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海原这家民间博物馆藏品达10万多件!究竟藏了什么宝贝?


                                毛主席用过的一把伞

  毛主席像章、绣像、宣传画……走进位于中卫市海原县农民马进福打造的民间博物馆,仿佛置身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展厅里、过道上,墙上挂的、地上摆的、桌上放的,都是红色时代的藏品,每件红色文物都有传奇故事和红色基因。

  “这些红色藏品,承载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成为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既反映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也佐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7月16日,正在博物馆参观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永宁说。

  “这些都是有关毛泽东及红色文化专题的收藏品,近万余种,涉及文献资料、报刊、徽章、勋章、雕塑、摆件、针织品、宣传画、电影海报、连环画、原创书画、红色票证等。我这辈子也许干不出什么大事,但想通过红色收藏,干点儿有益于社会的事。”说起收藏,今年51岁的马进福如数家珍。

  “你看这是毛主席用过的一把伞,是我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一个农户家里收集来的,为了这把伞,我前前后后跑了六趟才把伞收来。”马进福说,为了收藏,他走南闯北,尽其所有,虽然很辛苦,但看着一件件心爱的藏品,他觉得吃再多苦,花再大代价也值得。


                                      祖孙三代迷上收藏

  马进福的收藏始于爷爷马中财。

  上世纪70年代,从“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很多村民盖房挖地基、打水井时,挖出来一些瓶瓶罐罐,但不懂这其中的价值,好些个东西被打烂扔掉了。”马进福的爷爷马中财听说后,便收集并保护起来。

  随着一件又一件老物件的积累,马中财渐渐迷上了收藏。农忙种地,农闲就四处收集“好宝贝”。马中财靠双脚,把收来的藏品一件件背回来。

  父亲马福元接手后,买了一辆摩托车,收集藏品的范围从海原走向了周边市县,乃至更远。

  在爷爷和父亲的熏陶下,马进福也爱上了收藏,18岁就走上了收藏之路,比他的爷爷和父亲走得更远,收来的藏品更多。

  马进福做过小买卖,跑过运输,也贩过羊皮羊绒,一边做生意一边搞收藏,跑遍了国内外不少地方,为了收藏投入了全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累计投入了不止千万元,他的一些珍藏被国家民族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机构征集。


                        民间博物馆藏品达10万多件

  随着藏品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能将收藏家的个人收藏转化为公众共享的大众收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并激励下一代,使收藏的价值与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这些藏品背后,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沉淀着历史,激励人们不忘初心、奋发前进。只有让更多的人走进我的这些藏品,尤其是红色主题收藏品,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才能最大化的放大它们的价值!”马进福说。

  2017年7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进福投资数百万元建立的宁夏海原金福博物馆正式获批并免费对外开放,同时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红色文物做成专题展馆,向公众开放展出。由此,他的博物馆也成为了宣传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红色基地。已有10多家宁夏和国内学术机构在该馆挂牌设立调研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也慕名前往参观。当地政府部门为该馆提供了部分展览用房,并安排专业人员协助进行展品登记备案、残品修复、陈列布展、安保等工作。

由于马进福的藏品数量太多,现有的博物馆才1000多平方米,从软件和硬件上都无法满足藏品在场地、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为此,海原县政府正在划拨土地,并联系自治区文旅部门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经费,规划建设一个大型博物馆。

  “希望新的博物馆能早日建成,我想让更多的人在我收藏的藏品中受到教育,牢记历史,让更多的子孙后辈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红色文化,中华文化!”马进福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