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述秀。
巴黎卢浮宫中裸女千千万,但唯有这一幅画中的裸女有点“变态”。第一眼,只见浓郁土耳其风情的蓝色帷幔中,一妖娆的女子,正手摇着孔雀羽扇,回头妩媚地朝你笑着。
再一细看,这女子象牙般的肌肤下好似没有骨头?她的脊椎硬生生被“掰”成了90度直角,一条胳膊直直落在巨大的臀上,腿部极度扭曲。连评论家都直说:“她背上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
这样一幅画比例尽失的人体画,究竟是怎么出现在被称为艺术圣殿的卢浮宫中?又是出自谁之手?1797年,17岁的多米尼克·安格尔,迈着他特有的孤傲步伐,进入了当时大名鼎鼎的画家雅克·路易·达维特的画室中,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真正的大画家,用画笔创造历史,讴歌英雄。达维特的画室/1814/Léon Matthieu Cochereau
即使在达维特明争暗斗的画室中,安格尔依旧是最特立独行的那一个,一心埋头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连达维特都对他的作品和天份赞叹有加,还亲自为他画了一幅肖像。
达维特为年轻的安格尔画的肖像。达维特是拿破仑最看重的宫廷首席画家。
而这位既有野心又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也并非只做白日梦的空想家,1801年他从法国艺术学院的罗马大奖中脱颖而出,拿到第一名和前往罗马留学的机会。
瓦阿伽门侬的使节/1801/安格尔拿下罗马大奖第一名的画
1806年,安格尔离开了巴黎,但他不忘留下自己的野心勃勃的巨作——一幅为拿破仑创作的帝王肖像——暗暗希望能在即将开幕的学院沙龙中震惊世人。然而他前脚才刚踏入罗马的土地,后脚朋友们的信就带来了噩耗。
事与愿违,这幅画非但没有受到看重,还被评论家们口诛笔伐:
“他到底是如何这在这样的天份、无瑕笔触、精密细节齐聚的条件下,竟然成功地画出了一幅失败的画?答案是他想达成某种与众不同,震惊人世的目的...他的意图让艺术倒退400年,回归野蛮...”
——其中一位评论家写道
最伟大的肖像家
被巴黎学院派排挤,安格尔决定游历异乡,寻找容身之所。在罗马,他漫步在古希腊罗马的遗迹中,在美第奇别墅中作画,与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结为挚交。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819/安格尔/鲜为人知的是安格尔的琴技与帕格尼尼相比也差不上多少,只是这一天赋常被掩盖在他对绘画的贡献下。
能亲眼见到拉斐尔的作品,站在西斯廷的穹顶下感受米开朗基罗的大作。巴黎那些负面的声音也变得不再重要。安格尔只想做自己心中的艺术,他明白这是一场他一个人的艺术革命。
拉斐尔与弗纳利娜/1814/藏于费格美术馆/安格尔以这个主题画了好几个版本
教皇皮乌斯七世在西斯廷礼拜堂/1814/安格尔
然而他送往巴黎的历史神话题材绘画,却连一幅都没有被接受,在没有官方的认可之下,安格尔只得接受各种“低级”的肖像画委托维持生计。甚至安格尔一度沦落到在罗马大街上为英国和法国的游客画素描肖像。
玛丽·德·博尔德里恩小姐/安格尔
非常不情愿地,安格尔凭着他精湛的肖像绘画技巧走红了。
有人曾敲响安格尔的画室门问道:“请问这是那位肖像家住的地方吗?“ 安格尔怒气冲冲地回复:“不!这里住的是一位画家!“
贝蒂·罗斯查尔德男爵夫人/安格尔/1848
纵使安格尔不愿承认,但他的肖像确实是体现了他美学理念最理想的载体。他在达维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肖像风格,将素描的准确性和线条的优雅融合在一起。
玛丽-柯罗蒂尔德-伊内·穆瓦特西耶夫人/安格尔/1856
安格尔的优雅肖像画风在贵族中间流行起来,各位伯爵夫人贵族夫人都前来委托他画像,只因为他画中的女子有种安静的力量,庄重典雅又不死板,充满生机。安格尔精致的笔触不仅将人物优雅地还原在画布上,还在服装、首饰和环境上下同等的功夫,绸缎的光泽、蕾丝的透明感、珍珠的光华与真实的相比分毫不差。
到了晚年,安格尔的肖像已是出神入化,一张张肖像都在炫耀着他非凡的绘画技巧。堪比照片的各种超写实细节,将人物的灵魂锁在那一瞬间。
再说他的宗教画,老实说他画一点都没有神性,因为安格尔不信教,但是他的宗教人物都有着最柔美的外貌,虽无法使人膜拜,却使人心醉。1824年,中年的安格尔终于等到了他的出头日,那年的沙龙展会中,安格尔的作品《路易十三的誓言》大受好评。阿道夫·梯也尔 (Adolphe Thiers),也是未来的首相大人,评论道:“再没有比这样的转变更好的了,这具有新风格的要素特征!”而当安格尔跻身主流的同时,这也意味着新一派的“非主流”诞生了。评论家的枪口指向了下一位“仇恨对象”——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以及他所代表的浪漫派。导师达维特去世后,安格尔接任了新古典主义的领头人位置,奉素描与线条为主,对一切新流派都竭尽全力地打压,只为维护新古典主义最后的尊严。
