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记|安妮·塞克斯顿诗一首

一晚,在友人推荐下读到安妮·塞克斯顿的一首诗,名为《死者所知的真实》(出自《所有我亲爱的人》),有感,小记之。

《死者所知的真实》

作者:安妮·塞克斯顿(译者:张逸旻)

致我的母亲,1902年3月生,1959年3月死。

以及我的父亲,1900年2月生,1959年6月死。

死了,我说着并走出教堂,

拒绝僵直的队列前往墓园,

就让死者乘灵车独自前往。

现已六月。做个勇者已使我生厌。

开车到海角。我把自己

栽种在太阳从天空淌下、

海水像铁门涌进的地方,然后

我们抚摸。另一国度,人们死去。

亲爱的,风从白心的水中吹来

像石子落下,当我们抚摸时,

我们就完全进入抚摸。无人孤独。

人为此、或为此等事物而死。

那么死者如何?他们光脚不穿鞋

躺在石船中。就算大海静止

也不及他们更像石头。他们拒绝

被人祝福,喉咙、眼睛、指骨节。

整首诗,诗人都在写父母去世后,她所感受到的现实人间的不真实。

“死了”,诗人在教堂的送别仪式结束之后,依然没有感受到父母去世这件事的真实性。她用发出的声音,再度跟自己确认这个事实。但,眼前那送葬的人群是那么不真实,队列是僵直的没有温度的,这送葬也没有意义,何不让死者自己乘着灵车到达那归属之地?从诗人母亲去世的三月开始,诗人便努力地试着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现已六月,三个月的时间她已耗尽心力去做一个接受真实的勇者,却又要继续接受父亲的去世这一种现实。

诗的第二节,直接书写诗人内心的“不真实”与“真实”的反差之感。现实世界中,诗人开车到达“海角”这个有着确切名字的地方,她努力地想要把自己“栽种”到眼前的实在场景中,“栽种”代表用力、代表永久。诗人感受到眼前的阳光像水一样从空中流淌下来,眼前的海水像刚冲出打开的铁门一样朝着自己汹涌而来(理解不太确切),现实世界的景物纷纷对诗人形成冲击,这种冲击力依然表明诗人身处现实但缺乏真实感,她用抚摸阳光和海水的方式,强行让自己感触真实。但唯一令她感觉极其真实又时刻不忘的,是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人们死去。

抚摸,这个动作在诗人看来,是获取对现世的真实感触的唯一办法。风从水面吹过来(“白心”象征什么?),像石子一样砸落在诗人身上,这又是现实世界的景物给诗人带来的冲击。诗人说,人们在认真地抚摸风、触碰风的时候,即完全沉浸对现世生活的触摸的时候,是没有人会孤独的。(唯有触摸不到现实世界的真实,即对世界缺失了真实感,才令人感到孤独。)人们往往在对世界的真实触感或对类似的事物的追求中死去。“人为此、或为此等事物而死。”——这里的“此”,究竟指什么呢?这一句跟第四节的第一句“那么死者如何”是否应该连接起来理解。

那么,死去的人们呢?诗人毫不费力地便掌握住了他们(死者)所知的真实。对于诗人来说,现世的实在世界令她恍惚,缺失真实感,而死者的世界,却如此真实。画面清晰:他们躺在冰凉的石船中,光着脚没穿鞋,他们像石头一样质地僵硬,哪怕是整个大海都静止下来,也不像他们那样冷硬如石。这个“不真实”的现实世界的祝福,对于那个“真实”世界的他们(死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在诗人的脑海中,他们(死者)在那个世界里真实而清晰地躺着,石头一般,他们的喉结不再蠕动、发声,眼睛不再张开、转动,指骨节那么清晰,但也如石头一样坚硬、静止。

(也许读了英文原诗后,理解会有很多不同。聊记之。)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