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个观影小组。组织者每个月选取不同地理区域的艺术电影播放。9月的电影是东欧主题。说起东欧,想到“东欧剧变”。它以词汇的方式孤立地存在脑海。“东欧剧变”是什么?发生在哪些国家?……如此的问题没有追问和细细查究。也许读书时它在世界历史中短短提过,并无展开学习和大段背诵。最后只留下不知其所以的词汇。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三部电影都是发生在东欧国家——准确地说,格鲁吉亚位于黑海以东,属于西亚国家。(查资料得知……)或直白或隐晦的电影语言中,可见大时局对小人物的生活影响。社会动荡波及人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也决定着人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共和国。”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在天鹅绒革命后,共和国解体,并于1993年1月1日起成为捷克及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国家。”战火未及的捷克乡村,男孩带着荣誉感,郑重接过祖辈们的工作,成为一名乡村火车站工作人员。战争就在不远处,却不在他的关心范围内。男孩对新生活充满好奇。他渴望爱情,渴望了解男人和女人。和喜欢的女孩第一次亲密接触以挫败收场。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获救后,医生建议他可以和年长的女性试试看。男孩四处寻找合适的尝试对象。战火越来越近。一个晚上,美丽的女共产党员来到车站执行任务。好心的同事给了女共产党员一个额外的任务……剧烈的荷尔蒙,作用着男孩鲜活的肉体。即使身处战争中,他先去解决的仍是个人的需要。也许可以说,他维持了个人的尊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罗马尼亚政党经历了一轮党内大清洗,殃及大约一半的党员。电影的男主人公是当时参与刑讯的人之一。几十年后,电台记者和教授两人,前往刑讯者偏僻简陋的养蜂农舍采访。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男人都在讲述、回忆。他想通过讲述得到解脱。他的言谈中有懊悔,也有得意的残酷。男人和记者的对话同时,提及的人物登场,以舞台剧般的表演出现。男人在少年时的单纯模样与他成人时的冷酷、残忍鲜明对比。历史事件、家庭氛围中的沉重、无情一一传达给观众。男人是迫害行动的执行者,在当时也是抱了某种热情的自愿的行动。现任妻子是他的狂热追随者。然而在他们衰老的身体上能够看出人性丧失、思想扭曲造成的僵硬。他们的行动乖戾,语言怪异,彼此却已完全习惯。电影有更深一步地探索。男人讲到父亲的暴力,讲到父亲强迫他去丢弃残疾的姑姑。他也是受害者。成长的不幸造成长大后的暴力吗?这个问题留给了观众。同时,观众可能会追问:父亲是怎么长大的?历史不断重演。无论家族模式,还是党派争斗。也许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挣脱悲剧的轮回。悲观一些的想法是,人只能随波逐流。历史大背景下,人渺小而无助。这部电影好沉重啊。一点点往下看,心灵内部的某些东西随之炸裂。疼痛灼人。
电影背景是1992年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国家处于过渡重整期,食物有限配给,学校秩序混乱,人心冷漠,无所依傍。十四五岁的女孩,懵懂不觉间已走到成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前。Natia说服自己接受抢亲的男孩,其实还不知婚姻为何物。心里仍记挂白衣少年。最亲近的时候,是接过他送的礼物,一把手枪。他教她如何放入子弹,如何扣动扳机。还有偶遇,坐在他的对面听人唱歌。十五岁的爱原本该如此简单美好啊。然而抢亲的发生终结了可能的爱情。Eka沉默。她想在难以逆流的环境中做一点自己的抉择和反抗。手枪可以示威,终结不公正,也可以夺去生命。她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要孤身一人走很长的路,可能要直面惨淡的过往,单薄的背影似乎传递着她做好了准备的信心——至少是勇气吧。喜欢这部电影。略微幽暗的色调,散淡自然的节奏,内部张力逐渐增加,直至爆发。平静收尾。青春大多出乎意料,不及闪躲的转弯,迎面而来的大潮。虽然成长艰难,但似乎还有一线希望。组织者在放映后解读时说,最初看格鲁吉亚的电影是因为偏爱他们的文字,和花瓣一样的笔画很美——这部电影里的少女们也很美,黑发浓密,身体瘦削,倔强,充满可能的力量。
黑暗的犯罪电影。事件由天主教教义的人性七宗罪串连起来,分别是: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摩根·弗里曼和布拉德·皮特出演。临近退休的稳重老警探搭配意气风发的新手。在城市湿淋淋的大雨中出入一个又一个罪案现场。他们寻找线索,侦破案件。凶手又似牵动他们的渔夫。
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扑面而来的青春期气息啊,实在是久违了。
△△△
独立小楼
--- 从一砖一瓦开始,建筑自己的世界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