查尔斯七世加冕礼上的圣女贞德/安格尔/1854
对过去艺术过度的崇敬,使安格尔成了极端的守旧派,不过对此他有自己的解释:
“请问著名的艺术大师哪个不模仿别人?从虚无中是创造不出新东西的,只有构思中渗透着别人的东西。所以从事文学艺术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荷马的子孙。”
荷马的礼赞/1827/安格尔在构图和题材上参考,致敬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他风光之下,亦不忘贬低对手,讽刺着浪漫主义推崇的鲁本斯“就是一名屠夫,他笔下的肉体是鲜肉,画面有如肉铺。”鲁本斯的《玛丽·美第奇抵达马赛》,安格尔不喜他笔下过于风韵的女子和过份的色彩他与德拉克洛瓦发生口角纷争,从沙龙吵到殿前,世博会上相遇又再次爆发争论,直到在一次聚会上,两位对头相遇,安格尔在饭后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端着一杯咖啡走向对头:“绘画!绘画是诚实的!是荣耀!”激动中他打翻了手中咖啡洒了一身,他怒不可遏地起身,拿起自己的帽子说:“这太过分了!我该走了,这是在羞辱我!”Honore Daumier的讽刺漫画,左德拉克洛瓦:“线条就是颜色!”,右安格尔:“色彩是乌托邦。唯线条长存!”安格尔离开后,德拉克洛瓦竟没有生气,而是极其风度地表示对安格尔艺术成就的肯定,并补充说:“天才总是会被孤立;而狭隘往往是其存在的必要因素。”往往对手才是最懂你的人,这老话句话一点也没错。安格尔的心确实是“狭隘”的,在美的追求上,他最是钻牛角尖。同一名女子,他一画就是一生,只为成就心中的“永恒之美”。女浴半身像/安格尔/1807/这是他在人体上探索美学的第一步。从最早在罗马游学的第一年,他向法国的艺术学院提交的“期末考”作品就是一洗浴女子的半身像。从此,这位包裹着头巾的黑发女子的身影就常年出没在安格尔各个时期的画作中。有时她独自背身而坐,有时她又与一众女子在澡堂嬉戏。
小浴女/安格尔/1828
土耳其浴室/安格尔/1863/法国巴黎卢浮宫
安格尔常在同一姿势,同一张画上打磨3、5、10年...每一笔的落成背后都是长久的深思和一张又一张的素描练习。
他只一心想在她们身上找到那一根蕴藏极致美学的“线”。多加三节脊椎骨算什么?比例失真也无所谓!这些的牺牲在视觉的美感下都不重要。
“也许正因为这段修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
——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老师辩解道
1856年,76岁高龄的安格尔,历经36年终于塑造出了他心中的维纳斯——《泉》。这名少女手揽水罐,临水静立,明丽的面容,纯洁无暇。她是安格尔内心抽象美与现实少女的完美结合。泉/安格尔/1820s-1856/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褪去一切修饰,光裸的身躯不着片褛,却又不带一丝情欲,氛围干净而又克制,让人的视线顺着她的身材曲线起伏,从头到脚,只感到纯粹的美。
安格尔或许是在晚年变得顽固不化,但他的执着也终让他在美学上闯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既不属于浪漫主义,也不是纯粹的新古典主义了。这种感性又理性的美只属于安格尔。
1855年,这位老顽固走了,但他的艺术和名字却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1905年20世纪初,安格尔走后的半个世纪,毕加索和马蒂斯走入了安格尔的回顾展,此后他们便以安格尔的学生自居。
左:安格尔的《伊内·穆瓦特西耶夫人》右:毕加索的《拿着书的女人》1932
毕加索从安格尔的画中窥见肖像的秘密,看到了解构的艺术;马蒂斯看到了色彩的造型,称赞他是以色彩勾勒形体却不扭曲他们的第一人;百年后那群超现实主义更是从中瞥见了自己的梦境。上:安格尔的壁画下: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舞蹈》左:安格尔的《半身浴女像》右: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的作品《安格尔的小提琴》1924
他曾仰望群星,而当这颗星芒散发出炽热的光时,他已经成为了别人仰望的对象。
作者 | 述秀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