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阴阳、气韵生动——黄宾虹的山水画“气韵”评析

作者:曹先兵、胡家茂

摘要

在历代绘画理论中, 对中国画“气韵”的论述颇多。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实践, 黄宾虹山水画中“内美”精神——笔墨, 而笔墨中呈现生机和活力, 笔墨中生发阴阳, 笔者从笔墨、阴阳互生两方面论述其“气韵”的生成。

关键词

山水画、气韵、笔墨、黄宾虹

正文

​一、中国山水画精神:“气韵”

“气韵”一词的准确含义由早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所提“气韵”而来, 谢赫所论“气韵生动”是对绘画作品从形与神两方面的总体要求, 即神要有“气韵”, 形要“生动”。清唐岱《绘事法微》:“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 非云烟雾霭也, 是天地间之真气也。”画面的“气韵生动”是画家和山水彼此融为一体的产物。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则是山水画最突出的审美准则。

山水画的创作中, 画家创作的过程, 既是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美的把握与发掘, 也是其思想感情的充分流露与升华, 当二者有机结合, 并借助笔触的气势节奏、水墨的滋润酣畅、物象的俯仰开合、时空的虚实动静、予以生动而充分地表现, 结合出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达到气韵生动的要求, 使欣赏者感受到无论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还是构成这些形象的表现因素, 无不充满了勃勃生机和盎然诗意情趣。这就是气韵, 这就是中国画的生命之所在。

审视黄宾虹先生的不同时期的作品, 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方法都有所不同, 本文就成熟时期的“黑宾虹”来评析其画面气韵生动的几个因素, 试图从“笔墨”与“阴阳虚实”来理解先生的艺术特色, 学以致用。

二、黄宾虹山水画中“气韵”生动的因素

1. 画重“内美”的主观精神

绘画中包含着作者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确立以及物我交融的主体审美境界的实现。是绘画创作主体自身精神气质及生命力的创造, 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表现对象的“气韵”、作者的“气韵”, 可以统合到作品画面的整体“气韵”中。

周汝昌先生说:“谢赫之言'气韵生动’, 即谓艺品之具生命一如'活人’也。”作品视为活人, 活人必有精神, 黄宾虹先生“骨子里求精神的内美”, 这个内美理念是借笔墨而翱翔的, 笔墨正是绘者精神状态的体现, 笔墨借内美理念而升华, 两位一体不可分开。

“内美”就是指要夺得画的神韵。“内美”在黄宾虹看来是中国画的“元问题”, 而笔墨之法是体现“内美”的关键。笔法可看出大家之气, 执笔落纸, 是人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文化修养、执笔方法综合而成的瞬间反映。

用“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来说, 道在最前, 而后德仁, 最后才能艺。不能深入在笔墨上下功夫的, 沽名钓誉的“文人画”, 笔不压纸, 浮烟瘴墨, 轻率浮躁, 是不能夺得“内美”精神的。黄画中对精神“内美”的追求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体现了他在精神上对“气韵”的终极追求。

2. 笔墨之中求精神

黄宾虹说:“气韵之生, 由于笔墨, 用笔用墨未得其法, 则气韵无由生动”。中国绘画的画法, 不是一般纯粹意义上的技法技巧, 而是集几千年技法而归于一整套的具有相当笔墨文化内涵的程式规范。笔墨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功, 也是民族审美标准的实际体现, 更是中国绘画美学极富特色的主要内容之一。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 (卷一) ·论用笔得失》:“凡画, 气韵本乎游心, 神采生于笔, 用笔之难, 断可识矣。”这说的就是用笔要与心相结合, 笔迹乃心画, 用笔重要性不言而喻。王翚说“气韵藏于笔墨, 笔墨都成气韵” (《南田画跋》) 。王翚这里是就作品的形式要素组合的“笔墨”与“气韵”关系而言的。清唐岱《绘事发微》中说:“气韵由笔墨而生, 或取圆浑而雄壮者, 或取顺快而流畅者, 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 用墨要浓淡相宜, 干湿得当, 不滞不枯, 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 是得墨之气也。”而唐岱论述的是怎样获得笔墨气韵。

所以说, 用笔用墨不但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功, 也是技法技巧中主要的表现手法, 更是每一位画家的人格修炼的直接反映。黄宾虹先生不遗余力地一生对笔墨的追求, 把笔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 正是他对笔墨的实践达到的高度, 使笔墨对气韵实践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贡献。

3. 生命力与生机

中国山水绘画突出的“气韵”美学准则通过审美观的落实, “气韵生动”是表现“气韵”, 要用“生动”来作为表现“气韵”的标准。山水画作品中作者的精神要进入到自然生命之中, 自己的精神与无限的自然生命相融合, 这样便达到形神合一, 气韵和生动也同时相得益彰, 由自然的生机以出气韵。

生命力的基础在自然, “生动是生命的象征, 能生会动”是事物的本质气韵自在。我们从了解自然开始, 对所绘物象的品性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这样自然生命的生机活力了然于胸, 绘者才能表现生动的“气韵”。因此, 有生命的自然是有生命的艺术的基础, 只有符合自然且又融入画者心境的艺术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宗白华说:“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 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 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的启示。”黄宾虹先生的气韵也不仅仅是笔墨, 而是通过笔墨技法反映出不管是每一具象, 还是抽象的物象都得有神气韵味, 以致达到对绘画创作主体的人格、学问、修养、技巧等反映出来的自然生动之气的全面表现。

