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操征乌桓原因,帝王级别的战略眼光与军事能力

曹操用兵乌桓发生在官渡之战消灭袁绍主力之后,而后逐一消灭袁绍的儿子跟女婿袁谭、袁熙、袁尚、高幹等人,夺下袁绍留下的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统一了北方。但是还是被袁尚、袁熙这两个余孽逃掉了,他们跑到塞外投靠乌桓,企图卷土重来。在这个时机,曹操决意要对乌桓用兵,不过左右大部分人都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左右反对的原因

曹操的左右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休养生息。官渡之战之后消灭了袁绍主力,曹操却没有立即追击袁绍集团,因为需要缓几口气。同样地在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幹夺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之后,也是大用兵,他的左右认为,这时应该也休养生息一番,再考虑出兵征乌桓。

第二,认为二袁残余势力不足为惧。大部分谋士认为,袁尚、袁熙已经丢掉了根据地,已经很难成气候了。即便是他们勾结乌桓造反,也可以防御住,因而不用过早去干预。

第三,南方与西北有力量牵制。虽然曹操平定了北方,但是这时西北还是时不时出现羌乱,而且南方东吴孙氏(孙策、孙权)也正在崛起,且还有荆州刘表虎视眈眈。如果把过多兵力用到东北,则南方空虚,容易被南方的军阀占便宜。

第四,地理环境因素。虽然东汉有在塞外乃至辽东设郡县,但是这一带交通却极不方便。甚至很多地方像样的官道都没有,行军很不方便且不说,运送粮草也是个大问题。都不要说塞外了,就连幽州境内,也交通不是很好。

所以群臣认为,这时对乌桓用兵,会遇到很多难题,代价会很大,应该先缓缓,从长计议。

曹操决意要对乌桓用兵原因解析

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觉得郭嘉厉害,因为郭嘉支持对乌桓用兵,所以曹操就支持。虽然有这部分原因在里面,但是曹操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一点,跟曹操的经历有关。他经历过陈宫、张邈等一众朋友的反叛,而且还有待之“恩如兄弟”的刘备的造反,所以他是一个特别怕后方出问题的人。虽然曹操也认为二袁残余势力不足为惧,但是二袁所依附的乌桓势力却不可小觑。在前一篇乌桓跟西羌问题比较的文章中,我就介绍过乌桓问题的由来。在汉灵帝时期,乌桓问题就已经对边境安全有很大影响了。所以曹操很想乘着这次师出有名的机会,用兵乌桓,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稳定边疆。

其次,跟曹操的个性有关。曹操是三国时代前期、中期最会用兵的人,胜过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陶谦、刘备、张绣、边章、韩遂、马腾等等大小军阀。曹操拥有一股不服输的劲,特别喜欢知难而上。在“反董运动”的时候,袁绍、韩馥等人在后方搞摩擦,消极出兵。曹操却敢带着极少的兵力跟董卓的大军硬刚,不仅虽败犹荣,而且勇气可嘉。所谓的地理环境恶劣,道路不通,曹操统统不看在眼里。当初袁绍至少三倍实力强于曹操,曹操都不曾怕过,更何况是小小的乌桓。其实老早曹操的帝王气魄,已经显露无遗了。

再次,这也是曹操的战略眼光决定的。曹操是一个善于把握大局的人,当初袁绍拉南方荆州刘表一起跟曹操决战的时候,曹操就料到了刘表不会出兵。而之后事实证明,刘表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一直观望到曹操消灭了北方所有势力,再来打荆州的时候。在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幹等人的地盘的时候,曹操在期间也曾缓过。众人都不解何故,曹操说他走后袁家几个儿子会自己打起来。果然,曹军撤走后,他们就互相攻伐拼得你死我活。同样地,曹操也料到了他打乌桓的时候,刘表与孙权也不会大规模出兵骚扰他的后方。这是曹操的自信,作为一个领袖的大局观。

不仅如此,曹操征乌桓也是对北方的胡人乃至匈奴人的一种震慑。后面的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征乌桓对于边疆稳定意义重大,而后的几十年都不曾闹事过。当曹操晋升为魏王的时候,匈奴首领来朝贡,曹操直接把他当作人质扣押了--霸气如此,难怪整个三国时代北方的胡人、匈奴人没怎么闹事,也不敢大规模入侵中原。

最后一点,曹操看到了辽东的不安分势力的影响,所以他需要打通通往辽东的路,这乌桓便是路上障碍。不过可惜的是,征乌桓几度险象环生,后面曹操也意识到暂时不适宜对辽东的公孙家动手,战果也止于此。一直到魏明帝时期,司马懿平定辽东,才彻底解决问题。不过这也是几十年前,曹操给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

从曹操征乌桓这项决议上,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帝王级别的战略眼光,其军事能力堪称三国一流。唯一可惜的是,在征乌桓的过程中,曹操最喜欢也最厉害谋士郭嘉,在途中病逝,损失实在太大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