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行
南京之行
阅读课教什么?怎么教?
程福宁说过:阅读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文章阅读,一种是语文阅读。文章阅读以汲取思想为目的,而语文阅读更注重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与语文知识。那么阅读课应该教什么呢?怎么教?教什么:就是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通常语文阅读我们一般会教孩子识字写字、感情朗读、理解主题思想等这样的一些内容。
教什么?怎么教?语文阅读,教什么?我们的语文书上都有,但是你想教什么呢?教孩子们生字词?教主题思想?还是教文体特点?现如今我们每每拿到一篇文章总会有这样的思考,想着这篇文章我教什么?因此常常会出现:不管什么样的文章拿过来,我都一样教,先过生字再初读接着抓片段重点赏析深读,自己觉得重要的或是自己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教学一些问题。
其实我们的着重点是有问题的,在决定教什么时,我们应当想清楚,我为什么教这些,我这样教是否可以让学生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者只有其一,都是不妥帖的。因此我们要从文体特点(不同文体侧重点不同)、学生实际(不同学生决定你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落点就不同)来明确我为什么教。
接着怎么教?有了内容的确定,那么接下来的设计,我们就简单多了,谨记课堂设计的主体是老师,但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不是设计老师做什么,而是要设计学生做什么,怎样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策划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提供有效的协助与支架。
同时在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之后,几位名师大家激烈的讨论引出了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里我也带回来与大家分享,一起聊一聊:1.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朗读腔的朗读,是不是不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思考,理性的思考?2.理性思维在阅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没有思维能力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写作教什么?怎么教?
一、明确文体意识
《课标》中指出:学生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简单的应用文。这就告诉我们教孩子写作文,那首先要有文体意识,“文体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文章的体裁。所以在教写作时,首先要让让孩子们明确文体需要,从而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来写,如写信,无论你写给谁,都要遵照书信的格式。
二、重观察,体验生活
明确了问题需要后,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在这次培训中刘颖老师说:“我们在生活中时刻去关注自己想写的东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我要写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这段时间就提前给孩子交待出需要的观察点。这样有意识的提醒,既给孩子们提供了写作时必不可少的素材,同时也时常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当然观察要有方法:1要有顺序2要有角度3.要有比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留心观察,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这样孩子们写起作文来才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笔下的人物也就栩栩如生。
三、重阅读,积累素材
儿童作家汤素兰说:“在作文训练中,应该强调创新与求异思维的训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不会不落窠巢。而优质的阅读,是学习与训练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优秀的绘本作品,是充满的天才的创意的。他们讲故事的方式永远是新鲜的。”小学生写作光靠凭空想象,那肯定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库”才能得心应手。
好事件是编出好故事的种子,好思路是写出好故事的梯子,好画面生动好故事的镜子!
整本书教什么?怎么教?
整本书阅读课程是以儿童为本位,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以及经典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整本书为主要载体,以师生共读为基础,以班级读书会为基础组织形式,通过有效的“阅读引导、讨论、分享、探究等教学方式来实施的一门课程。那引导、讨论、分享、探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分的四种阅读课模式: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展示课。
导读课:我们一般的流程,第一步简要推介(说一说书名、作者、出版社、封面等);第二步先睹为快(选择最吸引你的点,或是你觉得最会吸引孩子们的点进行片段阅读);第三步猜测互动(在阅读片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孩子们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猜想作者会如何设计)第四步留有悬念(好奇心是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动力,课堂结束时让孩子们对接下去的内容产生阅读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导读课是成功的。)
读中推进课:我们可以分为三步骤,第一步:设计导读单(导读单的设计的问题一般来源于平时学生的课间讨论,这也就是我们校长所说的,你课间的时候应该坐那与学生一起看书,聊家常一般,一起讨论,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导读单问题设计才会贴近学情)第二步:交流导读课(推进课就是孩子们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完善孩子们的对书本内容的认识)第三步:生成导读单(完善认知的同时,更激发孩子们接着更深入阅读。)
读后交流课:根据作品内容和孩子们的情况分析确定主题,并设计3-5个话题进行讨论,层层推进,最终抵达主题。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梳理情节—评价人物—探讨主题—学习表达—抵达主题(当然这几个部分,我们肯定不可以是割裂的,我们应当由一个话题统整)
最后就是成果展示了,以读后感分享,话剧演出等形式展出,将孩子们输入的内容进行输出,从而慢慢达成读写自动化,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古诗怎么教?教什么?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几位老师都提到了吟诵,通过吟诵的办法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歌内容,白皛老师说:“我们古诗教学的弊端:理性太多,分析太多,感性太少。感性是诗歌的产物。什么是体会?有感受是体会。要把学生放到相应的情境。古诗教学让孩子有心灵、视觉、动态、场景化和情感化的体验。从而古诗才可以在孩子们的脑中建立起画面感。”
而吟诵的好处是让声音的起伏和变化中产生充分的关联性的想象。建立声音和画面的关联。学生生成自己的声音的变化,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和感受。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在声音中联想和感受。声音和情绪、画面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千万不要机械地讲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术语的灌输,这样的意义不大。教一点基本的读诗方法。拉近古诗古人学生之间的距离。