦,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解】
①脍(kuài):切过的鱼或肉。
②饐(yì):食物经久发臭。餲(ài):食物经久变味。
③馁(něi):鱼腐烂。败:肉腐烂。
④臭:气味。
⑤饪(rèn):煮熟。
⑥食气(xì):饭料,即主食。气,同“饩”。
⑦脯(fǔ):肉干。
雪峰先生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另外孔子认为色香味不正常的不吃,甚至切割方式不得当的也不吃。吃肉不能过量,饮酒可以不限量但不能喝得神志昏乱。并且吃完酒肉,食用少量姜,更好。
“沽酒市脯,不食”指的是“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这个就让人费解了。或许一方面是从健康角度考虑,一方面从孔子周游列国感慨而言。孔子51岁时才走上仕途,4年后又开始周游列国,度过了长达14年的漂泊流浪生活,“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孔子把美食的理想描绘得朴素而有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