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鱼鸿:【我的家风故事】(散文)

我的家风故事

文/鱼鸿

前几天读《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卷时,万石君的家风家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万石君原名石奋,十五岁时是汉高祖身边的一个小官吏,因做事恭敬谨慎,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中涓,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尽管他不通儒术,但他凭借恭敬谨慎的做事风格,他的官职到文帝时累积功劳升至太中大夫,到了景帝时,石奋官至丞相。他的四个儿子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也都官至二千石的俸禄,加上石奋自己二千石的俸禄,共计一万石,所以当时大家称石奋为万石君,连景帝都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作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石奋从一名小吏逆袭到丞相,儿子们也都高官厚禄,这是多么大的荣耀与尊贵啊!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这得益于万石君良好的家风。
石庆是万石君的第四个儿子,在汉武帝时,石庆官至丞相,他的子孙中从小吏升到两千石职位的有十三人,石庆死后,孝顺谨慎的家风衰落,家族中做官的陆陆续续因不同罪名而被免职。
万石君,因家风兴,而家族兴;因家风衰,而家族败,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家属于小门小户,没有《朱子家训》或《颜氏家训》那样有明确的成文的家训家规,但自小母亲也给我们姊们几个立下了许多禁忌,这也许就是我们家不成文的家风吧!

自我记事起,母亲就告诉我们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子,晚辈们就不能动筷子;盛饭要先盛给长辈,然后盛给其他人,最后才盛给自己;吃饭不能嚼出响声,母亲说吃饭砸吧嘴会把家吃穷;夹菜时只能吃眼前的,不许把手伸太长,也不许在盘子里挑来拣去;母亲说古人讲吃不言、睡不语,所以吃饭时母亲不让我们说话,至今还记得那时因为我和弟弟吃饭时经常由讨论问题演变到激烈争论不知被母亲训过多少回。
因为我们家住在公路边,所以从门口经过的人比较多,那时经常有路过的人口渴到家里来找水喝,有时遇到我们吃饭,也会在我们家吃饭。特别是逢镇上赶集的日子,路过的人很多,到家找水喝的人也就很多,尤其是夏天,一天要烧三四次,近十来壶开水。那时烧开水比较费劲,没有电热水壶,也没有自来水,水需要到河里去挑,烧水需要大量的柴火,有时我和姐姐就特别不情愿干这些事,也不情愿别人老到我们家找水喝,尤其是遇到吃饭的点,母亲还留别人在家吃饭。那时家家都不富裕,粮食也不太够吃,所以母亲让我们去给过路人盛饭,有时还得再给他们做饭时,我和姐姐心里都极不情愿。这些过路人,有的是一个生产大队的,有的是母亲以前当民办老师时认识的其他村的人,都非亲非故。每当母亲见我和姐姐脸上流露出不情愿的表情或行动迟缓时,母亲就悄悄地和我们讲道理,说他们走十几里的路不容易,如果不是渴得厉害人家也不会开口向我们找水喝,如果不是饿了也不会吃我们家的饭,母亲说每个人都有迫不得已的难处,他们赶一次集、出一趟门不容易,让我们不要太吝啬,一点开水、一碗饭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要舍不得。

在那个年代,我特别不理解母亲的行为。因为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家里的柴火大部分是我和姐姐上山捡的,生产队最初分粮时因我们家没有劳动力分的都是最不好的那份,后来分产到户后,我和姐姐都得到地里去帮忙种地,可以说家里的柴火也好,粮食也好,在我和姐姐眼里来之特别不易,而母亲却很大方地招待过路人,这使我和姐姐很不解。直到姥姥去世,我回去参加姥姥的葬礼,我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姥姥九十三岁去世。去世时,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姥姥的灵柩需在家里停放几天才能下葬。在停放这几天里,来参加葬礼的人特别多,晚上来坐夜的人、唱孝歌的人、还有打幡的人,有很多连母亲都不认识。有天早晨六点多,母亲安排弟弟开车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家,听说他家离姥姥家有几十里,弟弟也只能送一半的路程,余下的老人需要自己步行十几里路才能到家。
这位老人是专门来给姥姥唱孝歌的。他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常从姥姥家门口路过,有饭吃饭、有水喝水,那时家里穷,出门办点事走几十里路也没有干粮可带,得亏张大善人(姥姥姓张)不嫌弃,每次路过都招呼吃饭、喝水,要不当年很有可能饿死在半路上。
姥姥的小姑子去世的早,她小姑子的孩子那时都还小,都是姥姥接济长大。姥姥去世时,她小姑子孩子家的那些上至表叔表姨、下至他们的曾孙好几代人和远亲都来参加了姥姥的葬礼,他们都哭着感念姥姥在当年自己都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接济着他们的恩情。
姥姥下葬当天,来参加葬礼的大约有上千人,远远近近、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了,他们在一起聊天时,聊的都是姥姥当年对他们这些非亲非故的人的好。我这才明白母亲为什么那么爱招待那些过路人。原来母亲是遗传了姥姥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
姥姥是个大字不识、生于上世纪初、幼年丧父丧母,八九岁到姥爷家做童养媳的小脚农村妇女,她以她的善良赢得了大家对她张大善人的尊称。母亲是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她继承了姥姥的善良,她以她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与人为善的榜样。
与人为善也许就是我们的家风吧,母亲从姥姥那里继承,我们从母亲那里继承,没有文字规定,没有枯燥说教,无声无息中,一辈人用一辈人的行动传递给下一辈人。我希望与人为善这一优秀品格能这样一代一代地不断传承下去,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家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周围的人,让这个世界充满善意,充满爱,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以善为本、和谐共生。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作 者 简 介

鱼鸿,笔名:鱼儿姐姐,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胶东文学》《烟台晚报》《烟台散文》《福山文学》《商洛作家》等。

稿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王如萍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大漠孤雁  刘旭平

     秋日私语 谭文群

本期责任编辑:鱼儿姐姐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散文、小说、诗歌、诗词、随笔等精选作品,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我们吧。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