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气分类梳理
气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学者对《内经》中气的涵义作了研究,《内经》涉及到很多的气,但是其涵义不尽相同:或指宇宙本原之气;或为自然界大气、四时之气、六气;或为人体内的人气、充形之气、精化之气、血中之气、阴阳之气,分为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再分为各藏气、经气、脉气;或为病邪之气;或为药食之气。各种不同层次的气,皆以无形而运行不息之细微物质为其基本内涵[1]。这些气既包含了哲学层面的,也包含了医学层面的,中医学之气以其独特的性质从中国哲学之气当中区分出来,其含义既具有哲学之气最重要的特点,又有其独特的性质。而中医所指气结构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包涵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人体之气,是生命之源动力;另一方面所指与人体生命健康活动相关的体外之气,即自然界的各种大气。人体之气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运行于全身的具有推动、统摄、卫外、化生功能的物质或功能属性,人体之气支配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其来源包括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2】而体外之气是指自然界的大气、邪气等。本篇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探讨中医之气。
人体之气
1.气的来源
从气的来源进行分类,我们可将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又称元气,后天之气包含了水谷之精所化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清气,即宗气。【3】先天之气需要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后天之气又靠先天之气的激发,两者互根互用,相互滋养,供养人体,发挥作用。在《内经》当中涉及的概念有:真气、精气、宗气、中气、胃气、谷气等。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先天之气又被称为也称为“天地之精气”,即与生俱来之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作用。后天之气有:宗气、胃气、谷气等概念。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合形成一身之气,内经中又称“人气”。
2.解剖部位分类
人体之气运行于周身,故不同的脏腑器官有着自身独特性质的气,我们根据形体官窍组织部位的不同分出不同的气。五脏六腑各有其气,《内经》中提到: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六府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故五脏六腑,形体官窍各有其气,部位不同作用各异。肾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主气化、掌管着肾精的封藏与施泄以及化生肾阴和肾阳的作用 ;心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和调节情志的作用;脾气具有运化功能、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以及升清的功能;肺气有调节呼气,主一身之气的功用;肝气有疏泄的功用。经络之气有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之功......它们各不相同的作用赋予了不同的脏腑部位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3.功能和部位进行分类
根据功能的不相同,我们又可以将其进行分类:营气和卫气。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行于脉中的水谷之精气,《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故营气和血液的关系非常密切,常将其和“营血”并称;卫气是具有卫外功能,行于脉外的水谷之悍气。《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除营气卫气之外还有来源于下焦的元气,主要由肾气所化生,通过三焦遍布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集于胸中出于喉咙之宗气,起到调节呼吸的作用,《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4、阴阳的分类
从阴阳角度分类又可把气总结为阴气和阳气两大类。中医学传统理论认为,阴气与阳气都是“精气分阴阳”的产物,如《素问·方盛衰论》曰:“阴阳气尽,人病自具”,即阴阳二气组成了人体的正气,阴气也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4】。那么从生理角度上讲,人体的阴阳之气是由先天精气所化生,先天精气是人体的本原物质,是人的“一”,“一生二”是先天精气在后天条件下(自主呼吸的建立)化分为阴阳二气,因此阴阳二气属于人体后天生理变化的主宰力量,正像混沌生天地,天地二气交感化育自然万物一样。通过比类可以认为,中医学中阴气、阳气的概念是源于先天之气的化分,源于元气的两分,因之历史上也见有“元阴,元阳”之说,而且这两个概念后来在中医医著中使用还颇为广泛【5】。除此之外,在《内经》当中,我们也经常会以阴阳来说明一些病理特征。
5、病证、病机的分类
中医当中有很多“气”是用来描述病证和病机的。如病证:胀气、嗳气、厥气、痈气、短气、矢气、疝气等。描述病机的气概念,如表示“气的衰少的”,有气衰、气虚、少气、气微、气弱;表示“气的盛实的”,有气壮、气盛、多气、气满、气实;表示“气的脱失的”,有消气、气脱、脱气、失气、气耗、气尽、气竭、无气、气绝、夺气、伤气、气劳、气烁、散气;表示“气的运动异常的”,有气逆、气高、气上;气下、气泻、气泄、气乱、气厥、气滑、气涩、气收、气闭、气蒙、气鲠、气癃、气并、气壅、气胀、气结、聚气。
6.修饰的语气助词
除了上述这些具有功能性的气外,中医还会有些气名,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功能,只是作为一种修饰词而存在,如《管子。内业》篇中提出“灵气”,指代人的意识思维。
体外之气
我们对体外之气的认识大多是从自然界去获知的。苍天之气、天气、地气、风气、雷气、谷气、雨气、寒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四时之气、热气、气交、水注之气、八正之气、云气、三部之气等。还有酒气、药气、石药之气、芳草之气、姜韭之气视为外源性的物质,都归于体外之气中。如果作为致病因素存在,即称之邪气。
总之,大方向来看,哲学之气与医学之气的最重要的功能是相同的,即气化功能,但是医学之气又有着更加精细的作用。我们对其认识的越具体,就会越适用于临床。中医对于气的认识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生理、病理还是治疗、诊断等等都有气的概念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把气的概念层次分清楚,避免发生混淆,出现逻辑性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张荣明.中国古代气功于先秦哲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李中正.《内经》阴气与经气、脏气概念辨析,上海: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 ,7(42 ):68-69:
【5】李中正.《内经》阴气与阴阳交感理论的系统整理[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