4. 阴阳虚实相生

​阴阳虚实暗合着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性, 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观来看, 这就是“道”。张载《正蒙·太和》说:“气之为物, 散入无形, 适得吾体;聚为有象, 不失吾尝。太虚不能无气, 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韵生动之法即是虚实相生。清竺重光《画荃》:“空本难图, 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 真景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绘事之中, 众人皆知实处易, 虚处难, 但是要如黄宾虹先生一般, 能将虚实阴阳互生,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确不是易事。黄宾虹先生在画面营造的虚实相生的意境, 在千变万化的情景交融中蕴涵宇宙之道, 韵味无穷。

三、黄宾虹山水画“气韵”的实现

1. 笔墨之“五笔”“七墨”

黄宾虹先生看来笔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操控笔墨也是体现他“内美”精神的重要手段。用笔“一波三折”是黄宾虹金刚杵化为绕指柔, 一勾一勒, 笔势延伸, 起承转合, 循环不已, 真是太极活用之法。黄宾虹将历来画家津津乐道的皴法简化为一波三折书法美的解索以及折带皴, 体现他在用笔上的独特见地。

用笔方法得当才能有生机, 黄宾虹先生给弟子顾飞《笔法图》中说:“一笔之中, 起用盘旋之势, 落下笔锋, 笔锋有八面方向。”正是体现了黄宾虹先生对用笔的讲究, 能做到八面出锋者, 寥寥无几, 从黄宾虹先生连绵的笔势中, 感受其用笔的神出鬼没, 跳荡激昂的勃勃生机, 每一点画都是主体精神的张扬, 神采韵律跃然画幅。

黄宾虹对墨色要求极高, 就是在别人那画画, 有时也要带一锭自己的墨, 他把墨分为七墨 (浓、淡、破、泼、渍、焦、宿) , 他要求浓墨黑而有光, 光清而不浮;淡墨平淡天真, 咸有生意, 破墨以浓破淡, 才能新鲜灵活……, 足见他对墨的研究与运用是非常重视的, 而对宿墨、积墨 (渍墨) 的运用更是他的贡献, 让我们感受到他山水画中, “浑厚华滋”。

而正是这“浑厚华滋”中生发出了勃勃生机, 让画而鲜活起来, 而要归功于黄宾虹对墨的神奇的运用。笔墨与气韵是相辅相成的, 气韵不单由整体结构而生, 也由笔墨的一点一画而生, 笔墨气韵, 浑为一体, 实是黄宾虹先生的高招。

2. 阴阳虚实互生太极道, “灵光”“月移壁”生乾坤

黄宾虹《艺谈》写到:“艺合于道, 是为精神, 实者可言可喻, 虚处由悟而通, 实处易, 虚处难, 苟非致力于笔墨章法之实处, 则虚处之气韵生动不易明。”要感受画中的精神, 必须懂得虚实之妙。黄宾虹的画面布局“一勾一勒”, 暗合太极之道, 天地判分, 天阳地阴, 天的位置有阳中之兑, 正是黄画的题跋, 地之表有阴中之艮, 如房屋, 大地阳面白石、云气、山径, 无不阴阳互生, 阴阳和合, 负阴抱阳。而体现更为有独特风貌的就是“灵光”和“月移壁”。

黄宾虹先生认为中国画之虚当做“灵光”来理解, 中国画中的天空, 水面和云气特别亮, 用虚白表现, 但是中国画中有与光亮不相干的却影响着画的空灵, 这才是“灵光”在黄宾虹先生的画中便有一类这样的“灵光”留白, 画面的一块块小空白, 什么也不是, 不着一笔, 非物非象, 近观不知为何物, 远视却因此处空白之“灵光”而活, 通透之极。

黄宾虹先生在题画中说:“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有的在山中留下的空白处有房屋, 内有小人, 正如一个人的黑瞳中有内容, 高光处见精神, 这就是虚实的转化, 阴阳的互生, 更见精神而气韵生动。黄宾虹先生运用他在三峡瞿塘看到的“月移壁”来构筑他的山水画中的另一种阴阳互生的气韵, 浓重的山脚与山腰, 只在山顶之上留下空白, 这些空白才见真正意义上的醒透, 让画中墨笔攒簇, 层层深邃, 就源于这“月移壁”的深刻感悟与运用。

黄宾虹先生不同视觉艺术作品丰富异常, 在第一阶段呈现出较大的转变, 就是同一阶段的作品也千变万化、机趣横生,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的气韵生成因素外, 他对形的“三角齐而不齐”的理解、书法金石篆刻的蒙养、行万里路观万重山的胸襟涤荡都与气韵的生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结语

气韵有三种:一是笔墨气韵, 作者行笔运墨所得, 主要涉及形象的感官生动性;二是有意气韵, 作者自觉的审美意识对象化时所得, 主要涉及作者所赋予的形象的内在生命;三是无意气韵, 主要涉及形象的形而上的哲理意味, 即张庚所谓“笔情墨趣之外”的“天机之勃露”。

此三种气韵的概括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懂得, 作品中的气韵生动乃是来自作者自身的气韵生动, 气韵是一个作品的成效, 更是一个作品得以创作出来的作者的精神状态, 精神贯注于一笔一墨之间才能得出气韵生动的效果。一幅作品所产生的画面境界正是作者本人审美倾向的体现, 同时也是作者精神状态的反映。所以作为艺术家必以人格的修养, 精神的解放为技巧的根本, 学习黄宾虹先生山水画作品“气韵生动”的实质,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