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国 VR 动画完全有资格入选奥斯卡最佳短片

版权声明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尽管 VR 作为技术载体,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动画作品,但是 VR 动画在今年已经小有成就。

比如由谷歌 Spotlight Stories 项目组和《FEAST》导演 Patrick Osborne 联合制作的《PEARL》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短片。

另外,Oculus Story 工作室出品的 VR 动画短片《Henry》,在今年艾美奖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原创互动节目。

关于这只小刺猬的故事,可以看我以前的介绍文章(戳这里)。

今天我要赞美的不是这两家国外 VR 大厂,而是一家刚刚成立半年的中国 VR 动画制作室——Pinta。

Pinta(平塔工作室)今年 6 月成立,海妖最早知道这家工作室还是看到创始人之一的米粒(微博@熊孩子米粒 )在微博上的文章《我为什么创业》。

文章里,米粒回顾了自己多年的经历,在青青树参与过《魁拔》;在十月数码团队身兼数职参与《大圣归来》制作;后来去美国和《玩具总动员2》导演合作,参与了《摇滚藏獒》的故事板等前期工作;回国后加入追光动画,参与《小门神》制作……

上面这几部是中国动画中的佼佼者,作为制作团队中的一员,米粒感受到一支优秀的动画制作团队,离不开三方面:

第一,享受创作乐趣

第二,有耐心和经验

第三,勇于尝鲜

自信可以做到这三点的米粒,开始制作 Pinta 首部 VR 动画——《The Dream Collector》(拾梦老人)。

《拾梦老人》请来了《大圣归来》总导演田晓鹏担任顾问,讲述了一个老人带着一只小狗每天都在拾起别人丢弃的“梦想”,并且通过特殊能力来修复“梦想”的故事。

《拾梦老人》的原画设定之捡垃圾的老人

关于如何制作 VR 动画,米粒有自己的一套美学观念。

VR 技术带来的是交互方式的改变,在很多 VR 制作人琢磨如何利用这种新奇的交互方式时,米粒认为,情感的共鸣是最生动的交互方式。VR 动画不仅仅通过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感,更要通过“走心”的剧情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互。

“好的故事就像一拳头打在你心里,一下忍不住就湿润了眼眶”。

就像 Oculus Story Studio 出品的《Henry》,小刺猬 Henry 因为找不到朋友悲伤地看向你的时候,你想冲上去拥抱它。这种通过剧情渲染的交互才自然而又令人印象深刻。

《拾梦老人》要做的就是用心讲好故事,从而在虚拟现实中创建、保持和加强电影中人物与观众的情感链接。

11 月 15 日,Pinta 工作室发布了《拾梦老人》的前导宣传片

这部预告片没有使用传统的CG电影流程,取而代之的全部使用游戏引擎unity实时渲染。

预告片中的小物件能勾起很多 80 后的童年回忆

关于宣传片背后的制作细节,可以观看这个视频(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左边这位像王自健吗?)

《拾梦老人》正片在紧锣密鼓制作中,计划在明天春天参加世界 SIGGRAPH 大展(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大会)。到时候,正片也会在 HTC Vive 上线。

据说正片的交互会进行更多样化的尝试,甚至引入更多的游戏中的设计方法论,如 AI,成长体系等等。

听起来值得期待。

Pinta Studio 这个名字源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舰队中的一艘远洋帆船-La Pinta,据文献记载,正是 Pinta 号上的水手首先发现了新大陆。

米粒和他的动画团队,亦如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们,在虚拟现实的海域中探索,最终发现 “VR 交互电影语言” 的新大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