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鼓胀(肝硬化、腹水)】

鼓胀

鼓胀是根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得名。

以腹部膨胀如鼓,皮色萎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多因湿热毒邪久羁,情志所伤,劳欲过度,饮食不节,血吸虫感染,或黄疸、积聚失治等,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腹水,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

1、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

2、腹部膨隆,脐孔外突,腹皮光亮,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为“水鼓”;鼓胀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颈部可见赤缕红丝,为“血鼓”。

3、常伴乏力、纳呆、尿少、出血倾向等。可伴面色萎黄、黄疸、朱砂掌等。

4、有饮酒、情志内伤、虫毒感染的病史或从黄疸、胁痛转化而来。

5、腹部B超、X线钡餐造影、CT检查、腹水检查、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等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鉴别要点

1、水肿:表现为初起眼睑浮肿,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至全身,亦有从下肢开始水肿,后及全身,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部胀满,胸闷气喘不能平卧等症,但绝无鼓胀之青筋暴露等体征。

2、肠覃:为下腹部生长的肿块,早期肿块局限于下腹部,大如鸡卵,以后逐渐增大,可如怀胎之状,按之坚硬,推之可移,无水液波动感。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新久缓急:鼓胀虽病程较长,缓慢发展,若鼓胀在0.5到1个月之间不断发展为缓中之急,多为阳证、实证;若鼓胀迁延数月,则为缓中之缓,多属阴证、虚证。

(2)辨虚实:鼓胀虽虚中夹实,虚实错杂,但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一般初起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继则肝脾损伤,正虚邪实;终则肝脾肾三脏俱损。实证多见气滞湿阻、湿邪困脾、热郁血瘀及虫证;虚证多见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

(3)辨邪实:鼓胀病中邪实以气滞、血瘀、水饮最为突出。气滞为主见腹部膨胀,脐突皮光,叩之如鼓;水饮为主见腹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血瘀为主见腹胀大有瘕积,疼痛,皮肤赤缕红丝。

2、治疗原则:鼓胀初期,治当祛邪为主,法当理气、活血、利水,后期治当扶正祛邪,法当温阳、滋阴,兼以祛邪。

3、应急措施

(1)攻逐水饮:腹大坚满,皮肤绷紧,小便黄赤量少而体质尚好者可酌情选用:牵牛子粉1.5到3g,或甘遂末0.5到1.0g,或舟车丸3到6g,每日1到2次吞服;消水丸:醋制甘遂15g,木香6g,砂仁6g,黄芩6g。采用丸剂,每次7.5到10.5g,一般服药后20到60分钟,则恶心腹痛,小便量不多,大便6到10次,治宜中病即止。

(2)止血:如并发吐血,出血量多,血色鲜红者,急宜清热凉血,可予以犀角地黄汤(犀角用水牛角代30g,丹皮15g,鲜生地黄30到60g,赤芍12g)煎服。如血出如涌,倾盆盈碗者,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先用三腔管经鼻或口腔插入胃内,将胃气囊充气后,牵引固定,再服中药糊剂(明矾3g,五倍子粉3g,白及粉3g,调成糊状),然后用食管气囊充气压迫。

(3)醒神开窍:神志模糊、两手撮空甚则昏迷惊厥者,治以清热开窍,可予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2次吞服;昏迷不能吞咽者,可以鼻饲。或用醒脑静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4、分证论治

(1)气滞湿阻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理肝气,除湿散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药用柴胡10g,枳壳10g,芍药15g,甘草6g,香附10g,川芎10g,苍术10g,生姜6g,大枣10g,白术10g,泽泻12g,茯苓10g,猪苓10g。

(2)寒湿困脾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水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药用白术、附子、干姜各10g,甘草6g,木瓜10g,大腹皮10g,茯苓15g,厚朴10g,木香6g,草果10g,大枣10g。

(3)湿热蕴结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或兼面目皮肤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汤加减。药用黄芩10g,黄连6g,知母、厚朴、枳壳各10g,半夏6g,陈皮6g,茯苓15g,茵陈20g,猪苓、泽泻、栀子、大黄各10g。

(4)肝脾血瘀

【证候】腹大坚满,按之硬满,腹痛拒按,青筋怒张,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赤缕红丝,唇色紫褐,口干欲漱水不咽,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药用赤芍15g,瞿麦15g,大黄6g,川芎、莪术、延胡索、当归、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大腹皮各10g,陈皮、官桂、甘草各6g。细辛3g。

(5)脾肾阳虚

【证候】腹大胀满不舒,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或下肢水肿,小便短少不利,舌质胖淡紫暗,脉沉弦有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药用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猪苓、茯苓各10g,泽泻12g,桂枝6g,山药15g,地黄、山萸肉、牛膝、车前子各10g。

(6)肝肾阴虚

【证候】腹大坚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晦滞,小便短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齿鼻衄血,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药用生地黄20g,沙参12g,当归、枸杞子、麦冬、川楝子、桃仁、红花、丹皮各10g,赤芍15g,乌药6g,元胡10g,川芎6g,五灵脂6g,枳壳10g,香附10g。

5、单方验方

(1)黄芪、白术各30到60g,黑大豆、白茅根各30g,煎汤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用于肝硬化腹水较重者,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者。

(2)穿山甲、鳖甲、黑大豆、陈葫芦、冬笋各适量,煎汤服,每日3次,用于白蛋白减少,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腹水明显者。

6、针灸疗法

主穴:脾俞,三焦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气滞湿阻者加章门,肝俞,寒湿困脾者加天枢,气海,公孙,肾虚者加涌泉,三阴交;腹水重者加水道,水分、阴郗、曲泉、衄血者加尺泽,鱼际。选3到4穴,每日1次,平补平泻,2到3周1个疗程。

(0)

相关推荐

  • 肝硬化腹水不好治,但不是不能治,一张药方...

    肝硬化腹水不好治,但不是不能治,一张药方12味药,味味都有大作用,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说中医是骗人的把戏,不要用你的"无知"去挑战"专业" 记得之前与人探讨中药的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黄疸(肝炎、肝硬化)】

    黄疸 黄疸是因感受时邪疫毒.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嗜酒无度,误食毒物,或劳倦内伤,以致疫毒滞留,寒湿.湿热交蒸,气滞血瘀,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外溢,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圆翳内障(眼科)】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因高年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浑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呈双侧性,但两眼的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喘证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